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建筑结构的地震破坏程度,基于变形或内力和能量的双重破坏准则确定建筑结构各构件的破坏指标,建立建筑破坏评估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方法。提出了用于建筑结构地震破坏评估的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用于分析静载和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内力,变形和累积能量,并评估建筑结构的地震破坏。结果表明,对于设防烈度为 7度的建筑结构,该建筑物在 8度地震中处于良好状态,在 9度地震中处于轻度破坏状态,符合地震设防要求。评估方法可以给予地震破坏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骨科患者DVT发生风险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患者中确诊为DVT的52例患者作为DVT组,按1∶2配比将同期骨科104例非DVT患者作为非DVT组。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DVT风险评分及危险度分级,探讨不同危险度分级与患者DVT发生风险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骨科患者DVT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DVT组Caprini评分为(12.25±4.26)分,高于非DVT组的(7.18±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7,P<0.01)。DVT组与非DVT组Caprini危险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8,P<0.05);Caprini危险度分级中,极高危患者发生DVT的风险为非极高危患者的7.099倍(95%CI:1.604~31.4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卧床≥72 h、下肢肿胀、石膏/肢具固定及选择性下肢关节置换术5个因素是患者发生DVT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骨科患者的DVT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护理人员可根据DVT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该模型的分层管理也可使DVT风险人群得到有效分层预防,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与传统卫生技术评估不同,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ospital-base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B-HTA)主要基于医院视角开展经济学分析,常用成本-效果分析结合预算影响分析,关注当期的医疗成本与效果,支持医院内部卫生技术准入、采购定价、淘汰等决策。在我国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环境下,基于HB-HTA的院内科学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从卫生技术的经济学特性出发,分析HB-HTA与传统HTA在开展经济评估时的差异,介绍HB-HTA经济评估的步骤、内容、指标与方法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 经济学评估 成本-效果分析 预算影响分析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作者: 梅长林 陈晓农 郝传明 胡昭 蒋红利 李贵森 刘必成 刘虹 刘章锁 邢昌赢 姚丽 余晨 袁伟杰 左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4期
  • 机构: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上海 2000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上海 200025,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上海 20004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济南 25001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西安 710061,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成都 61007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南京 210009,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长沙 4100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风湿科,郑州 45005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南京 210029,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沈阳 110001,上海同济医院肾内科,上海 20006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来自全国14家医院的CKD 3~5期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随机均衡抽样分为模型训练集和模型验证集,在模型训练集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并赋分。在模型验证集中,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评估效果。结果共有847例CKD患者的临床数据被纳入分析,年龄(57.2±15.6)岁,男555例,女292例。其中训练集675例,验证集17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了年龄、CKD分期、心力衰竭史、血钾≥5.0 mmol/L史、糖尿病、酸中毒及使用升高血钾的药物,并根据这些因素建立评估模型。在验证集中,评估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当cut-off值为4分时,对于高血钾事件预测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57.0%。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评估模型,可进一步优化临床医师对于CKD患者的血钾管理。

  • 标签: 高钾血症 慢性肾脏病 危险因素 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 China-PAR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 【 1 】 在在健康管理中评估风险及干预效果的应用。方法 利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团队针对国人的 China-PAR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开展心血管风险评估,及健康管理结果评估。 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干预评估效果。通过模型的应用找出重度干预人群, 将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分层,包括10年风险分层:低危( <5%)、中危( 5%-9.9%)或高危(≥ 10%);终生风险(从目前生存至 85岁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分层:低危( <32.8%)或高危(≥ 32.8%);对中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 针对不同风险分层和单个危险因素水平给出相应提示和建议,开展健康管理并评估健康管理效果。结论 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效果的评估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水平,量化健康管理效果。

