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肛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直肠系膜切除(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受TME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TaTME组41例,TME组42例;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胃肠指标、肛门功能评分等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行log-rank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TaTM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TME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TME组(P<0.05)。TaTM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小于TME组19.0%(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TaTME组优于TME组(P<0.05)。术后6个月,TaTME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TME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比较,TaTME组肛门功能良好率优于TME组(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术后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中安全、可行,其整体疗效优于TME,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肛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完全肛门直肠系膜切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45~71岁,平均(62.3±8.0)岁,体重指数19.0~28.7kg/m~2,平均(24.6±2.8)kg/m~2。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腹腔镜辅助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95~300min,平均(154.7±65.0)min;中出血量20~60ml,平均(32.5±13.4)ml;术后排气时间24~48h,平均(30.6±9.4)h;下床活动时间12~36h,平均(19.5±7.4)h;术后住院8~13d,平均(9.8±1.6)d。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适的直肠癌患者,完全肛门直肠系膜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肛门
  • 简介:摘要直肠系膜切除(taTME)作为一项外科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taTME在发展过程中,其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也引起不少争议,具体包括:(1)尿道损伤、CO2栓塞、吻合口漏和盆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增加,引起了人们对taTME手术安全性的担忧;(2)直肠系膜切除(TME)标本质量不良、局部复发率增加、肛门功能受损又使得人们对taTME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3)taTME的病例选择、手术操作和成本效益等方面。但不管从理论,还是目前的实践来看,taTME都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taTME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补充式。未来我国taTME的发展应重视对初学者的结构化培训和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保障taTME的安全实施并获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而规范taTME的临床实践。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
  • 简介:摘要直肠系膜切除(taTME)是近年来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热点之一,虽然大部分研究证实taTME安全可行,但仍有部分研究显示,taTME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目前研究发现,taTME在主要近期和远期疗效方面与传统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TM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taTME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度过学习曲线后的病例研究结果提示,taTME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此外,随着taTME技术的成熟,肛腔镜在治疗复杂盆腔疾病逐渐显现出优势,未来单孔机器人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自然腔道行结直肠手术的开展。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 腹腔镜 机器人
  • 简介:完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TaTME)是一种真正符合微创发展理念的手术。从手术切口而言,微创发展追求的极致就是消除切口,即自然腔道完成体腔内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完全肛完成直肠系膜切除不仅符合NOTES的概念,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肛的中低位直肠癌TME手术中,远端切缘、环周切缘、标本完整性等指标较腹手术有一定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此种手术方式可能会成为经典的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ENDOSCOPIC 根治性手术方式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ORIFIC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入路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1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3~81岁。61例患者中,30例行TaTME采用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入路设为传统入路组;31例行TaTME采用肠系膜入路设为结肠系膜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TaTME,无中转开腹。传统入路组患者腹游离时间,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系膜完整、系膜近完整)例数,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126±56)min,41.0 mL(17.5~71.4 mL),1.3 cm(0.8~2.0 cm),(10.0±5.0)cm,10、20例,3.3%(1/30),0,13.7枚(9.0~17.0枚)。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1±30)min,44.0 mL(25.0~67.5 mL),1.6 cm(1.1~2.2 cm),(12.0±3.0)cm,23、8例,6.5%(2/31),0,13.0枚(10.9~17.3枚)。两组患者腹游离时间、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3,-2.286, χ2=10.250,P<0.05);两组患者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62,-1.107,0.304,P>0.05)。两组患者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情况: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1 h(48~64 h)。传统入路组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吻合口瘘(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充分引流、肠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乳糜漏(Clavien-Dindo分级Ⅱ级),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重度肺部感染(Clavien-Dindo分级Ⅳa级),转ICU治疗后痊愈出院。