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10月,美国青少年和成年人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更新了关于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减量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Tdap)疫苗后加强免疫的建议,将此前要求的,使用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Td)疫苗进行首次接种后每10年加强免疫、伤口处理时预防破伤风、≥7岁且接种史未知/不完整人群的补种,改为可使用Tdap或Td疫苗。此次建议的修改可提高临床即时决策的灵活性。

  • 标签: 白喉-破伤风-脱细胞百日咳菌苗 免疫接种,加强
  • 简介:摘要:细菌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在极微量( 1- 5ng/kg体重)的情况下便可引起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微循环障碍、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在药物生产中,尤其是注射剂的生产中,细菌内毒素的控制与检测非常重要,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对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鲎试剂 微量凝胶法 重组 C因子法
  • 简介:摘要内毒素耐受是机体对抗过度炎症反应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指机体接受小剂量内毒素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适应性调节反应,是机体或细胞对后续刺激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现象。在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中不仅可防止内毒素再次刺激后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还能减轻葡萄膜炎的症状。因此,如能阐明内毒素耐受减轻葡萄膜炎症状的机制及关键性调控因子,将有可能为以内毒素耐受为基础的葡萄膜炎的治疗找到新的靶点。

  • 标签: 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 内毒素耐受 耐受机制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黄曲霉毒素是危害较大的毒素之一,给食品、饲料和畜牧等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它的强致病性及强致癌性,很早就受到了广大科学家及国际粮农组织的广泛关注。本文对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为更加快速有效的 检测黄曲霉毒素,减少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检测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文章以分析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典型真菌毒素危害为方法,对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阐释;围绕生物鉴定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方面,研究了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常见方法。

  • 标签: 农产品 技术 真菌毒素
  • 简介:摘要:黄曲霉毒素是自然界中的一类常见真菌毒素,该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具有较高的致癌性。因此,在粮油食品质量检测和质控工作中,必须加强对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重视。而作为业内人士,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 标签: 食品检测 黄曲霉毒素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诊疗及预后。方法1例26岁女性患者于2017年6月7日入住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短时间内2次注射肉毒素共500 U后出现全身乏力、胸闷、眼睑下垂等不适症状。诊疗过程中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后经仔细体格检查(下颌肿胀)、多次询问病史等,最终明确为肉毒素中毒诊断。经10余天补液、促代谢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不适症状好转。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共检索到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的病例报告文献33篇,其中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7篇,包括了30例有效病例。对这30例患者的一般特点、肉毒素注射后中毒发病时间、临床表现、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2例,年龄范围3~80岁。除2例不详外,余均为A型肉毒素中毒。发生肉毒素中毒最早为使用肉毒素当天,最晚为注射后3周。病程持续10 d至6个月。经积极治疗后,多数预后尚可。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医源性肉毒素相关性不良反应,把控适应证,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肉毒毒素类 A型肉毒毒素 医原性疾病 外科,整形 肌无力 肌电描记术 肉毒抗毒素 数据库,文献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唇部形态的效果、作用时间、不良反应。方法2019年3—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对11例美容就医者(男6例,女5例,年龄33~50岁,平均42.2岁)采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唇部多点浅层口轮匝肌注射,用唇部丰满度评分表对唇部形态变化进行评估,并用3D摄像头进行人脸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评估效果、作用维持时间、并发症。结果11例美容就医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唇部丰满度均有提升,平均见效时间14.6 d,平均效果维持时间124.1 d。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1个月上唇红唇高度(Z=-2.940,P<0.05)、上唇到Ricketts美容线距离(Z=-2.137, P<0.05)和鼻唇角度(Z=-2.137, P<0.05)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过敏反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起到轻度丰唇效果。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注射 口轮匝肌 唇部美容
  • 简介:摘要首次采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2例经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例1男,64岁,双侧腋下、腹股沟红斑、糜烂2年,于右腋下、右腹股沟各注射50 U A型肉毒毒素;例2女,33岁,双侧腋下、腹股沟、右腰部红斑、水疱9年,于左腋下、右腰部、双侧腹股沟各注射25 U A型肉毒毒素。2例患者注射后1周停止出汗,2周后皮损逐渐缓解。例1注射后1个月,双侧腋下及腹股沟红斑、糜烂基本消退,继续随访18个月,皮损无复发。例2注射后6周,注射处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明显新发皮损,继续随访10个月,皮损少量复发,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后症状缓解。

