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结膜松弛症患者62例(124眼)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进行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结果术后4周,82只眼(66.13%)尝味试验呈阳性;术后2个月情况无显著改变。于术后6-7周,所有患者的自觉症状趋于稳定;术后8周,予以系统评估76眼(61.30%)治愈,38眼(30.64%)改善,10眼(8.06%)无效,总有效率达91.94%。结论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结膜松弛症 结膜梯形切除术 结膜巩膜固定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膜分泌物细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结膜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患者248例,对其结膜分泌物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其鉴定结果及细菌耐药性。结果248例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出G+135株(54.4%),前三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G-113株(45.6%),前三位分别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G+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加替沙星耐药率最低;G-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结膜分泌物细菌培养可分析细菌类型及分布,有助于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早起期行细菌培养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 标签: 结膜囊 分泌物 细菌培养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镜下泪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我院25例(25眼)慢性泪炎患者,在鼻镜下行鼻腔泪吻合术。结果24例(24眼)均取得良好效果,泪道冲洗通畅,1例因未能定期复查,再诊时泪粘连。总有效率达96%。结论鼻镜下鼻腔泪吻合术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出血少、免除面部切口,复发率低、治愈率高等优点,符合微创手术要求。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腔泪囊吻合 慢性泪囊炎
  • 简介:目的:评价鼻镜下泪鼻腔吻合联合泪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炎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6例(33眼)患者采取鼻镜下泪鼻腔吻合联合泪支架植入术,同时在支架周围填入美乐胶固定。对照组23例(28眼)患者采用单纯的鼻镜下泪鼻腔吻合术,术中不应用泪支架,术毕用美乐胶把粘膜瓣固定。术后两组处理相同。随访12月。对比两组1月、6月、12月的治愈率和造瘘口的面积。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治愈率和造瘘口面积,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随访6个月时治愈率和12个月时治愈率,经统计学分析存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测量两组造瘘口面积;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泪鼻腔吻合联合泪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炎有利于提高术后远期疗效,是一种创伤一个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 标签: 鼻内镜 泪囊支架 慢性泪囊炎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镜泪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开始我科采用鼻镜下泪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患者42例(46眼)。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2例46眼术后随访3~6个月,治愈率为86.9%,总有效率95.7%。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有关解剖、熟练掌握手术操作要点,鼻镜下泪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炎的一种微创、美容、疗效确切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内窥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 简介:目的:研究淋巴减压术治疗Lermoyez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我科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Lermoyez综合征病例共6例,均为经保守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眩晕者,术前完善检查,行内淋巴减压术,术后进行随访,评估眩晕、听力、耳鸣、耳闷变化。结果术后66.7%(4/6)患者眩晕完全控制,33.3%(2/6)患者眩晕基本控制,57.1%(4/7)的患耳听力好转,33.3%(2/6)的患耳耳鸣减轻,80%(4/5)的患耳耳闷胀感减轻。结论淋巴减压术能有效控制Lermoyez综合症患者的眩晕发作,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 标签: Lermoyez综合征 眩晕 内淋巴囊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压迫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压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宫腔填塞物留置时间及再出血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显效时间及宫腔填塞物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再出血和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压迫是临床治疗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水囊压迫 纱布填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下泪鼻腔造孔术失败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例鼻镜下泪鼻腔造孔术的失败原因。结果失败病例包括小泪3例、伴鼻部疾病如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3例、外伤性鼻泪管阻塞1例、未按医嘱使用类固醇药物喷鼻及按时随访2例。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炎的较好方法,熟练掌握鼻泪系统的解剖学知识、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技巧、妥善处理小泪、同期治疗鼻部疾病、减少造孔口处肉芽增生等可减少手术失败的发生。

  • 标签: 鼻内镜 泪囊鼻腔造孔术 失败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颅蛛网膜囊肿合并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蛛网膜囊肿合并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CT表现为均一高密度影,MRI表现为短T1、等T2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合并血管扩张出血。结论颅蛛网膜囊肿合并内出血时影像学表现比较特殊,容易误诊,需仔细鉴别。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囊内出血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炎的护理方法。观察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精心观察及护理,78例(82眼)患者中治愈63眼、好转17眼、无效2眼.结论鼻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炎疗效好、痛苦小、恢复快,围术期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达到预期手术目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鼻内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 慢性泪囊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伤椎扩张后植骨手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胸腰段及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置入PKP系统球,扩大伤椎骨质空腔,植入人工骨填充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植骨量、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钉棒复位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方法做初步对比。