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空洞患者48例,肺癌空洞患者47例,对比多层螺旋CT在不同疾病中诊断效果。结果 肺结核空洞患者空洞更大,壁厚≥3mm以及病灶处于下叶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空洞组患者内壁光滑、外壁毛糙、结叶、分叶、短毛刺、偏心性空洞、气液平面,肺结核空洞组患者钙化发生率更高,差异较大(P<0.05)。结论 肺结核空洞以及肺癌空洞之间有较大差异,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时可有效判定两种不同疾病之间区别,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癌空洞 肺结核空洞 纵膈淋巴结肿大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5例肺炎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咳嗽、咳痰,感染指标轻度异常,肿瘤标记物指标增高,经抗感染治疗后效果欠佳,通过完善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等检查后明确肺炎肺癌诊断。肺炎肺癌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若早期无法明确诊断,可经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胸部影像学,并及时完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理学依据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误诊 肺部感染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临床诊疗相对困难。随着对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论治肺癌拥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肺癌归属于中医“咳嗽”、“痰饮”、“息贲”、“肺痿”、“肺积”、“肺花疮”等范畴。本文主要就以中医方面探讨论肺癌的病机与治理原则。

  • 标签: 肺癌 证型 治则
  • 简介:摘要肺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少见,部分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患者,33岁女性,反复咯血1年,咯血与月经周期无关;胸部CT示右下肺散在空洞,其中一个空洞呈空腔样改变,其余为厚壁空洞,周围可见磨玻璃阴影,双下肺散在数个大小不等结节;外科胸腔镜肺活检确诊为肺子宫内膜异位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周围肺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检查,并以穿刺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MSCT对PLC的诊断效能,及其与穿刺活检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PLC患者MSCT征象。结果 经穿刺活检结果显示,80例肺癌患者中PLC 46例(57.50%),非PLC 34例(42.50%);MSCT检查诊断PLC的灵敏度为89.13%,特异度为88.24%,准确度为88.75%;MCST诊断PLC与穿刺活检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0.771,P<0.05);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PLC患者中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的MSCT影像特征中分叶征、磨玻璃征、空泡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诊断PLC与穿刺活检结果的一致性高,且通过观察MSCT影像特征有利于鉴别PLC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

  • 标签: [] 周围型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层螺旋 组织病理学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周围肺癌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周围肺癌患者160例,均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和MSCT诊断,统计MSCT诊断不同组织病理学的检出率和不同组织病理学MSCT征象,分析MSCT征象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MSCT诊断周围肺癌的总检出率为97.50%(156/160),鳞癌检出率为95.71%(67/70),腺癌检出率为98.61%(71/72),腺鳞癌检出率为100.00%(9/9),小细胞癌检出率为100.00%(9/9)。鳞癌患者多存在深分叶征,腺癌患者多存在空泡、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深分叶征(r=0.741)和鳞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空泡(r=0.649)、毛刺征(r=0.712)、空气支气管征(r=0.0691)、支气管血管集束征(r=0.637)和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MSCT诊断周围肺癌的检出率较高,且MSCT征象和鳞癌、腺癌发生率显著相关,临床可结合MSCT诊断鉴别组织病理学类型,为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影像学支持。

