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内结节筋膜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5—2020年诊断的2例关节内结节筋膜病例的临床资料,光镜下对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进行观察,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USP6基因断裂重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探讨。结果2例送检组织大体表现为边界较清的类圆形肿块,实、质中偏韧。镜下观察:肿瘤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疏松黏液样基质和穿插在其间的丰富的胶原组织组成。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少量的生理性核分裂象,间质可见红细胞外渗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不表达CD34、结蛋白、β-catenin、S-100蛋白、SOX10、STAT6,Ki-67阳性指数低。FISH检测结果提示2例均具有USP6基因断裂重组。结论发生于关节内结节筋膜极为少见,认识到它的存在、熟悉其组织形态特征并结合相应的分子遗传检查可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筋膜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3例结节筋膜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习,重新阅片确诊。结果结节筋膜表现为生长迅速,肿块小,质硬边界不清软组织肿块。光镜特点疏松的粘液样基质中有丰富的增生活跃肥胖的梭形细胞,核分裂像多见,胆病理性核分裂罕见,低倍镜下呈疏密相间的“区带现象”,可呈席纹状,束状,半旋涡状或“S”形排列,疏松的粘液样基质呈羽毛状结构或组织培养样生长,病程较长者,瘢痕胶原形成,基质内有小裂隙及微囊样形成呈网眼状结构,病灶边缘有新生毛细血管和炎细胞集中,红细胞外渗。结论结节筋膜诊断应紧密结合其临床病史中生长快的特点,显微镜下注意观察5个组织特征,因病理形态呈多态,故易误诊为恶性软组织肉瘤。

  • 标签: 结节性筋膜炎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78例结节筋膜(nodularfasciitis,NF)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NF是临床病例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结节筋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NF的临床资料、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临床病理诊断情况。结果结节筋膜多见于上肢前臂,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肿块小、边界模糊、生长迅速、质硬或韧,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特征为“S”形漩涡状纤维母细胞,C形或不典型车辐状排列,细胞无多形性,核易见分裂,边缘呈浸润生长。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不表达CD34、AE1/AE3、desmin、S-100,而表达α-SMA、MSA、Vimentin。结论结节筋膜是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形态多样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软组织肿瘤,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避免误诊。

  • 标签: 结节性筋膜炎,形态学,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结节筋膜(nodular fasciitis,NF)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50例NF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少见部位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USP6基因断裂情况。结果14例少见部位NF中,男性、女性各7例,位于肢端、会阴部、乳腺、腕关节内、腰4/5椎间隙,其中8例存在少见组织累及(骨骼肌内6例、神经根1例、血管内1例),肿瘤边界不清,呈浸润生长,梭形肌纤维母细胞束状或杂乱排列,形态温和,可见小核仁及多少不等核分裂象,间质胶原化至黏液样变,可见红细胞外渗及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梭形细胞局灶或部分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弥漫强表达p16。FISH示14例中12例存在USP6基因断裂,其中2例发生于胸壁骨骼肌内者同时合并USP6基因红色信号扩增。结论少见部位NF具有与经典部位相似的临床病理和遗传特征,但肿瘤组织边界多呈浸润生长,存在非特异性p16强表达和USP6红色信号扩增现象。少见部位NF的病理诊断需保持高度警惕。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结节性筋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结节筋膜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结节筋膜的诊断及治疗,同时并文献复习。结果病变主要侵犯全身皮下组织,上肢最多见,上肢23例(占85.2%),下肢2例(占7.4%),腰部、背部各1例(分别占3.7%)。临床表现为病程短,生长迅速的孤立结节,体积小,切除术后无复发,无转移。结论结节筋膜是一种自限性反应(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和组织形态的特征,防止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 标签: 结节性筋膜炎 纤维肉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结节筋膜(nodular fasciitis of the breast,NFB)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7例NFB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特点,并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5~51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10 d~2年,均无局部外伤史。肿瘤位于乳腺上象限4例、下象限2例、腋尾区1例。最大径1.0~3.5 cm。5例位于皮下脂肪层,1例完全位于乳腺实质内,1例位于乳腺实质深部并侵达骨骼肌。NFB的组织特点与其他部位结节筋膜一致,为增生的梭形或胖梭形细胞在疏松水肿的胶原或黏液基质中呈束状、旋涡状生长,可见红细胞外渗、慢性炎细胞浸润和微囊形成。可见核分裂象,无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呈平滑肌肌动蛋白(SMA,6/6)、CD10(2/3)阳性,结蛋白、β-catenin、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S-100蛋白、p63和ALK-1阴性。Ki-67阳性指数5%~15%。6例存在USP6基因重排,2例检出MYH9-USP6基因融合。6例行手术切除,1例经粗针穿刺诊断后未治疗,肿块自发消退。7例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NFB罕见,需与多种发生于乳腺的梭形细胞增生性病变鉴别,且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结合临床病史、发生部位、组织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明确诊断,困难病例FISH检测USP6基因重排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筋膜炎 基因重排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青年男性咽旁间隙的结节筋膜(nodular fasciitis,NF)。患者男,35岁,因“咽部异物感、睡眠时打鼾1个月”就诊。术前磁共振(MR)提示右侧咽旁间隙动脉鞘内结节状影,考虑神经鞘瘤。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完整切除手术。大体检查示,肿瘤大小3.2 cm×2.3 cm×1.7 cm,无被膜,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术后病理诊断为NF。术后1周出院,出院至今复查未见肿物复发,愈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节筋膜的超声诊断方式,分析具体的诊断结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结节筋膜20例结节筋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此外本次研究的20例对象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是结节筋膜,符合金标准的检验要求。结果:在本次研究中2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分析确诊符合要求,诊断准确几率是100%,采取超声方式进行诊断,18例患者诊断准确,准确几率是93.3%,和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几率基本一致,说明超声诊断的准确几率高。结论:针对结节筋膜实施超声方式进行诊断,其准确几率比较高,可在临床实施和应用。