  • 标签: 天疱疮,良性家族性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注射,皮下 治疗
  • 简介:摘要肉毒毒素注射因其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成为目前矫正咬肌肥大、调整下面部轮廓首选的治疗方法,已有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报道,该文对肉毒毒素注射位点、安全范围、深度、剂量以及术后效果与并发症,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总结,与广大医学美容工作者分享最近进展。

  • 标签: 咬肌肥大 肉毒毒素类 面部轮廓外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内毒素的特点、血液净化内毒素吸附剂载体、功能配体(胺类、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等)进行介绍,并介绍世界上血液净化内毒素吸附剂主要商品化的产品及其在血液净化领域的应用,并展望血液净化内毒素吸附剂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内毒素 脂多糖 吸附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粮油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于粮油安全储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面临的粮油国际市场与储存现状也越来越严峻。国际上对粮油的储存与出口标准不断提高,新时期国际贸易竞争形势严峻,我国粮油的发展需要得到切实的关注,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对粮油市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促进新时期背景下粮油储存质量切实符合人们的利益与安全需求。因此,应加强新时期背景下对粮油储存及检测方法的研究,促进我国粮食经济和谐发展。

  • 标签: 粮油食品 黄曲霉毒素 危害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W改型减张修复面部瘢痕的效果。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纳入试验组面部瘢痕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6~39岁、平均28岁)进行W改型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另外选择年龄和性别与试验组匹配的对照组20例仅进行单纯W改型缝合,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效果进行评估。40例患者均随访,试验组20例均对瘢痕改型效果满意;试验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8例VAS评分>9分。W成形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减张治疗面部瘢痕效果明显。

  • 标签: 面部 瘢痕 W成形术 A型肉毒毒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百日咳是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的百日咳再现使之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百日咳毒素是百日咳杆菌产生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重要组成成分,与百日咳的大部分临床症状及致命性百日咳相关。该文就百日咳毒素的分子结构及其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百日咳毒素 百日咳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注射肉毒毒素美容中毒患者的基本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16.03至2019.06全军中毒救治中心接诊的注射肉毒毒素美容中毒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选病例380例,其中住院治疗114例,急诊留观治疗266例。以女性为主(97.4%),30~39岁年龄段最多(39.5%),发生场所主要在美容院或美容工作室,注射的肉毒毒素多为假冒伪劣产品。发病潜伏期主要分布在3~6 d,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晕、视物模糊、双眼睁眼无力、吞咽困难、胸闷憋气、乏力、复视、恶心、眼睑下垂、构音障碍等,颅神经损伤"4D"征同时出现的较少,以轻、中度中毒为主;住院病例中,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双眼睁眼无力、视物模糊、饮水呛咳、咀嚼无力、双侧眼睑下垂、四肢肌力减退、乏力以及胸闷憋气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急诊病例(P均小于0.05)。有309例接受了肉毒抗毒素治疗,急诊病例中,使用剂量2(2~3)万U,总治疗时间4(3~7) d;住院病例中,使用剂量3(3~5)万U,总治疗时间8(5~11) d,均显著高于急诊病例(P<0.05)。所有病例的随访预后均良好。结论注射肉毒毒素美容有一定的风险,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睁眼无力、吞咽困难等中毒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尽早给予肉毒抗毒素治疗可促进病情的恢复。