  • 标签: 肺癌 多层螺旋CT 组织病理学 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在周围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80例初诊时拟诊为周围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CT检查,结合最终病理结果,分析动态增强CT在诊断周围肺癌中的效能,以及灌注参数的特点。结果80例初诊时拟诊周围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46例,非肺癌34例(肺结核10例,炎性病变24例)。动态增强CT诊断周围肺癌的灵敏度93.5%、特异度97.1%、阳性预测值97.7%、阴性预测值91.7%,均高于平扫CT。在鉴别周围肺癌与肺部良性病变时,在10 s时肺癌的CT净增值多<20 HU,20 s时通常>20 HU,至140 s时CT净增值最高,之后开始降低;肺结核不强化或弱强化,CT净增值<20 HU;肺炎性病变的CT净增值在10、20、80 s时均>20 HU,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周围肺癌患者的血流量及表面渗透性均高于非肺癌患者(t=2.754,P=0.012;t=3.021,P=0.005),而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均低于非肺癌患者(t=2.131,P=0.038;t=4.610,P=0.001)。结论动态增强CT是对周围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CT平扫 动态增强CT
  • 作者: 李书文 祝家彬 徐滨 戴孟达 张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东营 257000,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病理科,山东东营 257000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东营 257000,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东营 257000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病理科,山东东营 257000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东营 25700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患者,33岁男性,因“间断咳嗽4个月,发热1周”入院。胸部CT表现为多发团片状影,伴支气管充气征及空洞。经血清及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播散性新型隐球菌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地下空洞探测技术愈发丰富与先进,其中,地质雷达是常用技术之一。基于此,为满足当前对地下空洞探测速度和准确性的新要求,本文立足于地下空洞形成原因和物性特征分析此项工作中地质雷达的运用要点,以期为相关探测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地下空洞探测 地质雷达 病害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肺炎肺癌的的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肺炎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诊断,比较患者病变部位、病变部位的CT征象、病灶位置强化特征等情况。结果:下叶位置病灶的患者明显多于中叶与下叶位置病灶的患者;肺段范围的病灶有4例,单叶范围的病灶有15例,双叶范围的病灶有18例;CT征象可见血管造影征5例,可见空泡、蜂窝征10例,可见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15例;影像学分为磨玻璃、实变型、混合;可见血管造影征为7例,出现不均匀强化情况的患者有10例,强化不明显的患者有20例;病理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为腺癌、15例患者为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患者为腺鳞癌。结论:给予肺炎肺癌CT诊断,是能够为确诊提供影像学依据,其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CT诊断 鉴别价值
  • 作者: 谭静 舒畅(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儿童肺空洞性病变包括一组异质性疾病,主要由感染所致,其影像学特征可类似,实际临床工作中很难严格地将空洞与大疱、囊肿、气肿等病变区分开来。有学者将壁厚≤4 mm定义为薄壁,而>4 mm定义为厚壁,因而认为厚壁者为空洞,薄壁者为囊肿,但是两者在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存在重叠,影像学上二者有时难以区分鉴别,尚需结合病史特点寻找疾病病因。该文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病因方面着手,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对儿童肺空洞性病变性质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上鉴别各种肺空洞提供诊断思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儿童 肺空洞 病因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腔肺癌的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2-2019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囊腔肺癌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分期、病理结果和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结果27例均为周围肺癌,形态学分中Ⅵ12例,占44.44%;腺癌17例,占62.96%;TNM分期Ⅰa期18例,占66.67%。70%以上的CT征象包括:囊腔不规则形占70.37%(19/27),多囊占74.07%(20/27),囊腔内部结构有血管穿行占70.37%(19/27);90%以上的CT征象包括:囊腔内壁不光整92.59%(25/27),囊腔边缘模糊96.30%(26/27)。结论囊腔肺癌的诊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当出现囊腔壁增厚、周围边界不清及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象等周围肺癌基本征象时应考虑到这种不典型肺癌

  • 标签: 肺肿瘤 癌,腺样囊性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临床 肿瘤分期 形态发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伴发气管支气管结核与中心肺癌引起的支气管狭窄中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10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例,其中男6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3: 2,年龄10~60岁,平均49.3岁;10例中心肺癌病例,男4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2: 3,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为55.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诊断。结论:CT能较全面地观察病变,由结核引起的支气管狭窄、梗阻均伴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CT能清晰显示其管壁增厚情况;肺癌引起的支气管狭窄可以显示出梗阻部位及形态,二者影像改变截然不同,诊断可靠性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央肺癌X线胸片与CT的诊断效果。方法:中央肺癌患者随机取样67例(收治时间为2019.10-2020.09),等差数列法分组,行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测,对比分析诊断效果、中央肺癌检出率。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肺癌CT和MRI的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纵隔肺癌患者,从中筛选出40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的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并接受X线、CT、MRI检查,统计各个检查结果并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的患者接受病理学检验后发现,中央肿瘤和周围肿瘤的患者分别有23例、17例。患者接受CT诊断后发现,肺部结节在肺部出现,且毛刺状和分叶状为边界特征,纵膈淋巴结肿大以及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是患者的主要表现。患者接受MIR检查后除了有CT检查的特点外,还发现胸壁、胸椎和胸膜受到肿块入侵。与X线相比CT和MRI的灵敏度较高(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RI和CT之间的灵敏度对比,发现无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采用CT,还是采用MRI进行纵膈肺癌的诊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今后诊断中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诊断方法,以此促进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纵膈型肺癌 CT MRI 表现 诊断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在周围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周围性肺癌患者中选出7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摄片和64排螺旋CT扫描,收集两种影像学方法对周围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等。结果:X线的诊断准确率为70.0%,低于64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95.71%,P<0.001;X线的毛刺征、分叶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胸腔积液、支气管征的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均显著低于64排螺旋CT的检出率,P<0.001。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在周围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高,且对肺癌的临床分期诊断价值高,有利于早期检出周围肺癌,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信息,便于临床医师明确诊断、准确分期,指导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 X线 周围型肺癌 诊断准确率 分期符合率 影像学征象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实施护患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月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癌化疗患者共计3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划分成参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患共同参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度、不良情绪情况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参照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区别,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护患共同参与 护理模式 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央肺癌经X线胸片以及CT的诊断的意义。方法:在我院中央肺癌患者中选取3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之间,患者均接受X线胸片检查和CT检查,分析X线胸片检查和CT检查的不同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X线胸片 CT 中央型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纵隔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纵隔肺癌患者60例展开研究,患者分别实行CT及MRI诊断,观察诊断效果。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纵隔肺癌所进行的诊断中,CT及MRI都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并且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互补性,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CT及MRI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