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3±4.5)d。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9 h(49~70 h)。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Clavien-Dindo分级Ⅰ级),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6±1.8)d。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54,t=1.884,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肠系膜入路在TaTME中安全、可行,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能降低系膜裁剪难度,缩短腹游离时间,提高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更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肠系膜入路 系膜裁剪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微创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肛门直肠系膜切除(La.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6例行La—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一组医师序贯完成La.TaTME,先行腹腔镜手术,再行经肛fq-T-。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无死亡患者。结论La.TaTME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腹腔镜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受益于全新的手术入路途径,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laTME)相比,尤其是对于男性、肥胖、骨盆狭窄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而言,手术视野更佳。尽管如此,taTME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质量是否优于laTME依然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在男性患者泌尿系症状方面,taTME相较于laTME没有显著优势,而且taTME术后尿路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并没有研究对女性患者泌尿系症状及生活质量作详细阐述。taTME与la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均有损害,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性功能会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两者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患者的性功能方面,taTME相比laTME更具有优势。目前,taTME与laTME术后短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比较未见明显的差异,因此,taTME作为一种新的式对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然而,taTME与laTME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是否有差别,有何差别,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患者功能学结果需要综合评定,且需完善术前基线资料评估,男性与女性的功能学评估应该分开进行,不能混为一谈。用于评价患者功能学结果的量表也需要验证其有效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泌尿生殖系统功能
  • 简介:摘要肛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目前仍未得到认可,主要的质疑来源于肛操作平台对肛门的潜在损伤。本文通过对参与TaLaR研究中30例患者随访结果的分析,来探讨taTME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重点评价目前最常用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在随访应用中存在的临床问题。从随访数据结果上看,taTME组与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laTME)组患者的总LARS评分以及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从临床表现上来说,短期内taTME的功能结果并不如laTME,最大的问题表现为排空障碍。然而,这些差异在LARS评分上却均未得到证实。这一方面是问卷本身的针对性并不强,缺乏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问卷随访的过程中面临着太多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很难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状态。所以,只通过LARS评分来肯定taTME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说服力并不强,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客观指标。

  • 标签: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肛门直肠功能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低位直肠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laTME)的近期手术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首先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前瞻性登记数据库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连续登记的接受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患者,分为taTME和laTME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提取数据库中患者人口学资料、肿瘤学一般资料、新辅助治疗情况、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主要结局指标为吻合口漏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3年局部复发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在进行疗效对比时,对性别、体质指数、术前核磁评估分期、核磁测量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新辅助放化疗与否5个变量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调整混杂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DFS,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收集上述数据库中自2017年2月至2021年3月连续登记的肛操作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的taTME手术病例,采用多维累积和(CUSUM)控制图绘制学习曲线。比较渡过学习曲线后taTME组与laTME组的疗效并分析这部分"成熟"病例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243例患者,182例接受laTME,61例接受taTME。PSM后laTME组和taTME组分别为52例,这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临床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核磁评估的环周切缘及壁外血管侵犯、新辅助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M后,与laTME组比较,taTME组手术时间更长[(198.4±58.3)min比(147.9±47.3)min,t=-4.321,P<0.001],出血超过100 ml的比例更高[17.3%(9/52)比0,P=0.003]。taTME组术后吻合口漏[26.9%(14/52)比3.8%(2/52),χ2=10.636,P=0.001]及总并发症发生率[55.8%(29/52)比19.2%(10/52),χ2=14.810,P<0.001]均显著高于laTM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获取淋巴结数目及病理环周切缘阳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中位随访24(1~72)个月,4例失访,随访率为98.4%(239/243)。