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57日龄患儿主诉"食纳欠佳伴皮肤黄染1个月余",主要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胆汁淤积、转氨酶异常等,基因测序示TRMU基因c.96delAG及c.1081C>G变异导致的婴儿线粒体肝病。给予熊去氧胆酸、还原性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等药物治疗,2个月后肝功能改善,患儿1岁时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 作者: 倪婕 王俊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78;神经退行性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78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一组不明原因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损害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额颞叶痴呆等,其发病主要与老龄化、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线粒体基因的点变异、插入缺失变异以及拷贝数变异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近年来线粒体基因变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这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线粒体基因变异 阿尔兹海默病 帕金森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个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家系进行遗传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提取家系中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致病基因变异,并对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发现患者DGUOK基因存在c.505_508delTATC的纯合变异,父母都是该位点的杂合变异携带者。c.505_508delTATC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位点,造成169位氨基酸由酪氨酸(Y)变异为精氨酸(R),随后编码框改变,在199位翻译提前终止,理论上产生截短蛋白p.Y169Rfs31X。结论c.505_508delTATC为DGUOK基因致病性变异,扩展了DGUOK基因变异谱。

  • 标签: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 DGUOK基因 基因变异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发非肥胖糖尿病患者进行线粒体基因检测,筛查出携带突变基因患者,并探究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至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无血缘关系的早发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糖尿病并发症、听力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线粒体突变基因测序,对61个位点进行检测。采用t检验、χ²检验、Fisher检验、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3例患者,携带突变基因患者36例,携带单一突变基因患者28例(78%),携带≥2个突变基因患者8例(22%);其中携带T16189C突变基因者19例(53%)。与未携带突变基因组相比,仅携带1个突变基因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仅携带T16189C突变基因组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明显较多,且空腹C肽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4)。携带突变基因者较未携带突变基因者,发病年龄小,较早启用胰岛素治疗,有母系遗传史,C肽水平较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较早,胰岛素抵抗较轻,部分患者还伴随听力受损的特点,尤其是携带T16189C及携带≥2个突变患者以上临床特点更加显著。结论对符合母系遗传史、糖尿病确诊时间到启用胰岛素时间短、空腹C肽水平低、听力损伤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早的早发非肥胖糖尿病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提高线粒体糖尿病的检出率。

  • 标签: 糖尿病 线粒体突变 突变基因 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在智能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呈现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等特征,使得“教”与“学”交互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学习者由“共位集中式”转变为“异位散布式”,在当前情况下,如何使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和线下课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基于此,本文以“交互性”为切入点,依托“大学英语”课程,以参与该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性社区(CoI)为理论基础搭建TSELC在线临场感框架,探讨疫情期间“同步在线直播”和“异步在线学习”中交互性的建构及应用。

  • 标签: 大学英语 探究性社区 临场感 交互模式
  • 简介:摘要回顾1例以癫痫发作起病的线粒体tRNA Leu(UUR)A3243G基因突变糖尿病。该病以母系遗传、血糖升高、多伴有听力障碍为特征,可合并全身多系统疾病,具有遗传倾向。临床如未及时诊治,可致家族聚集发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早期识别,做好优生监督。

  • 标签: 糖尿病 线粒体 癫痫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例线粒体精氨酰tRNA合成酶(RARS2)基因变异致早发癫痫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2例RARS2基因变异致脑桥小脑发育不良6型(PCH6)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位点。以“RARS2”“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 type 6”“early onset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选取有RARS2基因变异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该病临床特征。结果2例(例1男、例2女)患儿分别在2月龄和29日龄以早发癫痫脑病起病,临床表现为癫痫、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和血乳酸升高。例2还伴有生后呼吸困难、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2例患儿起病时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正常,分别在4月龄(例1)和8月龄(例2)复查提示大、小脑萎缩,无脑桥萎缩改变。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例1(p.Arg560His, p.Arg6His)和例2(p.Arg254Trp, p.Phe5Ser)在RARS2基因杂合变异,均为未报道的新变异。检索符合条件的英文文献17篇,无中文文献。排除资料不全病例,共有20个家系34例PCH6(包括本组2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94%(32/34)在3月龄内起病,93%(28/30)伴发癫痫,89%(25/28)有渐进性小头畸形。药物难治性癫痫占71%(20/28)。共发现31个变异位点,以错义变异为主(68%,21/31)。结论RARS2基因变异致PCH6多于3月龄内发病,以早发癫痫脑病为特征,多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伴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和乳酸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大脑或脑桥小脑渐进性萎缩。

