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内镜下模拟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内镜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镜下模拟耳前颞下-颞下开放入路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鼻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鼻泪管内,开口于下鼻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在眶下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的关键为膜性鼻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时,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腭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颞下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内镜下模拟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内镜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镜下模拟耳前颞下-颞下开放入路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鼻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鼻泪管内,开口于下鼻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在眶下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的关键为膜性鼻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时,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腭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颞下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天浩 王之江 林涧 刘蔡钺 吴立志 郑和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创面防治研究中心 20215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骨科 20215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20001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317000,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比较医学科,福州 35002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直接皮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腘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收治的9例腘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5~73岁,平均49.6岁,腘缺损创面为6.5 cm×3.5 cm~17.0 cm×8.5 cm。根据解剖学基础,结合腘缺损创面的位置、大小、形状,设计并切取腘直接皮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腘缺损创面,皮瓣面积最大为18.0 cm×10.0 cm,最小为7.5 cm×4.5 cm。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膝关节活动功能、患者认可度等情况,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例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供、受区伤口一期愈合,其中2例皮瓣远端发生皮缘坏死,给予换药处理后完全愈合。术后均获6~60个月随访,平均33个月,皮瓣成活优良,形态满意,色泽、弹性、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区瘢痕较小。疗效评价:满意8例,一般1例,无不满意。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1例,可1例。皮瓣肿胀评级,早期:Ⅰ度6例,Ⅱ度2例,Ⅲ度1例,Ⅳ度0例;后期:Ⅰ度8例,Ⅱ度1例,Ⅲ度0例,Ⅳ度0例。结论腘直接皮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移位修复腘缺损创面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损伤较小,易于推广,是修复腘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穿支皮瓣 腘动脉 创伤和损伤 腘窝 腘窝直接皮动脉 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由于矿山的杂质的增多,开采条件越来越恶劣。矿用链轮不断接受煤矸石的冲击力与不同程度的疲劳磨损。由于采煤量下落的不均衡化,链轮不断承受冲击载荷、交变循环载荷的作用。链轮链与高强度链条相互啮合传动,加快了链的磨损。当链磨损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对链轮再制造修复。为了提高链轮链与链条的啮合度及链轮的寿命,链轮在出厂前采用测量辅具对链进行检测和测量。本文针对矿用高强度链轮链检测分析研究。

  • 标签: 链轮 链窝 检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探讨上颌骨囊肿开放术后避免囊肿开窗口闭锁的改进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5—2020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2例上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含牙囊肿10例,上颌骨囊肿12例。采用改良泪前隐入路,延长下鼻甲前缘纵切口,切除上颌窦内侧壁及鼻腔底壁,将囊肿开放于鼻腔,拔除囊肿内牙齿,使用黏膜瓣消除裸露骨面。所有患者术后囊肿均保持开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与传统磷酸沟封闭术的防龋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沟封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舟山市2018年11-12 月开展沟封闭的2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465例为研究对象,整群随机分为观察组256例、对照组209例。两组均开展爱牙健康教育,观察组用自酸蚀粘结剂封闭法,对照组用传统磷酸封闭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正确护牙行为评分,术后12个月,检查第一恒磨牙的封闭剂保留情况和全部第一恒磨牙的患龋情况,观察不同暴露因子如自酸蚀粘结剂、操作医师年资、学生年龄、性别和二孩家庭等对沟封闭的效果影响。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正确护牙行为评分分别为(10.13±2.55)分、(11.45±1.99)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正确护牙行为评分分别为(11.25±2.46)分、(11.30±2.41)分,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4,P<0.01);干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封闭剂保留率为91.83%,高于对照组的90.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级职称医生操作的沟封闭封闭剂保留率为94.32%,初级职称医生操作的沟封闭封闭剂保留率为8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7,P <0.01)。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是否二孩家庭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沟封闭操作医生的熟练程度是沟封闭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可能也是沟封闭的影响因素。自酸蚀粘结剂的沟封闭有其明显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本质粘结剂 酸蚀,牙 磷酸类 窝沟封闭剂 窝沟封闭 健康教育 护牙行为 影响因素 效果评价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第一恒磨牙沟封闭防龋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了近1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口腔检查的 儿童,从中抽取样本量为150例,之后对这些儿童的一侧第一恒磨牙实施沟封闭进行干预,并设为研究组,然后对另一侧的同名牙并不实施封闭,且设为常规组,然后对这些儿童进行随访跟踪调查3年,分析并记录所有儿童的患龋情况,之后对影响其防龋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随访调查后可知,两组复查的牙齿数均为310例,而这3年内,研究组的患龋概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通过统计其影响因素可知,儿童的牙位、性别以及操作者职称都会对儿童的患龋概率产生不良影响(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将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沟采取封闭处理,可充分提高儿童的防龋效果,但由于儿童的性别、操作者职称以及牙位等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沟封闭的防龋效果。

