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建议根据分期的不同来选择早期胃癌的治疗策略。早期胃癌的治疗与淋巴状态密切相关,对淋巴状态的精确评估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目前评估淋巴状态的方法主要有:根据临床病理学因素评估、根据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评估以及前哨淋巴示踪活组织检查技术。对于适合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的早期胃癌建议使用二步法来管理;对于EMR或ESD适应证之外的早期胃癌可结合使用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及前哨淋巴示踪活组织检查技术来判断淋巴状态。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因素 分子标志物 前哨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应用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前进行颈部超声诊断;将患者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中央区淋巴率远高于侧颈部;超声诊断侧颈部淋巴准确远高于中央区;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1。转移淋巴超声表现特征性显著。结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的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子宫内膜癌淋巴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与CA12-5水平、肿瘤体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附件受累情况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水平、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附件受累情况是淋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CA12-5、肿瘤直径〉2cm、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和附件浸润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接受外放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的患者,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对肿大淋巴区局部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4O~55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淋巴完全缓解率为33%,部分缓解为48%,总有效率达81%。有淋巴压迫症状的38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有效率100%。中位生存期为305d,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20%.放疗未出现明显不能耐受的消化系统毒性反应。结论食管癌腹腔淋巴对放疗较敏感,用常规分割50Gy的剂量就可达到姑息治疗效果,减轻痛苦并延长生存期。

  • 标签: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腹腔淋巴结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疑似宫颈癌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病理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95.00%,与手术病理诊断准确率的100.00%无明显差异(P<0.05)。多层螺旋CT诊断中宫颈腺癌患者有15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有24例,宫颈鳞癌患者有18例。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有效诊断宫颈癌淋巴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淋巴患者共60例,将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不同解剖区域多层螺旋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86.5%。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宫颈癌淋巴中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准确判断淋巴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这6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均确诊,对这63例患者术前的彩色超声诊断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彩色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的准确率。结果63例患者经彩色超声诊断,有62例患者确诊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1例患者诊断为非淋巴,彩色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的准确率为98.4%。结论彩色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针对于该疾病进行临床诊断中,超声影像成像清晰,通过细致的分析,能够减少误诊率,实现对患者的有效诊断。

  • 标签: 彩色超声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 回顾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检查在乳腺癌腋窝淋巴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于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和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最终来判断腋窝淋巴转移状况以及B超检查的敏感度以及准确性。结果82例病理学诊断结果为35例为腋窝淋巴,诊断率为51.61%;B超检查共67例出现淋巴,检出率为81.71%,淋巴阳性预测值为93.22%,阴性预测值为71%,病理学与B超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腋窝淋巴患者采取B超检查措施,能够获得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能够更是的识别淋巴转移状况,具备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B超检查
  • 简介:乳腺癌患者术后对侧腋窝淋巴(contralateralaxillarylymphnodemetastasis,CAM)并不少见,但目前尚无明确指南指导诊断和治疗。笔者报道1例乳腺癌CA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乳腺癌CAM的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已婚,2009年11月30日因“发现右乳肿块4个月余”就诊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右乳低回声团块,BI-RADS4级;乳腺X线摄影:右乳肿块,BI-RADS4B级。患者遂于2009年12月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的高危因素及淋巴规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的IB1-IIA2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的高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不同模式下淋巴的生存率。结果42例患者164枚淋巴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与淋巴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是淋巴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82%.IB1期、IB2期、ⅡA期患者5年OS分别为92%、83%、和75%。单组淋巴30例,闭孔淋巴率66.7%,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率14.3%。无淋巴的宫颈癌患者5年OS显著高于有淋巴患者;髂总、腹主动脉淋巴患者5年OS显著低于单纯盆腔淋巴患者;双侧盆腔淋巴患者OS低于单侧盆腔淋巴患者;盆腔淋巴数目不同对患者的OS造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双侧盆腔淋巴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单侧盆腔淋巴患者,髂总及腹主动脉淋巴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盆腔淋巴患者。

  • 标签: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诊断食管癌术前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术前行普通CT平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对两组食管癌术前淋巴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1%、79.64%、90.01%、87.32%、89.2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宝石能谱CT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的诊断价值高于传统CT,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宝石能谱CT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宫颈癌淋巴中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用于宫颈癌淋巴的临床诊断中正确率、特异度、敏感性分别为96.25%、55.55%、81.25%,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宫颈癌淋巴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临床及时制定治疗依据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胃交界区腺癌的淋巴规律,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清扫纵隔及腹腔淋巴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48例食管胃交界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每组16例患者。对比分析淋巴规律。结果经左胸、IvorLewis组患者清扫下纵隔淋巴(隆突下、食管旁、下肺静脉旁、肺门淋巴)明显优于经上腹组,经上腹、IvorLewis组清扫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脾动脉、腹腔淋巴明显优于经左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下纵隔、腹腔淋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orLewis手术就被列入经胸、经腹的优势,可最大化的完整切除肿瘤,并可提高淋巴清扫率,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食管胃交界区腺癌 淋巴结转移 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