  • 标签: 癫痫 脑桥小脑发育不良6型 基因,RARS2 早发癫痫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GUOK基因突变脑肝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特点及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因"持续黄疸4个月+19 d,肝功能异常1个月+19 d",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例脑肝型MDS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诊治经过、基因突变特点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①病史采集:患儿为女性,G5P3,入院年龄为4个月+20 d,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并持续4个月+19 d,伴眼球震颤及肝功能异常。其家族史中,曾有2例黄疸伴不明原因死亡新生儿。其4个月龄时罹患支气管肺炎、低蛋白血症并全身浮肿;5个月龄时,因呼吸、循环、肝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②基因检测结果:对该例患儿进行外周血线粒体基因筛查结果显示,DGUOK基因第1外显子c.130G>A(p. Glu44Lys)纯合突变,为已知错义突变,并且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③产前诊断结果:该例患儿的母亲于30岁时再次妊娠。孕龄20孕周时,其羊水脱落细胞Sanger法测序结果显示,胎儿DGUOK基因第1外显子c.130G>A(p.Glu44Lys)杂合突变,被诊断为非MDS胎儿。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肝病患儿,尤其累及多脏器或疑为酪氨酸血症时,应考虑MDS可能,通过基因分析可明确脑肝型MDS诊断。还可通过对胎儿羊水脱落细胞的基因分析,对MDS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脱氧鸟苷激酶缺乏症 DGUOK基因 产前诊断 DNA 线粒体 基因测定 婴儿
  • 简介:摘要创伤是导致器官和组织损伤最直接的形式,也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伴随的缺血再灌注、酸中毒、低氧血症、外科手术、失血或大量输血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组织损伤。创伤导致内源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大量释放,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导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近期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tDNA)等线粒体来源的DAMPs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mtDNA的释放不仅能够诱导免疫应答、加剧炎症反应,甚至导致组织及器官损伤。本文就mtDNA在创伤中的释放机制,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及其与创伤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线粒体DNA 信号通路 创伤 炎症
  • 简介:摘要:遗传学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其规律;人类对遗传的研究从性状开始的,遗传因子的发现到证明遗传密码的存在并破译遗传密码的过程是人们认识遗传的物质基础并揭示遗传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遗传基因这个抽象的概念在思维上和实质上逐渐接近染色体、DNA;然后科学家们证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从此基因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以后人们又发现性状的表达离不开蛋白质(酶)合成,于是科学家们推测并证明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于是最终孟德尔的假设得到了科学解释。人民对遗传学的研究是实质上揭示基因表达的过程,这是生物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 标签: 性状 基因 基因的表达 启动 结构基因 基因表达的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CBT)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亚单位(A、B、C、D)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散发性CBT患者95例,其中男43例,女52例,年龄范围为39~70岁,均为单侧肿瘤(左侧55例/右侧40例),肿瘤直径1.5~10.0 cm,Glenner分型为化学感受器瘤47例,嗜铬细胞瘤44例,混合型4例,设为CBT组;另取健康受试者95例,其中男41例,女54例,年龄范围为10~69岁,设为健康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SDH各亚单位基因外显子并测定DNA序列,分析基因突变情况,比较CBT组与健康组SDH各亚单位基因突变率,并分析突变率有差异的亚单位基因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探讨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理论频数<1的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1~5则采用校正检验,>5则采用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CBT组SDHB、SDHD突变率分别为26.32%、8.84%。CBT组与健康组SDHA、SDHC、SDHD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21、2.212,P>0.05);CBT组SDHB突变率高于健康组(χ2=18.4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HB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变部位、肿瘤大小、Shamblin分型、浸润包膜患者、术中保留颈动脉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Z=1.175、0.064、1.375、0.484、1.579、0.578、0.685、1.821,P>0.05);SDHB突变组包膜不完整、浸润临近软组织、有淋巴结转移构成比高于SDHB未突变组(χ2/Z=4.859、5.566、9.36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包膜不完整、浸润临近软组织、有淋巴结转移及SDHB突变均是导致CBT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2.264、3.596、3.117、3.320、2.4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SDHB未突变组与突变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71%、64.00%;生存曲线分析,SDHB未突变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情况优于SDHB突变组患者(χ2/Z=4.859、5.566、9.3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T患者易携带SDHB、SDHD突变基因,且SDHB突变基因与CBT分化程度、有无远端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mtDNA8344A>G突变临床表型谱,探讨其临床新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4月收治的以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起病mtDNA8344A>G突变患者一家系,对该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总结,并文献复习。结果该先证者为4岁男童,以快速进展的中枢性呼吸衰竭起病,持续机械辅助通气,血清乳酸水平波动于4.5~8.3 mmol/L,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延髓背侧至第1及第2颈椎水平脊髓线性异常信号,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可见不整红边纤维、破碎蓝纤维、细胞色素C氧化酶阴性肌纤维以及血管琥珀酸脱氢酶反应增强,符合线粒体肌病样病理特征;肌肉组织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检测结果为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和复合物Ⅳ活性联合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尿液脱落上皮细胞均检测到mtDNA8344A>G突变,血中的突变比例为91.08%,尿中突变比例92.64%。患儿母亲30岁,体形消瘦,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外周血及尿液中亦均检测到mtDNA8344A>G突变,血淋巴细胞中突变比例为77.29%,尿脱落上皮细胞中突变比例为90.13%。结论本文报道了1例以快速进展中枢性呼吸衰竭起病的患儿及其家系,基因检测发现mtDNA8344A>G突变,同时肌肉活检病理和肌肉组织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检测结果均支持线粒体病诊断,通过该病例扩充了该基因的表型谱。

