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中充满着密集的丝绸物事,丝绸物事与他诗歌当中的女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在其刻画女性的外在形象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描摹人物的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大量丝绸物事入诗是温庭筠形成"绮艳诗风的重要原因。丝绸物事与温庭筠的作品形成的密集交融可以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找到原因。

  • 标签: 温庭筠 丝绸物事 女性形象 绮艳诗风
  • 简介:艳诗”的含义最初与音乐相关,其源于楚地的民歌“荆艳”。可它在发展过程中避渐褪去了音乐方面的含义。而成为描写与女性相关题材的诗歌泛称。唐代以后,它又逐渐被用来指称吟咏女性和描写男女恋情的诗歌。

  • 标签: 艳讳 艳歌 艳情 荆艳 女性:男女恋情
  • 简介:晚唐诗人吴融诗风细丽清疏,其为人坦荡真诚,提携后进,可谓德高望重,然自宋以后诗评家多谓其诗绮艳格卑,与韩僵毫无二致,今人更多将其定义为艳诗诗人。综观吴融艳诗诗作比例、艳词使用情况以及吴融个人性格及经历三方面,笔者认为吴融够不上一位艳诗诗人。笔者进而又分析了造成“吴融多艳诗”之说的原因。

  • 标签: 吴融 艳诗 成因
  • 简介:施肩吾是中唐时代一位隐逸兼道士诗人,在他现存的诗集里有相当数量的描写隐逸之趣的作品,且多具有清幽之气。然而,他还作有30余首内容艳丽的、以抒写两性相思离别之情为主的艳情诗。施肩吾以隐者作艳诗,本已令人称奇,更甚至其艳诗'能道人意中事',情思宛转,哀艳缠绵,令许多诗评家为之赞赏。

  • 标签: 施肩吾 艳诗 艺术特征 诗史意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4
  • 简介:也可以说曹丕的诗比曹操,胡应麟概括曹操其人其诗说,而在曹操、曹植那里

  • 标签: 建安诗风 诗风衍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叫做通俗。王充说:'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论衡·自纪》)。所谓明言、露文,即指通俗。王充又说:'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同上)这是对通俗的形象比喻。

  • 标签: 自纪 明白晓畅 唐诗品汇总序 新乐府运动 题张司业诗 悲风
  • 简介:形成"虚荒诞幻"的李贺诗风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的黑暗、文坛上追求险怪的风气、家庭的困顿与母亲的溺爱,以及自身孱弱的体质和病态的人格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贺,影响了虚荒诞幻的李贺诗风.

  • 标签: 李贺 诗风
  • 简介:《周易》对魏晋诗风演变产生至少四方面的影响:《周易》修养论为魏晋诗人出处进退提供了基本准则,促使其形成或刚健进取、或默守柔退等多元人格;《周易》划分象的类别及观物取象的方法,促进了魏晋诗歌的意象建构,也使之呈现出品类丰富、崇尚写实的面貌;《周易》情辞论为魏晋诗人继承发展的同时,又与儒家诗言志、情物交感论有机结合,使魏晋诗歌具有深厚的情蕴内涵;《周易》文学化进程在魏晋时期加剧,魏晋诗歌在以《易》为典的基础上,体现出冲迈、清丽、玄远、睿智等审美特征。

  • 标签: 《周易》 魏晋 修养论 修辞论
  • 简介:以秦观诗歌风格为切入点,结合其生平、情感的变化进行诗风的剖析,并对其诗歌进行了分期:前期多清新婉丽,后期则多沉郁古朴。

  • 标签: 秦观 诗风 分期
  • 简介:<正>杜甫诗歌的题材是相当广泛的.宋人编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将一千多首诗分为七十九门,就是证明,但若就杜诗的思想内容说,重要的还是其中反映天宝——大历年间的时事政治诗(据我粗略统计,约有三百首).在这类诗中,又以反映农民的生活、情绪的诗最重要.因为,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体,因而农民问题就成为封建社会里的人们政治倾向的试金石.封建时代的任何诗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以其对农民的态度自己表露他的诗作的民主性的有、无、多、少,从而表明它在文学史的天平上的轻重.对农民的态度,不是简单地指对农民的重视或轻视,而是复杂地牵连到对封建皇帝的态度,对封建王朝的官吏的态度,对剥削生活的态度,乃至对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的态度,一句话,牵连到一个人的世界观.

  • 标签: 杜甫诗歌 富裕农民 世界观 现实主义 封建社会 态度
  • 简介: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风格的最主要特点,诗人善于寻找与诗的内容吻合的艺术形式,将情感表达得缠绵悱恻,人格与诗格统一,沉郁中见风骨,顿挫里显精神。

  • 标签: 杜诗 风格 形式
  • 简介:“红叶诗社”在北京香山举办的“第三届中华军旅诗词研讨会”,对当代军旅诗词的创作发展、语言变化、文化普及和传播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认真检讨当代军旅诗词创作的问题,如缺乏精品力作,官兵喜闻乐见者不多,常见标语口号和机械乏味的宣传等等。还发布了针对军营官兵对军旅诗词需求所进行的调研结果,一强调了部队传承学习军旅诗词的困境,认为当代军旅诗词创作,应注重加强人文关怀,既要强调军人姓“军”的社会属性,也要关注军人作为“人”的自然属性,提倡多元化艺术表现,做到直击心灵、润物无声,真正“发兵声、合兵心、抒兵情、壮兵志”。现从中选出六篇,以飨读者。

  • 标签: 声振 人文关怀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艺术表现 诗词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唐诗嬗变发展的研究,可以说已经非常深入,硕果累累。但相对而言,对晚唐诗歌的研究,却是个薄弱环节,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发掘和考论。赵荣蔚博士的《晚唐士风与诗风》,正好弥补了前人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 标签: 晚唐诗歌 诗风 士风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嬗变
  • 简介:陶诗鲜明个人风格的获得,景物描写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诗中经常出现的青松、芳菊、孤云、飞鸟等寄托了诗人孤独的情怀和孤高的人格追求.陶诗的景物描写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他注重对于比兴、寄托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发扬密不可分.陶渊明对于平凡而常见的田园风物的审美,在中国美学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

  • 标签: 陶诗 风格 景物 描写
  • 简介:摘要:陈子昂的生平经历决定了他诗歌的昂扬情调,即便遭遇困顿挫折,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也转为愤激慷慨之音,他的诗歌主张深远的影响了唐诗,对唐诗的后世走向起到了骨架的作用

  • 标签: 陈子昂 诗歌创新  比兴言志  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