  • 标签: China-PAR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 健康评估 干预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的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人膀胱癌细胞EJ建立H-APBCa模型。对比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H-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利用Tunel染色法比较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在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建立I-APBCa模型。比较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I-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两组肿瘤组织CD80+巨噬细胞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肉眼能直视观察且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H-APBCa小鼠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81.02±241.02) mm3与(1 213.88±214.02) mm3,P<0.05]。灌注吉西他滨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7.33±4.63与14.67±2.60,P<0.05)。H-APBCa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卡介苗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645.02±156.63) mm3与(948.84±221.76) mm3,P<0.05];灌注卡介苗组肿瘤组织浸润的CD80+巨噬细胞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49.67±7.57与16.33±5.69,P<0.05),肿瘤组织浸润的CD3+T细胞也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18.00±3.46与4.67±1.45,P<0.05)。结论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APBCa模型化疗以及卡介苗灌注治疗后肿瘤均明显缩小,与临床中膀胱癌灌注治疗效果相似,可作为评价药物灌注疗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 标签: 膀胱肿瘤 模型 气囊 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以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预测政策转型 [1]对经济活力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由于企业数量最能直接反映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故利用 GM(1,1)灰色预测模型 [2]在未实行经济转型政策的情况下预测 2014-2015两年的企业数量,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 2014-2018五年的企业数量,与实际数据值对比发现经济转型政策促进了城市经济活力的提升,并且政策转型的长期影响优于短期影响。

  • 标签: 时间序列模型 GM(1 1)灰色预测模型 经济活力
  • 简介:摘要:对各城市经济活力进行排序,基于逐步回归法 [1]确定的 4项指标,建立带权重的 TOPSIS评价模型 [2]对各城市经济活力进行衡量,最终发现上海、北京、深圳的城市经济活力位列前三位。由此说明,庞大的企业数量是城市扩大投资、拓展生产力发展规模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

  • 标签: 逐步回归法 权重— TOPSIS评价 经济活力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和筛选胰腺癌中与免疫基因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ncRNA),并构建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探索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177例胰腺癌患者的测序数据和相应的临床病理和随访信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集(n=89)和验证集(n=88)。首先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鉴定出与免疫基因显著相关的lncRNA,随后在试验集中利用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lncRNA用于构建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利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筛选出788个与免疫相关的lncRNA,在试验集中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鉴定出5个lncRNA(AC006237.1、AC025154.2、RASSF8-AS1、AL122010.1和AC073896.3)用于构建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基于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将试验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44)和低风险组(n=45),生存分析发现高风险组的中位生存期(1.09年)与低风险组(4.11年)相比显著缩短(χ2=26.016,P<0.001)。利用上述公式将验证集的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44)和低风险组(n=44),生存分析发现高风险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28年)与低风险组(1.90年)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P=0.03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该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且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相关模型(HR=2.618,95%CI为1.285~5.332,P=0.008)。预后风险评估模型较常见的临床病理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率[1年曲线下面积(AUC)=0.687,3年AUC=0.725,5年AUC=0.782],高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等常见临床指标的预测能力。AC025154.2、AC073896.3、AL122010.1和RASSF8-AS1在不同临床特征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能是胰腺癌潜在的新型诊断和治疗靶点。干扰素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MYC相关调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在高风险组被显著激活,肌生成和胰腺β细胞信号通路在高风险组被显著抑制。上述信号通路可能是该预后风险模型的潜在分子机制。结论基于5个免疫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此外上述免疫相关lncRNA可能是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胰腺肿瘤 预后 RNA,长链非编码 ROC曲线
  • 简介:摘要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经常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多次随访,其产生的多个观测值之间相互关联,常导致时依性混杂,这种情况下的数据一般不满足传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的应用条件。序列条件平均模型(SCMM)是一种可以处理时依性混杂的新方法。本文主要对SCMM的基本原理、步骤及特点进行概括。

