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1至2020-12,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前者行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后者行经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疼痛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较参照组,治疗组JOA评分更高,疼痛评分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脊柱内窥镜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对腰椎功能的改善以及疼痛的缓解有积极影响,疗效显著,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功能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下治疗脊柱结核的护理。方法总结5例脊柱结核患者行镜下病灶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患者无术后并发症,术后3~5天出院。回访6~12个月,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CT及MRI显示病变区轮廓清楚,阴影明显减小,无结核病灶复发。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实施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有效提高术后优良率。

  • 标签: 脊柱结核 椎间孔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均接受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采用疼痛VA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效果满意,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 标签: 椎间孔 脊柱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镜TESSYS技术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资料。使用德国joimaxGmbH公司镜,局部浸润麻醉,透视下穿刺至病变节段的外侧,应用四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置入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40例均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8例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即刻缓解,2例术后无明显缓解,于术后1周行镜下翻修手术。40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1.8月,优19例(47.5%),良15例(37.5%),可6例(15.0%),差0例。优良率85.0%(34/40)。VAS术后即刻(2.8±1.3)、术后3个月(1.7±0.8)及末次随访时(1.9±0.8)均低于术前(7.5±1.1)(t=17.455,26.969,26.039,P均=0.000)。JOA评分术后3个月(23.1±2.5)及末次随访时(24.3±1.7)均高于术前(12.1±2.3)(t=20.479,26.978,P均=0.000)。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孔镜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21.01月至2021.12月,实验对象为我院进行经(PETD)行脊柱内镜手术患者(n=60),对比观察术前、术后疼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患者患者的疼痛评分有显著下降,ODI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组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PETD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疾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功能障碍,疗效肯定,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腰腿痛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 疼痛 功能障碍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技术是指将直径8.0mm的工作入路置入椎间盘内或者椎管内在可视内镜下通过孔镜特殊器械进行髓核摘除、扩大及神经根松解等治疗。此手术具有局麻下操作,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适应症广泛,近年来该技术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国内外普及很快,目前临床最常采用的技术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最初治疗的疾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之后,随着临床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应用范围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扩展到神经根管狭窄、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不稳等,另一方面神经根损伤、术后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及射线对医患双方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有必要对该技术做一总结,本文将从手术方法及过程、适用范围及局限性、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体会。方法对10例手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均无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镜手术需要手术室护士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掌握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步骤,掌握仪器操作,与手术医生默契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镜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较高,并发症发生率(10%)较低(P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予以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和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6.47%)低于观察组(94.1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疼痛评分更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微创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可以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椎间孔镜 脊柱系统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腰椎类病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类疾病。这类病症通常会给人们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临床医学治疗中,已经可以运用非手术方法对人类的腰椎间盘疾病实现全面治疗。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患者,必须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救治。手术法治疗腰椎间盘类疾病,虽然有一定优点,但是也存在风险。目前医学界广泛采用的技术能有效避免传统手术法存在的多种不良影响,完成对无法接受非手术治疗方式的病患的治愈。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病变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实施两种入路方式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比病例选择在2018.6~2020.6时段就诊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以入路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39),实施两种入路方式的患者分别归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经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显微镜下后路腰椎键盘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脊柱系统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自2018年10至2019年10月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镜髓核摘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并针对这一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0例手术均顺利,经术前、术后精心专业的护理,100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镜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技术含量高,术后恢复快,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根据实验过程得到,骨科护理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 术前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