laTME组3年DFS明显优于taTME组(83.9%比73.0%,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3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比3.6%,P=0.4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aTME手术(HR=3.202,95%CI:1.592~6.441,P=0.001)及术后病理分期Ⅱ期(HR=13.862,95%CI:1.810~106.150,P=0.011)、Ⅲ期(HR=8.705,95%CI:1.104~68.670,P=0.040)为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学习曲线分析显示:taTME手术在第28例跨越学习曲线。跨越学习曲线后的taTME病例与laTME病例PSM后显示,两组吻合口漏[6.7%(1/15)比5.3%(2/38),P=1.000]及术后总并发症[33.3%(5/15)比26.3%(10/38),P=0.737]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跨越学习曲线后的"成熟"病例进行分析,taTME手术仍为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5.351,95%CI:1.666~17.192,P=0.005)。跨越学习曲线与否并不是taTME术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954,95%CI:0.227~4.017,P=0.949)。结论taTME手术可能较传统laTME手术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且肿瘤学预后可能劣于传统手术。在学习曲线内行taTME手术更容易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

  • 标签: 直肠肿瘤,中低位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肠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常规直肠系膜切除(TME)的功能学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49例行taTME和478例行常规TME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行1∶1匹配,成功匹配36对患者。匹配后taTME组、常规TME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5(16.0)、60.5(13.0)岁[M(QR)],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66.7%(24/36)、55.6%(20/36)。采用EORTC QLQ-C30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联合Wexner便秘评分评估排便功能,国际前列腺功能评分(IPSS)评估排尿功能,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分别评估男性和女性的性功能,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7(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评估心理状态。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或McNemar检验进行配对资料的组间比较。结果taTME组和常规TME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均无差异(P均>0.05)。taTME组出血量更多[100(100)ml比80(50)ml,U=424.5,P=0.010],预防性造口率更高[96.9%(31/36)比63.6%(21/36),χ2=11.218,P<0.01],住院总费用更低[74 297.7(16 746.4)元比91 781.3(26 228.4)元,U=413.0,P=0.008]。两组患者排便及排尿功能无明显差异(LARS量表评分:Z=-0.513,P=0.608;Wexner便秘评分:Z=-0.992,P=0.321;IPSS:Z=-1.807,P=0.071)。taTME组和常规TME组患者心理状态GAD-7评分有差异(Z=-2.311,P=0.021),具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分别占26.7%(8/30)和46.9%(15/32)。结论taTME较常规TME手术出血量及预防性造口率明显增加,但术后排便、排尿功能,以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无明显差异,taTME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广泛性焦虑障碍。

  • 标签: 直肠肿瘤 排尿 性功能障碍,生理性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直肠癌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44例患者均于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传统切除进行治疗,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直肠系膜切除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三年期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低位直肠癌根治中腹腔镜辅助直肠系膜切除技术(TaTME)和机器人辅助直肠系膜切除(TME)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肿瘤学结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TME或腹腔镜辅助TaTME的5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37~76岁(中位年龄61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TME组(n=29)和腹腔镜辅助TaTME组(n=25)。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0 d。根据系膜切除后标本系膜的完整性评估以及环周切缘情况将系膜切除质量分为高质量和低质量。主要结局为患者系膜切除质量,次要终点为手术相关信息、术后病理信息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1,Q3)表示,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TaTME组高质量系膜切除所占比例为88%(22例),机器人组高质量系膜切除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P=0.093)。TaTME组和机器人辅助TME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0(165,220) min]和[140(117,16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5.0,P<0.001)。TaTME组预防性回肠造口率100%,机器人组为37.9%(χ2=23.3,P<0.001)。相较于TaTME组,机器人辅助TME的肿瘤下级距离远切缘距离更远[10(5,25) mm比35(21,41) mm,U=117.0,P<0.001],肿瘤最深部距环周切缘最小距离更远[15(10,25) mm比25(20,34) mm,U=165.50,P=0.003)],肿瘤最大经线更大[20(4,52) mm比42(30,48) mm,U=202.50,P=0.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其中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为11.1%,Ⅲa级并发症发生率为5.6%。TaTME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比13.8%,χ2=0.37,P=0.718)。结论TaTME与机器人辅助TME均可保证良好的TME手术质量,均可作为低位直肠癌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在进行低位直肠癌TaTME手术时,更需要注意保证足够的远端切缘距离。

  • 标签: 微创手术 直肠肿瘤 机器人
