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是导致器官和组织损伤最直接的形式,也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伴随的缺血再灌注、酸中毒、低氧血症、外科手术、失血或大量输血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组织损伤。创伤导致内源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大量释放,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导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近期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tDNA)等线粒体来源的DAMPs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mtDNA的释放不仅能够诱导免疫应答、加剧炎症反应,甚至导致组织及器官损伤。本文就mtDNA在创伤中的释放机制,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及其与创伤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线粒体DNA 信号通路 创伤 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MOTS-c是线粒体衍生肽家族成员之一,可促进脂肪酸氧化、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提高葡萄糖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成骨、抑制破骨。它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性骨病密切相关。尽管MOTS-c在啮齿类动物中有较多研究,但其对人的影响尚不明确。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分析MOTS-c,有望使其成为治疗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 标签: 代谢性疾病 线粒体衍生肽 MOTS-c
  • 简介:摘要1例57日龄患儿主诉"食纳欠佳伴皮肤黄染1个月余",主要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胆汁淤积、转氨酶异常等,基因测序示TRMU基因c.96delAG及c.1081C>G变异导致的婴儿线粒体肝病。给予熊去氧胆酸、还原性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等药物治疗,2个月后肝功能改善,患儿1岁时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水苏糖是否具有排铅解毒的作用。方法:选用 SPF级 KM小鼠 60只。随机分为 5组: 水苏糖高、中、低3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 12只。实验开始后,模型对照组、受试样品各剂量组每天饮用 1g/L的醋酸铅水溶液造模的同时,水苏糖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灌胃给予 80mg/kg、 160mg/kg、 480mg/kg,连续 30天。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灌胃量为 0.1ml/10g,每日 1次,连续 30天。末次给予受试药品 24h后。处死小鼠取血,取肝脏和股骨称重后测定铅含量。 结果:模型对照组血铅含量、肝组织铅含量和股骨铅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水苏糖各剂量组的血铅含量、肝组织铅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 P< 0.05, P< 0.01),水苏糖高、中剂量组股骨铅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 P< 0.05, P< 0.01)。 结论:水苏糖具有促进血铅排出,降低肝组织、股骨内铅含量的作用。

  • 标签: 水苏糖 解毒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在数控车加工,对原有工艺进行技术创新,合理制定了新的工艺方法;根据产品特有的结构设计并制造了数控车床夹具和专用刀具;解决了在数控车床因径向进刀难和测量难从而制约着内孔的加工质量与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内孔加工的机加工艺质量和加工效率。

  • 标签: 内孔加工 数控车床 专用刀具
  • 简介:摘要:液体压强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在 “液体压强”的教学过程中,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但是由p=F/S推导得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时,得出结论: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引起的,然而在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却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学生对这一结论不易理解而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本文介绍了利用废旧物品设计物理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 标签: 液体压强,创新实验,废旧物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细胞组织工程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干细胞在体内机制的不断了解研究, 21 世纪在全球多个国家药品管理局批准了干细胞制剂进入临床运用,为传统医药无法治疗和控制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本文主要介绍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的作用机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是一种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文报道2例同胞姐弟新生儿期起病、经基因检测确诊为线粒体病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患儿。生后均出现呼吸困难、喂养不耐受、酸中毒及肝功能损害等,基因检测结果均提示GFM1基因c.688G>A、c.1576C>T位点突变,分别来自患儿父亲及母亲。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氧化磷酸化缺陷 基因
  • 简介:摘要足细胞是维持肾小球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对维持肾小球滤过作用具有关键意义。细胞自噬有助于维持足细胞的完整性。线粒体作为细胞供能的主要细胞器,对细胞生存与死亡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特异性自噬,能够适时清除细胞内受损老化的线粒体,从而保证细胞内正常线粒体的数量和功能,对细胞的生长代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肾脏疾病中均出现足细胞损伤,同时伴有线粒体功能紊乱或细胞自噬异常等现象,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活动可通过PINK1/Parkin、Nrf2/Keap1等信号通路调控足细胞内环境稳态。本文总结线粒体和足细胞的生理病理表现,综述线粒体自噬稳态在足细胞病中作用的可能机制途径,有助于探索足细胞病新的治疗路径。

  • 标签: 足细胞 线粒体自噬 稳态 调控 机制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目前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蛋白如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s, Cx43)、亲环蛋白(cyclophilin D, CyPD)等通过调节线粒体膜ATP敏感性K+通道(mitochondrial mem-brane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mitoKATP)、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及线粒体钠钙交换蛋白等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参与调控线粒体生物功能,影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此外,IPC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过度自噬,发挥IPC心肌保护作用。IPC调节miRNA、线粒体DNA等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及ATP合成,减轻MI/RI. IPC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与线粒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IPC心肌保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有益于发现减轻MI/RI的新靶点,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是以软骨退变及关节间隙变窄为主要特征,普遍存在且具有致残性的关节紊乱。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增加和线粒体自噬的失衡等。本文从以上几方面综述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骨关节炎的关系以及相应线粒体途径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依赖性蛋白质脱乙酰酶SIRT-3是线粒体途径改善线粒体功能重要的内源性靶分子。此外,我们将近二十年有关线粒体与骨关节炎的研究做了基于共同出现的主题的相关性分析,这将对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骨关节炎的关系和线粒体途径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线粒体 骨关节炎 治疗
  • 简介:摘要肾脏是富含线粒体的器官之一,其正常运行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为细胞供能。线粒体复合体(mitochondrial complex,MC)构成了线粒体呼吸链(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MRC),具有电子传递和质子转移的功能,参与OXPHOS的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MC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MC在不同的肾脏疾病中作用不尽相同。本文旨在系统综述MC的功能,总结其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为主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脏肿瘤、线粒体DNA(mtDNA)疾病等不同肾脏病领域中的作用,分析探讨MC作为新的靶点在肾脏疾病诊治中的潜在价值。

  • 标签: 线粒体 电子转运 线粒体复合体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低血糖、呼吸不规则"起病的能量代谢异常线粒体病患儿,通过肌肉活检、线粒体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线粒体病临床表现多样,不易诊断,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病理学和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

  • 标签: 婴儿,新生 线粒体疾病 能量代谢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低血糖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肺动脉压力增高的病理状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研究发现,内皮生长因子、凝血相关因子异常,5-羟色胺,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低氧诱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等因子均参与了PAH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造模的PAH大鼠肺组织及循环中线粒体偶联因子6(coupling factor 6,CF6)的浓度明显升高,抑制了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的活性,提示其可能参与了PAH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从CF6的特性、与PGI2的关系,以及与PAH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讨论。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线粒体偶联因子6 前列环素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线粒体在细胞内的高度动态变化,包括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自噬、融合分裂等均参与脓毒症多器官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氧化、膜电位改变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过程,就线粒体动态变化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器官(包括心、肺、肾、肝、脑等)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从线粒体动态变化角度干预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

  • 标签: 线粒体动态变化 线粒体功能障碍 脓毒症 器官损伤
  • 作者: 倪婕 王俊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78;神经退行性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78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一组不明原因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损害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额颞叶痴呆等,其发病主要与老龄化、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线粒体基因的点变异、插入缺失变异以及拷贝数变异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近年来线粒体基因变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这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线粒体基因变异 阿尔兹海默病 帕金森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