  • 标签: 结节性筋膜炎 超声诊断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冠脉血管管腔内形成不稳定的斑块,一旦发生破裂,则会导致冠脉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诱发心血管事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对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解,便于采取针对的治疗方法。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疾病特点,分析不稳定斑块的形态特征,探究不稳定斑块破裂的病理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不稳定斑块破裂 形态学特征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节筋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节筋膜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结节筋膜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16例均为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居多,少部分有液化,血供不丰富,部分可探及点线状血流信号,大小除1例最大径为3.6cm外,其余均在0.8—2.8cm不等,按所在部位不同分为皮下型、筋膜型、及肌肉型3种,各有特征筋膜型最具特征,表现为皮下脂肪层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肿块呈不规则的“星状”突起。皮下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结节与周围筋膜关系密切,其浅面或深面可见筋膜回声。肌肉型表现肌层内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形态规则。与肌束和筋膜分界不清。结论结节筋膜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超声对结节筋膜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超声 结节性筋膜炎 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99-01
  • 简介:患者女,64岁,于2012年3月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物1周来就诊,超声显示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伴侧壁声影,块内未见血流信号,考虑肌纤维瘤,临床采取局部手术切除肿物送病理

  • 标签: 结节性筋膜炎 骨化型 肌内 横纹 大腿内侧 超声显示
  • 简介:摘要:目的:就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筋膜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浅表型结节筋膜患者展开,在其诊断中应用肌骨超声。结果:经相应检查后,参照手术病理(100%),诊断符合率较高,且各类型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在浅表型结节筋膜的诊断中,肌骨超声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肌骨超声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浅表型结节筋膜肌骨超声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8月-2022年08月到本院治疗浅表型结节筋膜肌骨患者共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95(95.00%)、灵敏度90/95(94.74%)、特异度2/5(40.00%);大部分患者肿块形状为椭圆形,肿块与四周皮肤组织间存在清晰界限能够分辨,而低回声合并边缘高回声特征明显,血流分级是I级的占比较多。结论:运用超声诊断模式,分析图像表现可对浅表型结节筋膜肌骨实施高准确度鉴别,价值较高。

  • 标签: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 超声图像 诊断价值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就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筋膜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浅表型结节筋膜患者展开,在其诊断中应用肌骨超声。结果:经相应检查后,参照手术病理(100%),诊断符合率较高,且各类型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在浅表型结节筋膜的诊断中,肌骨超声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肌骨超声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浅表型结节筋膜肌骨超声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8月-2022年08月到本院治疗浅表型结节筋膜肌骨患者共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95(95.00%)、灵敏度90/95(94.74%)、特异度2/5(40.00%);大部分患者肿块形状为椭圆形,肿块与四周皮肤组织间存在清晰界限能够分辨,而低回声合并边缘高回声特征明显,血流分级是I级的占比较多。结论:运用超声诊断模式,分析图像表现可对浅表型结节筋膜肌骨实施高准确度鉴别,价值较高。

  • 标签: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 超声图像 诊断价值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骨超声在浅表型结节筋膜诊断中的影像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进至我中心治疗的浅表型结节筋膜患者总计45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并作为诊断标准,全部对象接受肌骨超声诊断,综合超声表现与临床症状评估患者病情,分析肌骨超声诊断效果。结果:经肌骨超声诊断,浅表型结节筋膜患者超声表现以高低回声相交接、1级血流信号为主,诊断准确率高达95.56%(43/45),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肌骨超声应用在浅表型结节筋膜患者诊断工作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肌骨超声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 影像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骨超声在浅表型结节筋膜诊断中的影像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进至我中心治疗的浅表型结节筋膜患者总计45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并作为诊断标准,全部对象接受肌骨超声诊断,综合超声表现与临床症状评估患者病情,分析肌骨超声诊断效果。结果:经肌骨超声诊断,浅表型结节筋膜患者超声表现以高低回声相交接、1级血流信号为主,诊断准确率高达95.56%(43/45),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肌骨超声应用在浅表型结节筋膜患者诊断工作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肌骨超声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 影像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