  • 标签: 线粒体脑肌病 脑干 MERRF综合征 mtDNA8344A>G
  • 简介:摘要MOTS-c是线粒体衍生肽家族成员之一,可促进脂肪酸氧化、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提高葡萄糖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成骨、抑制破骨。它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性骨病密切相关。尽管MOTS-c在啮齿类动物中有较多研究,但其对人的影响尚不明确。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分析MOTS-c,有望使其成为治疗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 标签: 代谢性疾病 线粒体衍生肽 MOTS-c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是一种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文报道2例同胞姐弟新生儿期起病、经基因检测确诊为线粒体病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患儿。生后均出现呼吸困难、喂养不耐受、酸中毒及肝功能损害等,基因检测结果均提示GFM1基因c.688G>A、c.1576C>T位点突变,分别来自患儿父亲及母亲。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氧化磷酸化缺陷 基因
  • 简介:摘要足细胞是维持肾小球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对维持肾小球滤过作用具有关键意义。细胞自噬有助于维持足细胞的完整性。线粒体作为细胞供能的主要细胞器,对细胞生存与死亡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特异性自噬,能够适时清除细胞内受损老化的线粒体,从而保证细胞内正常线粒体的数量和功能,对细胞的生长代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肾脏疾病中均出现足细胞损伤,同时伴有线粒体功能紊乱或细胞自噬异常等现象,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活动可通过PINK1/Parkin、Nrf2/Keap1等信号通路调控足细胞内环境稳态。本文总结线粒体和足细胞的生理病理表现,综述线粒体自噬稳态在足细胞病中作用的可能机制途径,有助于探索足细胞病新的治疗路径。

  • 标签: 足细胞 线粒体自噬 稳态 调控 机制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目前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蛋白如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s, Cx43)、亲环蛋白(cyclophilin D, CyPD)等通过调节线粒体膜ATP敏感性K+通道(mitochondrial mem-brane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mitoKATP)、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及线粒体钠钙交换蛋白等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参与调控线粒体生物功能,影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此外,IPC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过度自噬,发挥IPC心肌保护作用。IPC调节miRNA、线粒体DNA等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及ATP合成,减轻MI/RI. IPC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与线粒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IPC心肌保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有益于发现减轻MI/RI的新靶点,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是以软骨退变及关节间隙变窄为主要特征,普遍存在且具有致残性的关节紊乱。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增加和线粒体自噬的失衡等。本文从以上几方面综述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骨关节炎的关系以及相应线粒体途径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依赖性蛋白质脱乙酰酶SIRT-3是线粒体途径改善线粒体功能重要的内源性靶分子。此外,我们将近二十年有关线粒体与骨关节炎的研究做了基于共同出现的主题的相关性分析,这将对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骨关节炎的关系和线粒体途径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线粒体 骨关节炎 治疗
  • 简介:摘要肾脏是富含线粒体的器官之一,其正常运行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为细胞供能。线粒体复合体(mitochondrial complex,MC)构成了线粒体呼吸链(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MRC),具有电子传递和质子转移的功能,参与OXPHOS的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MC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MC在不同的肾脏疾病中作用不尽相同。本文旨在系统综述MC的功能,总结其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为主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脏肿瘤、线粒体DNA(mtDNA)疾病等不同肾脏病领域中的作用,分析探讨MC作为新的靶点在肾脏疾病诊治中的潜在价值。

  • 标签: 线粒体 电子转运 线粒体复合体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低血糖、呼吸不规则"起病的能量代谢异常线粒体病患儿,通过肌肉活检、线粒体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线粒体病临床表现多样,不易诊断,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病理学和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

  • 标签: 婴儿,新生 线粒体疾病 能量代谢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低血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