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革命对各个学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种思想通过思辨产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加以审视,从哲学理论中探寻其“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的源头和流变,从而加深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哲学之于心理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哲学源流 无意识 本能论 人格论
  • 简介:摘要自我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在不同的治疗理论中有不同的理解和作用。本文沿着精神分析心理学发展的内部逻辑线索,总结了新精神分析治疗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自我观并分析其差异。理解不同疗法自我观的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治疗观的差异,对更好地探索心理障碍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自我 分析疗法 个体心理分析疗法 自我分析技术 客体关系治疗
  • 简介:萨德(MarquisdeSade)的著作影响法国文坛至深,他对变态行为的描述无疑也是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先驱。然而,萨德的变态幻想并不止于想象,而是背后有着某种坚定的意志支持。而拉康(JacquesLacan)对萨德的阅读则试图找出这个晦涩力量背后的'理性'根据。在拉康眼中,萨德的《寝室里的哲学》(Laphilosophiedansleboudoir)不仅符合康德(ImmanuelKant)《实践理性批判》(KritikderpraktischenVernunft)的理性精神,甚至补充并道出了其中的真理,因而彰显出其颠覆性的精华。于是,在精神分析所开启的欲望向度中,拉康让萨德和康德一起走在弗洛伊德的前面,让萨德继承了代表传统伦理学之转折点的康德,继而开启了精神分析的伦理学颠覆。而在拉康之前,萨德这个人的经验以及其著作的重要性从来没有以其伦理学面貌被发掘。本文随着拉康的阅读,一一检视萨德与康德彼此依存的一体性,道德律法与'绝爽'(jouissance)的关系,以及萨德的'二度死亡'(secondemort)与弗洛伊德的'死亡欲力'玄想。

  • 标签: 萨德 拉康 伦理学 绝爽 死亡欲力
  • 简介:弗洛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深刻地分析、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端,并描绘了一个健全、合理的社会。他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并强调用科学方法揭示这种可塑的人性。弗洛姆试图通过对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两人思想的糅合,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弥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思想的不足和空白,由此确立其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社会批判理论。本文结合无意识理论与异化理论,对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试做简要分析

  • 标签: 弗洛姆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无意识 异化
  • 简介:文章借用新弗洛伊德主义重要代表霍妮的理论观点分析《神箭》的主人公伊祖鲁的神经症,通过文本细读与对历史语境的考察,探讨社会转型时期非洲土著领导阶层如何陷入责任焦虑的伦理困境。伊祖鲁是一位在生活中采用屈从型与攻击型双重人际防御策略的神经症患者,他为了实现对权威的渴求与解决内心冲突而展开了与殖民者、与族人的抗争,最终由于过度强调个人价值而导致自我疏离。阿契贝以“神箭”为题,旨在将批判的笔锋指向当地土著领导阶层自身的道德价值认知问题,并说明个体的责任意识与政治智慧对尼日利亚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尼日利亚文学 阿契贝 《神箭》 伊祖鲁 精神分析
  • 简介:苏童是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创作有着自己的鲜明的特色和风格。精神分析论下苏童小说先锋叙事的鲜明特色是无意识动机的呈现,具体表现为性与暴力的本能释放、'俄狄浦斯情结'催生的逃亡以及在施虐和受虐中走向死亡本能。

  • 标签: 精神分析 苏童 先锋文学 无意识动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设置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精神分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疗法,持续五周,采用PANSS、ADL评分方法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PANS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析疗法能够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裂症 康复医疗
  • 简介:近些年来,以中篇小说创作而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位女性作家,是80的孙频.不仅每年都会有大量作品发表问世,而且其中一些作品往往还会在诸如《收获》《钟山》《花城》等大刊去掠得头阵.《我看过草叶葳蕤》(载《收获》杂志2016年第3期),便是近期内难得一见的一篇佳作.如同孙频的其他很多作品一样,这篇小说的叙事切入点,依然是男女之间的畸形情感问题.男主人公李天星是一个身世颇为坎坷畸零的流浪画家,依靠在湖边摆画摊替别人画像而勉强谋生.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不幸丧生于交城当年一场曾经轰动一时的铜矿事故.从此,外婆就成为他的根本依仗:'他从小和外婆相依为命,只有摸着这两只乳房,他才会觉得自己没有被这世界遗弃,这乳房便是他的家.'遗憾的是,到了他十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外婆也死了:'外婆顺便带走了那两只干瘪的老乳房,也就带走了他的家.'如此一种孤苦无依的少年经历,就从根本上奠定了李天星很难融入到某种群体中的孤独精神底色.好在外婆临死前坚持让舅舅答应一定要继续供他上学,这才有了李天星十九岁时到省城太原的一所中专学校学习美术的可能.