  • 标签: 第一恒磨牙 窝沟封闭 防龋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喉镜或手术证实的4例先天性梨状瘘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4例患者均为左侧颈部炎症性病变,其中3例合并甲状腺炎;4例病灶均起自甲状软骨后外侧,2例病灶内出现气体样强回声,1例出现跨越甲状腺上极的管道样低回声;1例为瘘管型,3例为窦道型。高频超声可为先天性梨状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炎 先天性梨状窝瘘
  • 简介:摘要:在我国风电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风电消纳逐渐成为影响风电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北方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尤其是在北方冬季的夜间风力发电量较大,但是因为风电与煤电机组之间的矛盾,致使风电站不得不减少出电量,甚至需要停止运行,产生大量电与弃电现象。

  • 标签: 能源互联网 发电 窝电弃风 风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龋齿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龋齿患儿中随机抽取66例进行,按照患者就诊的时间均分,两组各33例。其中,通过沟封闭术进行治疗的为参照组,同时联合氟保护漆的为研究组,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龋齿复发情况,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龋齿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
  • 作者: 杨春红1关明霞2王玲玲3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11-01
  • 出处:《健康忠告》杂志 2020年第25期
  • 机构: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411
  • 简介:目的:探究沟封闭术中四手操作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0例沟封闭术患者分组,均行沟封闭术,对照组常规操作,观察组行四手操作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六个月封闭保留情况、手术操作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护理干预在沟封闭术中的应用,可以极大改善封闭保留结果,将手术操作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四手操作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术式选择治疗儿童梨状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3例梨状瘘患儿,左侧41例,右侧2例;炎症控制期27例,急性炎症期16例;根据个体病情选择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梨状瘘切除、颈部脓肿切开引流等术式或联合术式,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43例梨状瘘患儿中,19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11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5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梨状瘘切除术,8例行梨状瘘切除术。术后4例出现声音嘶哑,随访1~5个月恢复;1例出现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假性愈合,予切开清创后愈合。4例复发,随访时间3~57个月。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为儿童梨状瘘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 标签: 梨状窝瘘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来我口腔科进行口腔体检的儿童中选取150例。根据就诊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75例进入对照组(行沟封闭术),偶数编号75例进入试验组(沟封闭术+氟保护漆)。观察龋均值变化,比较龋齿发生率和封闭剂脱落率。结果:两组儿童术前的龋均值相当(P>0.05),术后3和6个月龋均值明显减小,且试验组龋均值比对照组还要小(P<0.05)。试验组龋齿发生率和封闭剂脱落率为6.67%、9.33%,均比对照组的18.67%、24.00%要低(P<0.05)。结论: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更好,能保护封闭剂的完整性,进一步降低龋均值。

  • 标签: 儿童龋齿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 龋均值 封闭剂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沟封闭结合氟保护涂层预防儿童龋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78例本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沟釉质成形封闭术(EST)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预防儿童龋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诊疗的200例窝沟龋齿患儿,根据就诊号顺序分组,1-100号分为沟封闭组,运用常规沟封闭术进行治疗;101-200号分为沟釉质封闭组,运用沟釉质成形封闭术进行治疗,记录分析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治疗手段后三个月、半年、一年内封闭剂保存率和龋齿的发生率。结果:沟封闭组患儿的封闭剂保存率为72%,龋齿发生率为14%;沟釉质封闭组患儿的封闭剂保存率为92%,龋齿发生率为5%。经过对比研究发现,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临床治疗有显著优势,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对牙面沟进行严密封闭覆盖,可以有效避免食物残渣积累在沟中,也可以防止牙菌斑的形成,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

  • 标签: 窝沟封闭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 儿童 口腔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口腔临床中使用沟釉质成形封闭术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段设置为2019年5月--2021年5月,选择患者为我科治疗的沟封闭术治疗患儿230例,选择分组方法为随机分成先进技术组与传统技术组,选择治疗方法分别是采用沟釉质成形封闭术治疗和采用普通沟封闭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先进技术组和传统技术组手术封闭剂2年保存率、术后龋齿2年发生率比较,先进技术组手术封闭剂2年保存率高于传统技术组,先进技术组术后龋齿2年发生率低于传统技术组,(P

  • 标签: 儿童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 口腔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龋齿中实施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预防方法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实施小儿龋齿治疗的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性沟封闭术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2例,在常规性沟封闭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氟保护漆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龋齿及邻面龋齿发生率、龋均值及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的龋齿及邻面龋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龋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龋齿中实施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预防方法的价值较高,降低了龋齿及邻面龋齿发生率,提升了家属满意度。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 小儿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