结果31例爆裂骨折复位固定良好,神经功能ASIA评分无一例加重,伤椎植骨区域填充良好,22例患者术后坚持随访,无一例断钉断棒,骨折愈合良好,伤椎无空腔形成,取出固定物后6月复查,无一例伤椎塌陷;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植骨量更加充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论上是一种有效手段,但与传统的简单钉棒复位固定方式比较,是否可以明显减少钉棒取出后伤椎塌陷的发生,还需深入研究及大宗病例随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镜下泪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对慢性泪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鼻镜下,使用泪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方式对84例炎患者治疗,然后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全部患者中,术后流泪症状均消失,对他们进行6~15个月的随访,总有效率为94.05%。结论在鼻镜下对慢性泪炎患者以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避免面部切口,术中还能对鼻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与处理,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造口术 逆行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组ICU心脏外科术后病例分析,探讨主动脉反搏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心脏外科术后应用主动脉反搏术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9例症状改善,2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必须对患者密切监护,对早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预防和及时处理,是确保IABP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ICU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辅助下介入栓塞治疗颅软脑膜动静脉瘘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8月-2013年1月期间3例颅软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三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结论球辅助下介入栓塞治疗颅软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决定,以达到良好的结果。

  • 标签: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 球囊辅助下 血管内栓塞术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球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VIP、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3年7月,纳入中、英文比较球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宽颈动脉瘤的是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7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OR=1.05,95%CI:0.72~1.51;P〉0.05)、次全栓塞率(OR=1.33,95%CI:0.86~2.06;P〉0.05)及部分栓塞率(OR=0.69,95%CI:0.31-1.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OR=0.61,95%CI:0.27~1.41;P〉0.05)、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OR=0.95,95%CI:0.54-1.67;P〉0.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与支架辅助弹簧圈两种技术栓塞颅宽颈动脉瘤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这一结论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球囊 弹簧圈 META分析
  • 简介:巨大动脉瘤(直径〉2.5cm)因其瘤体较大、瘤颈宽,并常合并钙化、血栓等治疗复杂,开颅夹闭及血管重建术为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死亡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据报道未破裂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死亡率达20%~45%。特别是颅虹吸段巨大动脉瘤,无论对手术治疗还是栓塞治疗都是一个挑战,手术治疗需要去除骨性障碍,同时对颈内动脉进行重新塑形,难度较大,风险高;采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又因该部位动脉瘤几乎都是绝对的宽颈,瘤体大,需要使用数目较多的弹簧圈及支架辅助,费用很高,患者及家属难以承受,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颅虹吸段巨大动脉瘤,又能为患者减少费用,成为神经外科医务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我科应用可脱球闭塞颈内动脉治疗此部位巨大动脉瘤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围绕治疗的全过程,我们从护理角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巨大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对64例使用主动脉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的患者,通过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及制定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IABP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方法科组织QC活动小组,确定成员及分工,对使用IABP的患者以1年为目标,制定降低IABP非计划性拔管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目的.结果在QC活动开展的12个月中,有64例患者植入IABP,均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在QC活动开展期间,发现潜在和存在的情况包括固定方法不达标5例,无约束10例,无效约束5例,早期拒绝约束1例,后期拒绝约束9例,皮肤压痕、压红2例,缝线松脱2例、断线1例,所有潜在的或存在的情况在QC活动中均及时被发现和纠正,达标率为100%.结论QC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预防IABP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质量控制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的80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熊胆滴眼液滴眼液治疗,参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满意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率也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熊胆滴眼液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熊胆滴眼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细菌性 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球扩张骨水泥加强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球扩张骨水泥加强固定术治疗,总结分析临床处理方法与效果。结果本组研究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缓解时间7.12±2.65天,术后住院时间14.62±2.95天,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经X线片检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骨水泥周围骨密度增加,仅有2例髋翻畸形与1例骨水泥断端周围渗漏;出院后皆随访≥6个月,除1例高龄患者肺部感染脏器衰竭而死亡,其余并无固定移位或退出,但有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过检查显示无明显疼痛与功能障碍,骨折愈合良好。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球扩张骨水泥加强固定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同时可缓解疼痛,并发症少,适合老年骨折患者应用,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球囊扩张 内固定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