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的流变性质以及其组成成份与血液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属于生物医学领域。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变学的一项最基本的指标,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而红细胞又是影响血液黏度最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血液粘度 红细胞压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75例脑血栓,且经血液检查,为红细胞增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患者。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84例脑血栓患者,且经血液检查,红细胞正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组研究的对照组患者。全部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自臂肘正中静脉取血,检测两组患者红细胞(HCT)、红细胞数(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进行对比观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HCT、RBC及MCV值比较,结果具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48个月的随访观察,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中,5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原发病,2例死于心肌梗死,其余患者中,141例复发,复发率82.94%,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死于原发病,其余患者中,8例患者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为9.64%,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增高与脑血栓复发具有正相关关性,在初发脑血栓时,给予有效措施降低红细胞,对于预防复发性脑血栓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复发性脑血栓 红细胞压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常规红细细胞、白细胞测定假性结果原因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经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200例,采用显微镜法和干化学法,并对尿常规测定的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经实验验证。结果两种方法都存在误差,易出现漏检。结论假性结果的原因是受到了食物、温度、药物等因素干扰。因而应该在仪器测定结果出来后,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从而减少误差,防止漏检发生。最后进行免疫学方面的辅助,提升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 标签: 尿常规 红细胞 白细胞 测定 假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与口服甲古胺在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B12而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肌肉注射注维生素B12组42例,B组为口服甲钴胺组38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其疗效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与口服甲古胺在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B12而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是口服甲钴胺治疗方法方便,患者的适应性较好,容易接受。

  • 标签: []维生素B12 肌肉注射 甲钴胺 口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随着人们对疾病治疗的深入研究,药物载体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载体方面,载体红细胞就是其中一种。国内外因其循环时间长、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优势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载体红细胞抗肿瘤研究及应用进展方面做简要综述。

  • 标签: 红细胞 药物载体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验意义。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贫血患者不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也常有红细胞质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从染色后的血涂片上反映出来。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应仔细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 标签: 红细胞形态异常 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46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实施常规血液检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4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6名健康者(P<0.05);而MCH水平和MCV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血常规检查中筛查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平均红细胞体积能够有效鉴别和诊断缺血性贫血患者,且操作简易,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红细胞
  • 简介: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疗的一种关键手段,在外科手术,肿瘤治疗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输血治疗始终存在众多的潜在危险。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损伤是多方面的,影响红细胞保存的个体和综合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如输注长时间储存的红细胞,因铁过载对受血者的不利影响,可能造成多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国外,对于输血引起的铁过载的治疗指征和处理实践已有多个共识和指南,而国内对于铁过载的发生和危害性尚未得到重视。因此,全面认识和了解输注储存红细胞对人体的危害性,预防红细胞输注后的副作用,应是临床输血医学研究红细胞输注的重点。

  • 标签: 红细胞储存损伤 铁过载 去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全血铁水平与红细胞平均体积相关关系,利于对儿童铁缺乏早期干预,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普析通用MB5血液五元素分析仪测定全血铁的浓度,贝克曼库尔特ACT5diffAL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对1726例儿童全血铁与红细胞平均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血铁低于参考值的占11.8%,全血铁与红细胞平均体积正相关,r=0.8476。通过体检血常规检测,其红细胞平均体积可有效提示儿童铁缺乏的可能。结论通过全血铁与红细胞平均体积的相关性,对常规体检中发现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的儿童,必要时进行铁或其他相关检测,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发生可能,早预防,早治疗,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全血铁 红细胞平均体积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对500例肉眼血尿在光镜下作红细胞形态的观察,以探讨尿中红细胞形态对临床肾脏损害部位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普通光学显徽镜下现察500例血尿标本中悬浮红细胞的形态和红细胞活体染色后的形态。结果光镜下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性血尿中以多形态畸形改变的红细胞增多为主(共204例,占87.93%),而在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则是以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共210例,占78.36%)。

  • 标签: 血尿 红细胞形态 光学显徽镜 肾脏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抗原浓度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O型Rh(D)阴性和AB型Rh(D)阳性个体各5例,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将O型和AB型血液配制成不同高低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并用固相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同时以10%浓度的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参考,观察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的情况及假性结果出现时的红细胞抗原浓度。结果:红细胞抗原浓度超过25%易出现假阳性;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2%易出现假阴性;低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B、抗D的影响更明显;高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A的影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浓度对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有影响,且高、低浓度对不同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的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 标签: 固相法 血型鉴定 红细胞浓度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检验尿液红细胞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的就诊患者的尿液标本,经过处理后对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两种检验方法分别为尿分析仪检测法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结果显微镜检验方法明显要比尿液分析仪检测的检测率高。两种方法的检测率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虽然在尿液检测红细胞中使用尿液分析仪的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仍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临床使用中应不断加以改进。

  • 标签: 尿液红细胞 检验方法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红细胞检验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病情实施诊断和对治疗效果实施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Ⅱ级心力衰竭、Ⅲ级心力衰竭、Ⅳ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各43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43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甲组、乙组、丙组、对照组。对四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水平进行检验,并对比检验结果。结果甲乙丙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丙组患者的红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甲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患者的红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其红细胞水平会明显高于正常人,且该指标会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呈现进一步异常升高的表现。

  • 标签: 红细胞慢性心力衰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