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类线粒体是细胞质中重要的细胞器之一,随着mtDNA测序和线粒体基因组组成的确定,mtDNA突变与线粒体遗传病关系的研究逐渐受到人类的关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mtDNA突变及其所引起的线粒体遗传病和表达方式,且助于揭开这些遗传病的本质,为人类最终防治线粒体病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线粒体DNA 突变 遗传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三种材料(6%β-TCP/PDLLA,12%β-TCP/PDLLA,纯PDLLA)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CASP)植入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及影像学变化,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方法选择6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三种材料制成CASP分别植入臀大肌内。术后4、8、12、16及24周取出材料,行肉眼观察、组织切片,HE染色。术后4周、8周、12周、24周各时间点摄X线片。结果三种可吸收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对组织无不良反应;组织学观察结果基本符合正常骨愈合过程,X线显示随时间推移(6%β-TCP/PDLLA,12%β-TCP/PDLLA)出现明显降解,其降解过程与骨折的愈合过程基本符合。结论三种不同配方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中6%TCP/PDLLA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优于其余两组,12%TCP/PDLLA降解速度快于其余两组。

  • 标签: 组织学 聚-D L-乳酸 Β-磷酸三钙 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 影像学
  • 简介:摘要药物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剂型有密切的关系。剂型的不同药物在体内的转运速度与量亦不同,这里所说的剂型不仅是指药剂学的剂型概念,而是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药物的配位及相互作用。制剂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等内容。

  • 标签: 剂型 疗效 药物体内过程 药效
  • 简介:摘要线粒体一直被认为是细胞能量生产和代谢工厂,正常的线粒体功能是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和细胞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需要高能量代谢的骨骼肌和心肌尤为重要。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形成及其分子生物学诊断需要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线粒体疾病的基因双重性,多器官系统特征以及广泛的可识别表型是目前临床诊断所面临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临床诊断障碍,实验室对线粒体多方面的评价可以提供相对充足的证据,包括血液学,组织化学分析手段,神经影像分析,刺激实验检测,组织和细胞的酶学分析以及DNA检测(MancusoM.,2009)。本文就线粒体的功能性评价方法作以下综述,为临床线粒体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可行的方法学手段。

  • 标签: 线粒体 呼吸链 功能 评价
  • 简介:体内所有的液体统称为体液.一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约占整个体液的2/3;另一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细胞间隙),称为细胞外液,约占整个体液的1/3.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一般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和脑脊液等.

  • 标签: 内环境 人体 细胞 体液 脑脊液 液体
  • 简介:体内的巨噬细胞承担着与入侵病原体斗争的任务.这种免疫细胞在人发烧的时候活性会更强。日本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巨噬细胞在人体温升高时活性更强.是因为它们活性吞噬病原体时产生的过氧化氢做了“开关”。

  • 标签: 免疫细胞 开关 体内 激活 巨噬细胞 日本科学家
  • 简介:选用90Sr-90Yβ放射源照射自制的塑料闪烁探测器,测量了光子在塑料闪烁体内部的传输时间,计算出传输速率和不确定度,为以后的核物理实验计算以及闪烁体参数测量提供相关数据参考。

  • 标签: 闪烁探测器 光子 塑料闪烁体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 简介: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发展目标的体育教学。

  • 标签: 体育教学 个体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内藏毒的CT表现,以及CT对于体内藏毒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体内藏毒的CT资料。结果体内的CT表现征像为①体内自然腔道扩张体内藏毒所应用的自然腔道,最常见的有肛门,阴道,结肠,胃等,常表现为毒品所在腔道明显扩张,壁变薄。②腔内见异常密度影于扩张的自然腔道内可见形态较为规则的等密度、高密度、甚至低密度影。③毒品边缘较为清晰体内运毒多先应用避孕套或其它包装袋包装,于CT上可看到腔道与毒品间有环形低密度影间隔。结论体内藏毒品在CT上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可对体内藏毒品作出明确诊断。

  • 标签: 体内藏毒 CT表现 自然腔道 毒品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甘草浸膏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建立了甘草浸膏体内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含量。结果所用分析方法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可用于甘草次酸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数据用DAS10药动学软件拟和,大鼠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结论甘草浸膏灌胃给药代谢、消除较慢(T1/2>3d),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较长。

  • 标签: 甘草浸膏 大鼠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同种异体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椎板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7~2008.03沧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同种异体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椎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伤椎的高度,避免远期椎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椎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腰椎骨折 内固定术 植骨 椎弓根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种子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生物学过程。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衰老的线粒体学说认为,线粒体中活性氧的过量产生是种子衰老的主要原因。深入了解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对于揭示种子衰老机理和种子安全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有关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结构、呼吸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对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种子 衰老 线粒体 呼吸作用 抗氧化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药物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评价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它可通过模拟体内环境,利用体外实验准确地预测药物制剂的体内行为,对于制剂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不同的制剂特性与实验要求,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方法有许多,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综述了体内外相关性的一般评价方法及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别对这些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 标签: 体内外相关性(IVIVC) Wagner-Nelson Loo-Rieglman 反卷积分法
  • 简介:摘要随着变应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变应性疾病的认识已从最初对症状的简单描述提高到现在对其以IgE为核心的分子学机制的深刻阐述。

  • 标签: 儿科 变应性 疾病 体内 特异性 检测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在乳腺癌、肺癌和大肠癌之后,位居第四。目的讨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首选治疗是手术,因此,护士要患者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手术,手术后护士要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康复计划,如营养饮食计划、功能锻炼计划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应对以后的放疗和化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内膜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两组209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内膜单纯�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增生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