  • 标签: 序列条件平均模型 时依性协变量 倾向评分 广义估计方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人力资源方面,对人才进行合理调配,让人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伴随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整体走势良好,不仅可以实现更高的企业利润,还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从目前市场的外部环境来看,企业间的竞争情况变得越发激烈,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提升企业内部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帮助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标签: 现代企业 人力资源培训 评估模型研究 应用
  • 简介:摘要:为提高电网规划与运维决策的科学性,提出了一种以全寿命周期年平均成本最小为依据的 输电线路最佳经济寿命区间评估方法。该方法在计算输电线路故障率时,不仅考虑了线路役龄,还考虑了气候与自然灾害、地理与外力破坏环境因素,以及部件与土建、运行与检修质量状况对输电线路故障率的影响;并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按故障后果严重程度分别计算一般故障、较大故障 和严重故障 3 类故障率,使得故障率的计算更加可信。此外,该方法采用区间分析法计算输电线路 寿命周期的各项成本,消除了单一定值带来的成本计算误差。算例验证了输电线路最佳经济寿命区间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了评估结果对电网规划与运维决策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输电线路 经济寿命评估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全寿命周期成本 区间分析法 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25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复位固定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将纳入本研究的251例患者分为:①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纳入的为建模组,用于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②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纳入的为验证组,用于风险评估模型效能的评价。建模组统计术后骨折不愈合率,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相关、手术复位相关、机械因素及生物学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验证组对影响因素再次评估,并对该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结果建模组149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在分析的13个潜在影响因素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术后髋内翻、髓内钉固定失效、完全切开复位为骨折不愈合危险因素,术后复位内侧皮质为骨折不愈合保护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为基础,绘制列线图(又称诺莫,Nomogram图)。验证组102例中24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区分度检验: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83>0.7,表明其有中等区分度评估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拟合优度检验:H-L检验(χ2=2.921,P=0.71>0.5)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髋内翻、髓内钉固定失效、完全切开复位为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术后复位内侧皮质为其保护因素。该风险评估模型有中等区分度以及较好的校准度,可为转子下骨折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不愈合 预测 校准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评估工具PROBAST(Prediction model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的主要内容、评价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PROBAST从研究对象、预测因素、结局和分析4个领域共20个信号问题对原始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进行评价。通过综合分析,对原始研究每个领域和整体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做出判断,分为高、低或不清楚。PROBAST为个体预测模型开发、验证和更新提供了可靠的新评价工具,它不仅可以用于预测模型的系统综述,也可作为预测模型研究通用的方法学评价工具。

  • 标签: 偏倚风险 评估工具 预测模型研究 系统综述
  • 简介:摘要:随着指挥信息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其有效性将越来越重要。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不仅是一个有用的指挥信息系统,而且有助于确定指挥信息系统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制约作战效能的因素,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炮兵旅指挥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信息化战争的高技术条件。

  • 标签: 云模型 炮兵旅指挥信息系统 效能评估 研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公立医院招聘管理过程,提升招聘质量。方法通过引入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P-CMM),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招聘实践体系进行评估评估得分以平均分±标准差(±s)表示,评分者信度指标采用肯德尔系数表示。结果按照P-CMM招聘实践标准,共设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35项。其中,达成标准项目7项,存在差距项目9项,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结论应提升招聘过程的战略视野,系统落实医院岗位管理,搭建基于多方参与的招聘平台,科学分析招聘过程,以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招聘质量。

  • 标签: 医院,公立 卫生人力 能力提升 招聘实践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发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验证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VTE的432例患者作为VTE组,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时期同科室的出院诊断非VTE的864例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比较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情况。结果VTE组患者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2.92±0.18)分比(1.25±0.10)分,t=16.241,P<0.05]。VTE组患者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3.27±0.19)分比(1.64±0.11)分,t=14.245,P<0.05]。2组患者随着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的升高,发生VTE的风险也相应增高,经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评分≥4分)发生VTE的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的12.72倍(95% CI:9.00~17.98,P<0.05)与8.17倍(95% CI:6.00~11.12,P<0.05)。VTE组患者经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占比高于Padua风险评估模型(48.61%比39.12%,P<0.05)。结论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个体危险因素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量化更加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

  • 标签: 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 内科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评估淋巴瘤患者病耻感临床预测模型,为淋巴瘤患者病耻感的评估及应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130例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耻感。应用R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合LASSO回归模型预测筛选的特征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对淋巴瘤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C指数、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对预测模型的鉴别、校准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共收集120例患者的有效资料。淋巴瘤患者具有较高的病耻感,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包含是否首次入院、年龄、患者医疗保险类型、生活质量量表第30问的评分、生活质量量表第27问评分。模型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训练组、整体样本和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824、0.776和0.684,C指数表现优异。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列线图模型可帮助临床护士及早识别淋巴瘤病耻高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应对方案,能更大限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淋巴瘤 病耻感 生活质量 预测因子
  • 简介:摘要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死亡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临床决策。近年来在文献中有3种对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死亡风险评估模型:IRAD模型、LH模型、阜外模型,在本综述中,我们着重介绍对于这些模型的构建,比较讨论他们的优劣性。目前LH模型在欧美的表现得到验证,但其在国内的预测能力仍有待足够的验证。阜外模型的表现目前是最全面的。未来尚需建立适合国内使用的、简单且稳定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死亡风险评估系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