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腹腔内出的临床治疗方法,防止误诊误治同时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广宗县中心医院近几年内接收的66例妇产科的腹腔内出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病人占3.06%,有两例;输卵管出血性炎病人占4.56%,有三例;卵巢破裂病人占17.21%,有十二例;异位妊娠病人占72.23%,有四十九例。结论对病人的腹腔穿刺情况以及病史和阴道后穹隆或者超声检查等深入了解及掌握,对早期诊断妇科腹腔内出的意义最大。

  • 标签: 临床分析 腹腔内出血 治疗 妇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内出(IVH)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40例IVH病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改良组选择在出血相对较多的一侧常规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而在出血相对较少的一侧额角置入Ommaya后行囊腔穿刺外引流。脑室外引流5-7d后,改为仅Ommaya穿刺外引流。传统组则行双侧侧脑室普通外引流,5-7d后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两组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该项改良技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传统方法。

  • 标签: Ommaya 脑室外引流 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因“后纵隔占位压迫气道”为主要症状就诊的甲状旁腺腺瘤性变并瘤内出病例。患者入院时主诉咽痛、声音嘶哑,胸部CT提示后上纵隔占位,占位性病变体积进行性增大,出现气道及食道压迫症状,经过2次穿刺病理及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后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性变并瘤内出。通过该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扩展纵隔占位的诊治思路,提高此类疾病诊断意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使用球子宫支架治疗宫内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宫内出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自愿选择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缝合的止血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放置一次性使用球子宫支架的止血方法。比较两组宫内出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出血及输血量,其中术后2h出血量、12h出血量及24h血红蛋白数量、手术时间及止血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术前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12h出血量和输血量均多于观察组,观察组的24h血红蛋白数量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使用球子宫支架治疗宫内出的临床效果明显,操作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一次性使用球囊子宫支架 宫内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内出并不常见,治疗颇为棘手。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诊治1例面、颈部淋巴血管畸形伴内出患儿,男性,11个月。采用电刀(针状消融电极)逐层精细分离,以保护重要血管及神经,手术切除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内出,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术后随访24个月,病变无复发,外观美观。

  • 标签: 外科手术 淋巴血管畸形 囊内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内出疾病的构成及其临床表现,从而能够正确治疗。方法对240例腹腔镜内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126例,卵巢破裂7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16例,出血性输卵管炎24例,卵巢恶性肿瘤破裂4例。入院时休克患者为80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妇科腹腔内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需要受到重视,特别是异位妊娠和卵巢破裂。

  • 标签: 妇科腹腔内出血讨论
  • 简介:摘要通过我院妇科疾病引起的急腹症126例分析研究,其中内出发病率占42.8%(我院统计)。由于其发病率高,危险性大,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避免误诊,减少患者病死率。

  • 标签: 急腹症 内出血 误诊
  • 简介:目的:明确妇科疾病内出的临床特征,探讨腹腔内出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妇科腹腔内出患者350例。结果:异位妊娠279例,占79.7%。卵巢破裂48例,占13.7%。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14例,占4%。出血性输卵管炎9例,占2.6%。入院时有91例患者休克,因抢救及时无1例死亡。结论:腹腔内出是妇科常见并可危及生命的急腹症之一,本病发病急、病情重,一般需紧急处理。妇科腹腔内出原因繁多,妇科腹腔内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应该受到重视。