  • 简介:目的介绍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肛门标本取出直肠癌根治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12例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直肠系膜切除,肿瘤标本肛门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5.4±3.6)岁.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3.6±85.3)min,平均失血量(75.6±15.2)ml;R0切除12例,D2清扫1例,D3清扫11例,肿瘤远切缘(3.1±1.8)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2.1)d;除1例吻合口瘘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均完整,环周切缘均阴性,标本切缘均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18.9±6.3)枚,平均阳性淋巴结(3.6±1.4)枚.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3例.术后随访2~5个月,排便功能良好.结论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直肠系膜切除,肛门取出标本,完成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不违背肿瘤根治原则,技术上安全可行,并可避免腹部切口取除标本.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自然孔道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保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42例行TME治疗低位结直肠吻合的患者资料。结果42例保肛手术成功,无1例出现局部复发及近期并发症,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控便功能良好。2例2年后出现吻合口癌肿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3年后肝转移死亡。结论TME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术后肛门功能良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保肛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6),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手术治疗,治疗组予以直肠系膜切除,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高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可以减少中的出血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54-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直肠癌临床患者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直肠系膜切除,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治疗,术后无明显复发,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腹腔镜下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降低了中出血量,使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值得关注。

  • 标签: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开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为平台直肠系膜切除(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以TEM为平台行taTME 28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1例,女7例;年龄为59岁(51岁,68岁)。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期间行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和CA19-9检查、结肠镜检查、直肠MRI检查、胸腹盆腔增强CT检查和(或)PET-CT检查。了解病人术后排便功能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2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28例病人中,24例行结肠-直肠吻合,4例行结肠-肛管吻合;26例行一期保护性肠造口,2例未行一期保护性肠造口。28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82±37)min,中出血量为40 mL(30 mL,55 mL)。1例病人中并发骶前出血,压迫后止血。11例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吻合口漏4例,肠道菌群失调、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各2例,小肠造口脱垂坏死、肛门出血、直肠阴道瘘、盆腔感染各1例;同1例病人可合并多种并发症。3例病人行非计划二次手术,其中1例未行一期保护性肠造口,术后第3天发生吻合口漏,急诊行横结肠造口术后好转;1例术后第3天发生小肠造口脱垂坏死,急诊行小肠造口切除、造口重建术后好转;1例肛门出血,行肛门镜下止血。其他并发症均保守治疗痊愈。28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8 d(7 d,9 d)。28例病人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中分化腺癌16例、中-高分化腺癌3例、高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1例、病理学完全缓解3例。TNM分期:T0N0期3例、T1N0期4例、T2N0期6例、T2N1期4例、T3N0期7例、T3N1期3例、T4N1期1例。肿瘤远切缘距离为(2.2±1.7)cm。28例病人标本两切端和环周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7)枚,直肠系膜切除完整率为100%(28/28)。28例病人中,11例行新辅助治疗,17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行新辅助治疗和未行新辅助治疗病人肿瘤长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 cm(1 cm,4 cm)、5 cm(4 cm,6 cm)、(187±25)min、45 mL(38 mL,53 mL)、8 d(7 d,12 d)和3 cm(2 cm,4 cm)、5 cm(4 cm,6 cm)、(177±35)min、40 mL(30 mL,60 mL)、8 d(7 d,8 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27、-0.293,t=0.590,Z=-0.790、 -0.876,P>0.05)。(2)随访情况:28例病人中,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14)个月。23例获得随访病人中,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Williams评分A级11例,B级8例,C级4例。23例获得随访病人中,18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6个月因吻合口狭窄未行造口还纳);3例发生远处转移(回肠造口周围种植转移、骶骨转移、肺转移各1例);2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梗阻后死亡、1例黏液腺癌病人术后24个月死亡)。结论以TEM为平台的taTME可用于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有利于保肛,可保证环周切缘阴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中低位直肠癌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方位护理在行肛门直肠系膜切除患者围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肛门直肠系膜切除的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一般干预组和多方位护理组,各50例。对两组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情况。结果干预后多方位护理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一般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一般干预组。干预后多方位护理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一般干预组。多方位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一般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一般干预组。多方位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干预组,家属总满意率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多方位护理对行肛门直肠系膜切除患者围期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快患者身体恢复,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多方位护理 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心理状况 自我护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