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心肌炎的诊治及管理仍是儿科心血管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2021年美国心脏协会总结了儿童心肌炎领域内现有的知识和治疗方法后,重新给出了儿童心肌炎的定义,强调了儿童心肌炎免疫发病机制、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主要病因、现代实验室检测和机械循环支持使用方面认识的进步,特别强调了有关心脏磁共振成像的创新。现就其主要内容加以解读,以帮助广大儿科医师深入理解儿童心肌炎的诊治和随访管理。

  • 标签: 心肌炎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非急性缺血性心脏病伴左室功能障碍患者数量庞大且临床预后较差,但恰当的血运重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针对反映心肌活性的不同指标,目前可用于存活心肌检测的成像技术多种多样,既往多数回顾性研究认为存活心肌检测对冠脉血运重建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近期的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并未能证明存活心肌与血运重建治疗收益间存在明显关联,使得存活心肌成像的临床应用面临新的挑战。笔者基于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存活心肌成像的最新共识,对常用存活心肌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策略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分析近期临床试验结论产生的争议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存活心肌成像 血运重建 磁共振成像 美国心脏协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要建立独立、完整、科学的心肺复苏教育培训体系。本文对2011年以来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课程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该课程值得借鉴的优点,包括严格的教师培训和准入机制、标准化视频和视练同步的教学方式、小班授课模式、团队合作的培训内容和单项否决的技能考核。同时也指出该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缺少心脏骤停监测和预防的教育、缺少心脏骤停时心电波形识别的培训、仅涉及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特殊人群的心肺复苏培训缺乏针对性。因此,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可能并不适合直接"移植"用于中国医务人员的培训。未来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以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培训课程体系。

  • 标签: 心肺复苏 美国心脏协会 基础生命支持 中国医务人员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术前颈动脉斑块的美国心脏协会(AHA)改良斑块分型,研究其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围手术期无症状脑梗死(SBI)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CEA治疗的25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颈动脉HRMRI检查,依据AHA改良斑块分型将斑块分为易损斑块(Ⅳ、Ⅴ、Ⅵ型)和稳定斑块(Ⅰ、Ⅱ、Ⅲ、Ⅶ、Ⅷ型)。手术前、后24 h内分别行头颅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术后头颅MRI DWI序列显示新发点状高信号影但患者无相应症状为围手术期SB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BI组和非SB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侧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否为CEA围手术期SBI的危险因素。结果254例患者的术前HRMRI显示,稳定斑块43例(16.9%),易损斑块211例(83.1%)。254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SBI 51例(20.1%,SBI组),未发生SBI 203例(79.9%,非SBI组)。23.2%(49/211)的易损斑块患者发生SBI,4.7%(2/43)的稳定斑块患者发生SBI。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BI组术侧颈动脉有易损斑块者占比高于非S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侧颈动脉易损斑块为CEA围手术期SBI发生的危险因素(OR=0.18,95%CI:0.04~0.80,P=0.02),而性别及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等12种因素均非CEA围手术期SBI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EA术前术侧颈动脉存在易损斑块(AHA改良斑块分型Ⅳ、Ⅴ、Ⅵ型)的患者围手术期SBI的发生风险升高,需个体化设计预防方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美国心脏协会改良斑块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术前颈动脉斑块的美国心脏协会(AHA)改良斑块分型,研究其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围手术期无症状脑梗死(SBI)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CEA治疗的25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颈动脉HRMRI检查,依据AHA改良斑块分型将斑块分为易损斑块(Ⅳ、Ⅴ、Ⅵ型)和稳定斑块(Ⅰ、Ⅱ、Ⅲ、Ⅶ、Ⅷ型)。手术前、后24 h内分别行头颅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术后头颅MRI DWI序列显示新发点状高信号影但患者无相应症状为围手术期SB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BI组和非SB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侧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否为CEA围手术期SBI的危险因素。结果254例患者的术前HRMRI显示,稳定斑块43例(16.9%),易损斑块211例(83.1%)。254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SBI 51例(20.1%,SBI组),未发生SBI 203例(79.9%,非SBI组)。23.2%(49/211)的易损斑块患者发生SBI,4.7%(2/43)的稳定斑块患者发生SBI。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BI组术侧颈动脉有易损斑块者占比高于非S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侧颈动脉易损斑块为CEA围手术期SBI发生的危险因素(OR=0.18,95%CI:0.04~0.80,P=0.02),而性别及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等12种因素均非CEA围手术期SBI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EA术前术侧颈动脉存在易损斑块(AHA改良斑块分型Ⅳ、Ⅴ、Ⅵ型)的患者围手术期SBI的发生风险升高,需个体化设计预防方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美国心脏协会改良斑块分型
  • 简介:摘要《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肿瘤心脏病学》(JACC:CardioOncology)自2019年创刊至今已经出版到第9期。本期杂志延续之前的极高专业水准,汇集了肿瘤心脏病学领域诸多的前沿热点和最新成果,近30篇文章依然采用论著和述评的模式,内容精彩纷呈,见解清晰独到,本文对此做简要介绍。

  • 标签: 肿瘤心脏病学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 简介:摘要《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肿瘤心脏病学》(JACC:CardioOncology)第7期在形式上依然采取论著和述评同时展现的方式,在内容上涉及肿瘤心脏病的各个领域,呈现了肿瘤心脏病领域的各个热点以及诸多研究成果,本文将对此做简要介绍。

