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肖峰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的8月~2017年的8月在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观察本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是91.14%;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JO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优于接受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可获得确切的疗效,且具备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椎间孔脊柱内窥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长期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类型,对于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多主张实施手术治疗[1]。目前微创手术治疗此病应用广泛,近年来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获得了广泛认可。本文分析了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均在2016年的8月~2017年的8月在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其中有男性42例,女性37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是(48.1±5.2)岁;25例L3~L4,33例L4~L5,21例L5~S1。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实施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方法如下:手术仪器、器械以及相关物品包括:射频系统、脊柱内窥镜、C臂机、心电监护仪器等;无菌美蓝染料2mL,椎间盘造影剂(欧乃派,1瓶,10mL),采用1mL美蓝染料与4mL造影剂的配比进行混合;选取庆大霉素16万U与5000mL等渗盐水混合做为持续灌冲液。术前帮助患者进行充足的手术准备,完成各项常规检查,改善有异常的身体指标,指导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与体位锻炼,进行健康教育,说明手术的意义、效果以及安全性,讲解注意事项和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施术时协助预案处于合适体位(健侧卧位),将垫枕置于腰下,保持床面与腰部后正中线平行,将肢体合理放置。利用C臂机辅助明确责任椎间隙并将之明确。采用浓度0.75%的利多卡因实施到达关节突的局部浸润麻醉,选择穿刺针(18G)在C臂辅助下将之在病灶椎间隙上穿刺、定位,将针芯拔除,在选择穿刺针(22G且前段弯曲)经穿刺针18G的孔道置入到达椎间盘中后3/1局部,将造影剂0.5mL注射至椎间盘的中心位置,C臂机下检查造影局注入情况,明确存在于盘内后再输注1.5mL美兰与造影剂混合液,对造影剂分布状况予以观察,并实施复制试验和验证诊断。

导丝由穿刺针通道置入,在将定位杆插入,在皮肤做长度0.8mm作用的小口,将供者套管逐级插入,若这一过程有骨折组织阻碍,实施环钻扩孔操作后继续插入,到达纤维环2~3cm局部。插入椎间孔镜对纤维环与髓核进行观察,掌握病灶髓核是否被染成蓝色。选择型号合适的髓核钳在内镜辅助下将椎管内突入的组织摘除,同时沿纤维环破裂处将间盘中后、中前1/3处与2/3髓核组织摘除,利用等离子低温射频实施固缩成形髓核操作,操作完毕对参与髓核组织进行反复冲洗,对神经根进行探查与松解,采用射频进行止血操作并对纤维化进行休整。在内窥镜下观察止血情况,若无异常,常规留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在出院后进行随访,采用JOA对患者各阶段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分值0~29分,获得分值越高代表功能障碍程度越低。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存在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即:治疗后患者肢体活动恢复正常,疼痛消失,视作优;治疗后患者肢体活动恢复正常,疼痛偶有发生,不影响正常生活,视作良;治疗后患者肢体活动基本恢复,疼痛有所减轻,视作可;患者肢体活动未恢复,疼痛未减轻,甚至加强,视作差。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本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3.2±6.7)min,术中出血量(28.7±4.2)mL。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恢复期间未发生感染、神经根受损、神经粘连、脊柱不稳等并发症。随后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治疗达优者56例,良16例,可7例,优良率是91.14%。

2.2本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以及VAS评分

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JO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优于接受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本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以及VAS评分

3讨论

目前临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有较多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相对有限且复发风险高,固多主张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实施手术治疗,基本能够达到90%的有效率[2-3]。施术的原则在于摘除病灶髓核,促进神经根存在的压迫解除。开放式髓核摘除的应用已有百余年历史,获得的效果获得了广泛认可,但存在的不良反应同意不同忽视。以往采用小切口手术,需要牵拉神经根,这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实施操作,往往术后有较长的麻木时间[4]。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其恢复。随着临床内镜技术、MED技术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逐渐获得认可且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术式是通过椎间孔内窥镜的协助,将责任椎间盘髓核组织摘除,有效果佳、安全性高、创伤小的特点。与传统术式相比,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更加安全,施术过程只是实施局部麻醉,利于患者实时反馈产生的不适,固对神经根、重要组织的保护更加有效。实施该术式只需要0.8mm左右的切口,利于患者恢复,且能够保障美观[5]。利用亚甲蓝,能够准确标记病灶,促进操作更加准确。由侧方入路,无需将椎板咬除,不会造成韧带和椎旁肌肉损伤,几乎不会影响脊柱稳定,在很大程度增加了恢复效率,利于患者及早开始功能锻炼。更低的损伤,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并发症发生风险。

本文结果提示,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是91.14%;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JO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优于接受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充分证明,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可获得确切的疗效,且具备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少克.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7):541-543.

[2]高国勇,陈廖斌,镇万新,等.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5):423-425.

[3]周跃,李长青,王建,等.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3):225-231

[4]刘昊楠,林欣,潘海涛,等.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827-832.

[5]赵学军,左玲,傅志俭,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