  • 标签: 肉毒毒素 美容 中毒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前给予脂多糖(LPS)对支气管哮喘(哮喘)预防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机制,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前用LPS处理BALB/c背景6~8周小鼠,然后用卵清蛋白(OVA)联合铝佐剂诱导小鼠哮喘模型,阴性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分为以下4组:LPS给药1次组(LPS1组),LPS给药2次组(LPS2组),阴性对照组(NS组),OVA组。通过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肺组织病理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类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Th2型细胞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0,流式细胞术测肺组织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等方法探索LPS对哮喘有无预防作用。结果LPS预处理小鼠在OVA诱导后,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提示炎症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肺组织匀浆IL-5、IL-6、IL-13降低,LPS2组IL-10及Treg比例增高,与O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PS通过减少Th2型细胞因子及刺激Treg细胞增殖减轻OVA诱导的哮喘炎症反应。

  • 标签: 脂多糖素 哮喘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10 mg/kg内毒素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模型制备后15 min腹腔注射卡巴胆碱0.1 mg/kg或0.9%氯化钠溶液,内毒素注射后3 h处死动物。取距回盲瓣10 cm处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肠道组织通透性,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定位及蛋白含量等。结果FITC-葡聚糖水平: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2.33±0.51)µg/ml、(55.25±5.41)µg/ml、(19.27±3.53)µg/ml、(48.45±9.50)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P<0.05),其中内毒素血症组与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52、15.31、12.42,P均<0.05)。Claudin-2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82±0.08)µg/ml、(0.52±0.09)µg/ml、(0.77±0.05)µg/ml、(0.53±0.09)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P<0.05),其中内毒素血症组与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518、5.366、5.167,P均<0.05)。MLCK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58±0.07)µg/ml、(1.07±0.17)µg/ml、(0.69±0.11)µg/ml、(0.94±0.05)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4,P<0.05),其中内毒素血症组与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79、5.881、3.892,P均<0.05)。结论卡巴胆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肠道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卡巴胆碱 内毒素血症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眉间纹引起的皮肤及其下肌层的厚度改变。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26例中重度眉间纹受试者,于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16周,采用50 MHz高频超声检测注射部位皮肤的真皮层厚度,20 MHz高频超声检测皮肤全层和肌层厚度。采用单组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Bonferroni法比较受试者注射治疗前后3个时间点超声检测的组织厚度。结果注射前,真皮层、皮肤全层和肌层厚度分别为(2.01 ± 0.48)、(4.32 ± 0.73)、(4.51 ± 0.67) mm。注射前、注射后4及16周真皮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94,P = 0.199),而皮肤全层厚度、肌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28、24.19,P = 0.020、< 0.001)。与注射前相比,注射后4周皮肤全层厚度显著增加[(4.88 ± 0.93) mm,t = 3.72,P = 0.004],而肌层厚度显著降低[(3.82 ± 0.79) mm,t = 4.65,P = 0.001]。与注射前和注射后4周相比,注射后16周时皮肤全层厚度(4.61 ± 0.73) mm和肌层厚度(4.38 ± 0.90)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16 7)。结论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改变皮下组织和肌层厚度,高频超声可用于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眉间纹的疗效评价及随访。

  • 标签: 超声检查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真皮 皮下组织 肌层 眉间纹 高频超声 皮肤厚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对 皮试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2019 年期间收治的外伤 24h 内入院检查患者( n=100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过程中结合护理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组) . 对照组 50 例外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 50 例外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 2 组外伤患者的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 结果: 研究组外伤患者的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对照组平稳, P<0.05 指标差异显著。 结论: 外伤患者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期间优质护理工作的落实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的心态、提高患者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准确率,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

  • 标签: 破伤风 抗毒素皮试 外伤情况 优质护理 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中的毒素清除情况进行调查 ,明确尿毒症患者治疗中血液透析的重要性。 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某医院所收治的 100 名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然后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试 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临床治疗,针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液透, 然后 对患者的血液毒素情况进行 对比。 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液中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磷等毒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结论: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的毒素清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毒素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