  • 标签: 肿瘤心脏病学 美国心脏病学会
  • 简介:摘要《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肿瘤心脏病学》(JACC:CardioOncology)第8期如约而至。本期杂志贯穿预防、治疗、康复的理念,涵盖包括肿瘤心脏康复、儿童肿瘤心脏病、影像筛查以及相关心脏毒性评估与监测。持续关注肿瘤心脏病学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们带来前沿观点。

  • 标签: 肿瘤心脏病学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成人、儿童、新生儿、复苏教育科学和救治系统等主题做了全面修订。现就儿童和新生儿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主要更新点进行解读。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 儿童 婴儿,新生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相互影响,T2DM是HF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合并则预后差,死亡率高。本文结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第70届科学年会相关热点和最新临床试验,从T2DM和HF的流行病学现状、T2DM与HF的关系,T2DM管理的心血管获益及循证证据基础上的指南推荐等多维度探讨HF患者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化管理策略,以期为HF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糖尿病,2型 心力衰竭 降糖药物 因心衰住院
  • 简介:摘要血清生物标志物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癌症患者基线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日益凸显,由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A)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小组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心脏病学委员会联合提出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在癌症治疗中心脏毒性监测中的作用立场声明》指出,通过评估心肌生物标志物在具有心脏毒性癌症治疗的患者中的特点,讨论2个主要的生物标志物即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在癌症治疗中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机制、临床应用、监测及预后。该声明目的是帮助多学科协作诊疗提供一个临床框架,依据危险分层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监测方案,预防癌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

  • 标签: 肿瘤心脏病学 生物学标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卫生系统科学(health system science,HSS)是研究卫生系统如何为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患者如何接受和获得卫生保健以及卫生系统如何促进健康的科学。作为美国医学会的核心创新成果之一,HSS教育于2013年开始在美国医学院校试行。HSS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协同、互补,在患者保健和群体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美国的卫生系统科学的产生、其所包含的知识模块以及在美国医学院校中的实施情况;同时,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对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卫生系统科学教育进行了思考。

  • 标签: 卫生系统科学 美国 医学教育 思考
  • 简介:摘要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检测基因变异的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本文回顾和概述了美国医学遗传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导和规范NGS和NIPS临床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发表和更新过程,这包括提出并更新专家共识性质的政策和立场声明,用于指导NGS技术的应用和变异解析,建立具有循证基础的实践资源以及标准指南来规范诊断和筛查,及时更新相应的文件和标准指南等。ACMG的这些文献对中国同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中美在人群致病基因变异频率、社会经济状况和医疗实践方面的差异,直接采用这些文件和标准指南可能不切实际。希望本文有助于基于中国人群体的遗传病数据,结合国内对NGS技术的应用,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规范的NGS和NIPS的指导文件和标准指南,为遗传病患者及亲属提供优质、高效而安全的临床服务。

  • 标签: 二代测序 全外显子组测序 无创产前筛查 政策和立场声明 实践资源 技术标准和指南
  • 简介:摘要近五十年来,心血管大血管外科迅猛发展,成为各大医院的标志性学科。科学研究贯穿于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始终,是学科发展的"引擎"。循证医学、微创技术、内外科融合(杂交技术)、心脏移植、机械辅助和基础研究是心血管外科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持续重视,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技术革命为心血管外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多学科协同发展,推动心血管外科创新。

  • 标签: 心血管外科 发展 技术
  • 简介:摘要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第70届科学年会于2021年5月15日至2021年5月17日以线上形式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本次大会涵盖了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和临床学术研究(尤其是最新临床试验)等内容。糖尿病(CVD的"等危症")与肥胖是CVD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肪肝同样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被证实与CVD相关。本文就糖尿病及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研究成果与学术观点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 标签: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ACC年会
  • 简介:摘要延迟脐带结扎对足月儿和早产儿均获益良多。对于足月儿,延迟脐带结扎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水平,增加铁储备,促进早期生长发育;但同时需光疗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稍有增加,因此,采取延迟脐带结扎的医疗机构需确保对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及救治能力。对于早产儿,延迟脐带结扎具有积极意义,可改善新生儿循环过渡、增加血容量、降低输血率、降低坏死性小肠炎和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产妇,延迟脐带结扎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亦不增加失血量;同时,延迟脐带结扎不会导致产妇产后血红蛋白水平的显著变化,也不会增加产后输血率。基于对大多数新生儿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其他指南建议,2020年12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建议,对于有活力的足月儿和早产儿,应在娩出至少30~60 s后再行脐带结扎。但考虑到医疗条件不同,应根据母儿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实施延迟脐带结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在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32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SA分级的不同分为四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较四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术后30 d、1年病死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不同ASA分级中,年龄、住院时间以及麻醉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25例患者中术后30 d内死亡15例(4.62%),术后1年死亡51例(15.69%)。不同组间患者病死率比较,ASA分级Ⅳ级病死率最高,其次为Ⅲ级、Ⅱ级、Ⅰ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165,95%CI:1.087~1.384)、住院时间(OR=1.043,95%CI:1.009~1.192)及ASA分级Ⅱ级(OR=1.978,95%CI:1.198~2.691)、Ⅲ级(OR=2.552,95%CI:1.276~5.479)、Ⅳ级(OR=6.379,95%CI:1.453~11.543)是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SA分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的有效预测评估工具,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住院时间及ASA分级的Ⅰ~Ⅲ级皆为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缩短住院时间,及早对高龄患者进行相应干预,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髋骨折 预后 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干预 康复 生活质量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