  • 标签: 腹腔内出血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合并内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合并内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CT表现为均一高密度影,MRI表现为短T1、等T2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合并血管扩张出血。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合并内出时影像学表现比较特殊,容易误诊,需仔细鉴别。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囊内出血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腹腔内出的常见病因及相应的治疗成功率。方法本文主要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法由结果探查病因,对500例妇科腹腔出血的患者进行病因及治疗后的成功率分析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妇科腹腔内出的原因为异位妊娠的占56.6%,卵巢破裂的占8.0%,出血性输卵管炎的占27.0%,子宫穿孔的占7.6%,其他原因的腹腔内出占6.8%。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后,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为95.8%,卵巢破裂的成功率为84.7%,出血性输卵管炎的成功率为89.6%,子宫穿孔的成功率为34.2%,其他原因内出的治疗成功率为79.4%。结论妇科腹腔内出的原因为异位妊娠、卵巢破裂、出血性输卵管炎、子宫穿孔等,在进行相应的治疗之后,异位妊娠、卵巢破裂、出血性输卵管炎的成功率较高,但子宫穿孔在接受治疗后的出血情况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妇科疾病 腹腔出血 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64-01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妇科疾病内出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内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妇科腹腔内出患者115例。结果异位妊娠105例,占91.30%。卵巢破裂8例,占0.069%。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及出血性输卵管炎均占1例,占0.008%。入院时有13例患者呈休克状态,因抢救及时无发生1例死亡。结论腹腔内出是妇科常见并可危及生命的急腹症之一,本病发病急、病情重。一般需紧急处理。妇科腹腔内出原因繁多,妇科腹腔内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该受到重视。

  • 标签: 妇科腹腔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颅内出护理余力研究探讨,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出的新生患儿,并将其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遗留后遗症或死亡率为7.5%,痊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儿遗留后遗症或死亡率为12.5%,痊愈率为22.5%,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出新生患儿进行整体护理,能够降低其死亡率,减少患儿遗留后遗症的发生,提高其术后痊愈率,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出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新生儿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全部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患儿颅内出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SPSS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胎龄≤32周的新生儿Ⅲ级、Ⅳ级出血程度明显高于>32~35周组和>35~38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新生儿颅内出的发生率与出血程度和胎龄密切相关.全部患儿中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2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颅内出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孕期妇女围产期保健意识,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降低新生儿颅内出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异位妊娠和黄体破裂所致腹腔内出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对因异位妊娠和黄体破裂所致腹腔内出的150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123例,占82%,黄体破裂27例,占18%。异位妊娠腹腔内出为1160±350ml,20%的患者在1500ml以上,22%有昏厥史,停经(82%)、腹痛(93%)、阴道不规则出血(76%)是主要的三联征。黄体破裂腹腔内出为890±300ml,13%有昏厥史,腹痛(96%)是主要症状。内出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本资料135例经手术止血,异位妊娠中6例(4.8%),黄体破裂中14例(51.85%)经保守治疗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或HCG检测和阴道B超检查,后穹窿或腹腔穿刺是简便而重要的诊断手段。

  • 标签: 异位妊娠 黄体破裂 腹腔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超声进行产前胎儿颅内出方式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孕妇中经超声诊断胎儿患有颅内出病例共40例进行产前产后超声图像分析。结果40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颅内出的孕妇中,23例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区可见异常回声区,双侧侧脑室无扩张;7例一侧脑室内可见异常回声区,侧脑室无扩张或侧脑室后角扩张<15mm,其中1例合并颅内散在斑片状强回声;8例一侧或双侧侧脑室内可见异常回声区伴侧脑室后角扩张>15mm,其中1例合并Dandy-Walker综合征并单脐动脉。结论胎儿颅内出多发生于孕期中晚时期,常于脑室极其周围出现,通过超声诊断能够提前预防并治疗胎儿颅内出,降低生产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胎儿预后重要参考。

  • 标签: 胎儿 产前超声 颅内出血
  • 简介:目的对脑室内出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做初步的分析.方法对我院1999~2001年以来收治的脑室内出122例的治疗情况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死亡48例占全部病例的393%,生活自理20例,需人照顾者22例,恢复良好者32例.其预后相当不乐观.结论脑室出血的原因多数是高血压占385%,其次为动静脑畸形,烟雾病、动脉瘤、外伤,部分病因不清,治疗以脑室外流,加尿激酶灌注,脑脊液置换等方法为主,预后不佳,尤其是年龄越大、预后愈差,昏迷越深预后越差,发病早期脑室扩大,说明已形成梗阻性脑积水,它是导致病人急性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出血部位和伴有脑实质内血肿量的大小,都影响预后的程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临床分析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