  • 标签: 孙频看过 批判精神分析 看过草叶
  • 简介:《看上去很美》以儿童方枪枪的视角来观察北京60年代的大院文化。他是身处在成人世界的另类旁观者,有着在成人迷障中走样的童年。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无意识和性本能、人格结构层次、梦的解析等三个方面阐释方枪枪其间的种种心理活动表现,从而可以挖掘出方枪枪内在的两个特征或者状态:压抑和宣泄。用心理批评的方法分析三岁至七岁的孩子心理更能深度彰显出那一代人的心灵成长的情态,也间接辐射出当时社会的环境面貌,同时也内在契合了作者所要传达"还原生活"的文学初衷理念。

  • 标签: 《看上去很美》 精神分析 压抑 宣泄
  • 简介:《超人》文本与精神分析学说有着内在的联系。他的梦的隐意只有通过精神分析理论才能挖掘出来:母亲是何彬性爱的对象,但'父亲'压抑着这一欲望,何彬乃将性冲动升华为对圣洁母爱的皈依。冰心'爱的哲学'的重大缺陷便是忽略'父亲'形象,不能认识到爱是一种统治关系,人与人之间不只是互相牵连,而且存在各种斗争。对爱做出深刻省思的是狂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文学叙事始于对中国人事的精神分析

  • 标签: 超人 何彬 爱的哲学 父亲 《狂人日记》
  • 简介:《茉莉香片》最为精到之处在于张爱玲以现代小说的笔法和技巧,深刻剖析了聂传庆的心理纠葛和变化过程。文本不仅展示出聂传庆的病态行为,而且揭示了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逻辑过程。残破的家庭结构与文明对本我的压抑造就了聂传庆病态心理,加剧了其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他看似病态的举动暗含了被压抑灵魂的诉求。这一出青春期悲剧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因素,具有更为深刻的家国隐喻。

  • 标签: 《茉莉香片》 心理分析 张爱玲 身份焦虑
  • 简介: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涉足美术批评领域,虽被视为旁门左道,但开辟了精神分析学的美术批评,扩大了美术史和批评的视野。本文以弗洛伊德的收藏古物嗜好为考察点,探讨其对古代神话的重新解读和特殊发现,如何赋予其新的意义和持久生命力,以及他的犹太出身和传统感情暗示,如何影响他在神话、艺术和文学领域,选择自己的祖先,以寻找解释精神生命的谜语的线索:他的贡献是探索被现代研究者所忽略的软事实,而非现代研究者关注的实验数据等硬事实。

  • 标签: 古物收藏 美术考古 犹太人 精神生命
  • 简介: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内涵丰富,具有继承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创造性等特征。研究这些特征,对于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对于科学认识精神生产独特的社会价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精神生产 特征 意义
  • 简介:“尚于巧”“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是当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依据斯潘塞(Spencer)提出的人的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内隐性素质特征的成长规律,通过观念转变、教学融入、实践强化、文化培育、方法创新等路径,能有效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 标签: 工匠精神 价值内涵 人的素质冰山模型 职业教育
  • 简介: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凸显了精神生产的价值,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逐渐被人重视和探究,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的“小高潮”。面对30多年来的众多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总结和梳理,为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寻找新的生长点。综观过去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形成脉络的疏理;二是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具体内容的诠释;三是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价值地位的探讨。从这三大方面来看,当前的研究既形成了较多、较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又存在着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研究具备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 标签: 马克思 精神生产理论 学术视点
  • 简介:摘要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建筑设计方向的一个热门话题,人文精神在住宅小区中的越来越被关注是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人文精神在城市住宅小区建筑中的体现,其核心是对人性的关怀,城市住宅小区建筑中的人文关怀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文化基因。本文从人文精神出发,探讨对城市住宅小区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IPRO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IPRO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交能力、生活能力及患者总体IPROS评分,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应用开展。

  • 标签: 常规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品质、健康状况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EIQ总评分与SRHMS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可培养其积极心理,促进康复,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 积极心理学
  • 简介: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日渐突出,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鉴于此,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来简要分析理论基础。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人类的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由此,他把人的需要分为5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 标签: 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理论 生理的需要 学校教育 自我实现需要 动机理论
  • 简介: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曾以"博罗米恩结"(nudborroméen)来描述其所阐述的想象界(l'imaginaire)、符号界(lesymbolique)和实在界(leréel)三者之间的拓扑学结构,并以"核心症状"(sinthome)作为串联起前三者的关键第四环。根据他的观点,一个博罗米恩结至少需要三个圆环组成,但这样的基本结构并不牢固,其中任意一个圆环的脱落都会使整个博罗米恩结散架。

  • 标签: 神经科学 精神分析 实在界 核心症状 意识哲学 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