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的增多,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机构养老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相关行为及卫生服务需要,有利于从需方视角更好地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现状,为政府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完善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对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落实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实现健康老龄化也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全方位 照护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合照护模式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以糖尿病、静疗、伤口造口、营养、老年康复、安宁疗护6个护理专业小组为基础,护理员及志愿者为辅助的整合照护团队为老年科患者提供照护服务,对比前后老年科专业护理服务对象例数、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次数及护士受表扬人数、院内感染发生例数等。结果 整合照护前后,老年科专业护理服务对象例数和患者满意度、护士受表扬人数均持续增加,护理投诉次数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减少。结论 整合照护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科护理质量,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就医获得感,也有利于护理学科发展。

  • 标签: 老年护理 护理专业小组 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现目前已经成为了导致老年人死亡或者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压力。以德国一般护理机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为例,体现在生理环境要求、日常生活结构、社会环境等方面创造的全方位护理,以满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需求。疾病的进展和照顾者压力的降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护理机构、工作人员、患者、家属、护士等方面提出建议,有效推动我国未来养老事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人文关怀 启示
  • 简介:摘要本文就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社区老年人的整合照护指南内容及实施步骤进行解读,提出我国目前在社区医疗卫生体系中应当重视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的筛查,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区医疗机构的老年人整合照护模式(ICOPE)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推进完善社区卫生保健系统,确保老年人需求得到统筹管理,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照护 健康老龄化 内在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照护资源与照护供给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切实关系到人们自身的权益。作为人口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资源、照护供给更是收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照护资源和照护供给进行分析,先简单介绍照护资源及其服务,再分析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需求,而后分析目前这类人群的照护资源和照护供给现状,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照护服务供给体制、完善弥补家庭照护资源政策、明确未来机构照护发展方向等,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希望可以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 标签: 高龄老人 照护资源 照护供给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多病共存患者的护理需求,并以护理需求为导向,制定医养结合全方位照护模式。方法:选取某养老中心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入住的100例老年多病共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人护理需求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依据患者护理需求制定医养结合全方位照护模式措施,统计实施护理措施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衰弱状况变化。结果:老年多病共存患者的护理需求以护士协助各种活动、服药时护理人员能够从旁指导、护士经常巡视病房、亲人能够陪伴及探视、临床操作时征得自身同意、在接受用药、治疗或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能让本人参与决定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方面和护理环境改善多个方面为主。采用医养结合全方位照护模式护理后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自然体质量下降、步行速度慢、握力低、躯体活动量低、自诉疲乏符合患者及衰弱程度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老年多病共存患者在护理中应注重患者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自尊、自我实现及护理态度和护理环境多个方面的护理需求,以护理需求构建医养结合全方位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老年多病共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衰弱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 多病共存 护理需求 医养结合 全方位照护
  • 简介:【摘 要】“1+X”老年照护考证试点旨在提高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文通过分析线上实训特点、发挥家庭养老资源拓宽实训资源、将“目标管理”融入到老年照护的线上实训教学,研究出有效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提升线上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爱老的职业道德,为社会培养更多养老专业人才。

  • 标签: 目标管理 “1+X”老年照护 线上实训
  • 简介:【摘要】目的: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医养结合中心老年人分级照护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组建研究小组通过进行现场调查、查阅研究相关文献以及专家座谈,对医养结合中心老年照护问题评估体系进行初步确定,之后拟定咨询问卷并确定咨询专家对初步拟定的照护指标进行评估,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了由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及24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医养结合中心老年人的分级照护评估指标体系。2轮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00%、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Kendall’s W值:一级指标0.375、二级指标0.306、三级指标0.289(p

  • 标签: 医养结合中心 老年人 长期照顾 分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老年食管瘘患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19年7月—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后复诊的13例老年食管瘘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合归纳与提炼主题。结果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老年食管瘘患者自我照护的内心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负性情绪多样化(担心并发症、经济压力、自卑与孤独感);院外遵医行为欠佳;自护能力不足;支持来源单一(家庭支持不足、渴望社会支持)。结论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老年食管瘘患者普遍存在多种负性情绪,缺乏有效指导和家庭社会支持,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医疗机构应加速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建立成熟的老年护理体系。

  • 标签: 老年人 食管瘘 食管覆膜支架 自我照护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觉刺激结合体感互动游戏在老年痴呆患者照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的94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72.65±7.19)岁;观察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71.74±6.88)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感觉刺激结合体感互动游戏训练。实施干预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徘徊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实施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2.01±0.44)分比(1.67±0.36)分]、命名[(3.18±0.37)分比(2.81±0.36)分]、注意[(2.34±0.29)分比(2.03±0.31)分]、言语[(3.17±0.34)分比(2.87±0.35)分]、抽象[(3.19±0.41)分比(2.85±0.37)分]、延迟回忆[(2.38±0.29)分比(2.01±0.30)分]、定向评分[(2.87±0.31)分比(2.51±0.35)分]及总评分[(28.21±2.17)分比(25.32±2.45)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观察组的持续行走[(2.87±0.14)分比(3.19±0.25)分]、逃跑行为[(2.67±0.56)分比(3.41±0.38)分]、空间迷失方向感评分[(2.64±0.38)分比(3.05±0.41)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感觉刺激结合体感互动游戏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徘徊行为,是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感觉刺激 体感互动游戏 老年痴呆 视空间与执行功能 空间迷失方向感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我国癌症患者的护理、心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疾病的后续舒适度。

  • 标签: 我国 癌症患者 照护现状
  • 简介:摘要: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下的首批试点项目之一,对职业教育的创新改革、强化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务必重视对老年照护教学创新改革,促使护理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1+X 证书 老年照护 护理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居家照护平台相结合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并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服务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PPSM、SF-36、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CPPSM总分分别为(144.21 ± 8.93)、(125.85 ± 10.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92,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SF-36中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0.34 ± 5.96)、(68.27 ± 5.01)、(63.46 ± 4.57)、(58.53 ± 5.78)、(59.74 ± 6.49)、(60.32 ± 5.69)、(59.83 ± 6.72)、(66.58 ± 6.76)分和(65.32 ± 6.04)、(65.33 ± 6.57)、(58.35 ± 4.92)、(54.51 ± 4.82)、(55.64 ± 6.12)、(54.59 ± 6.42)、(55.67 ± 5.06)、(62.14 ± 4.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9~5.943,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CD-RISC总分分别为(82.41 ± 8.79)、(73.39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9,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打电话次数、咨询次数、上门服务次数分别为(6.77 ± 1.27)、(6.34 ± 1.92)、(2.58 ± 0.52)次/人,高于对照组的(4.52 ± 1.48)、(4.06 ± 1.41)、(2.03 ± 0.19)次/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011、7.475、7.759,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PICC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居家照护平台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居家照护平台相结合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并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服务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PPSM、SF-36、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CPPSM总分分别为(144.21 ± 8.93)、(125.85 ± 10.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92,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SF-36中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0.34 ± 5.96)、(68.27 ± 5.01)、(63.46 ± 4.57)、(58.53 ± 5.78)、(59.74 ± 6.49)、(60.32 ± 5.69)、(59.83 ± 6.72)、(66.58 ± 6.76)分和(65.32 ± 6.04)、(65.33 ± 6.57)、(58.35 ± 4.92)、(54.51 ± 4.82)、(55.64 ± 6.12)、(54.59 ± 6.42)、(55.67 ± 5.06)、(62.14 ± 4.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9~5.943,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CD-RISC总分分别为(82.41 ± 8.79)、(73.39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9,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打电话次数、咨询次数、上门服务次数分别为(6.77 ± 1.27)、(6.34 ± 1.92)、(2.58 ± 0.52)次/人,高于对照组的(4.52 ± 1.48)、(4.06 ± 1.41)、(2.03 ± 0.19)次/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011、7.475、7.759,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PICC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居家照护平台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过程中的真实身心体验,为缓解照护者压力,减轻社会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4—6月江苏省如皋市各乡镇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并提炼出主题。结果经过比对分析,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身心体验共析出3个主题:感恩的心;照护压力多元化;社会支持需进一步完善。结论长期的家庭照护工作给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生活造成了负性影响,政府、社区及社会工作人员需主动介入,提供多途径支持,减轻家庭照护者的身心压力,提高照护双方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家庭照护者 长期照护 身心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接受养老照护老年人应用红十字会养老照护志愿者团队照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接受养老照护的220位老年人予以纳取,样本收集时间为2020.03月~2021.05月,随机分组,即为对照组(110位接受普通养老照护)、观察组(110位在接受红十字会养老照护志愿者团队照护),就被照护老年人焦虑(SAS)、抑郁(SDS)程度、幸福感指数(WHO-5Well-Being Index)加以归纳、整合、对比。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居更低水平,WHO-5Well-Being Index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 红十字会养老照护志愿者团队参与老年人养老照护,可改善老年人情绪心理,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指数。

  • 标签: [] 红十字会 养老照护 志愿者团队
  • 简介:摘要:失智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存在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造成当前失智老年照护人才的供需矛盾。为破解失智老年人照顾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医疗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1+x”模式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明确“1+x”模式的基础上,阐述其实质、分析其功能及课程体系的建设,就其实施流程和经验进行阐释,以期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养老服务发展需求。

  • 标签: 失智老年人 照护职业技能 1+X 探索
  • 简介:摘要性健康是患者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开展性健康照护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体医疗护理水平。本文通过对性健康及性健康照护概念、性健康照护评价工具以及护士开展性健康照护的实践模式、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护士开展性健康照护的实践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 性健康 性健康照护模式 评价工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性健康是患者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开展性健康照护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体医疗护理水平。本文通过对性健康及性健康照护概念、性健康照护评价工具以及护士开展性健康照护的实践模式、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护士开展性健康照护的实践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 性健康 性健康照护模式 评价工具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