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习惯是不是这一论题在法学界早有争论,对于它性质是否构成法本质,诸多学者各有不同意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习惯性质,习惯和制定法关系,从而得出习惯,而且是一个独立于制定法之外这一结论.并提出尽管习惯有它自身独特作用,但随着历史和时代进步,它终将会被制定法所吸收这样一个必然过程.

  • 标签: 习惯法 制定法 多元化理论 权威性 制定方式
  • 简介:侗族人口一百一十一万,其中贵州六十二万多,湖南二十七万多,广西二十多万。在这三省毗邻侗族村寨里,常可见到一种记载侗族习惯石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区信地公社宰兰侗寨寨门外就立有一块叫“信地新规”石碑。碑文说:“国有律,寨有规。律必守,规必尊。同心同德,国富民安。众人思安,同定如下约规……”。这是信地大队全体社员于1980年农历8月25日共同订立习惯规,侗语叫biacjiv。根据民族特点订立乡规民约,共同信守,作为国家法律补充,保持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无疑是很有意义

  • 标签: 从江县 侗语 寨门 社宰 民族特点 乡老
  • 简介:行政习惯在我国行政法学界是一个被学者们忽视了问题,然而,行政习惯却是行政法现象中一种客观存在,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它承担着对行政成文法弥补、与国际惯例接轨、行政自由裁量参考、行政管理新规则派生等功能。并指出,在我国行政习惯包括行政判例、行政裁例、行政案例、行政先例、行政伦理法等。

  • 标签: 行政判例 行政裁例 行政案例 行政先例
  • 简介:回族习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被回族穆斯林共同遵守行为规则总和。伊斯兰教经典对回族习惯形成起了主导作用,同时又吸收了汉族习惯某些成份,使回族习惯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婚姻、财产继承、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如何正确对待回族习惯、协调好国家制定法与其之间关系,直接影响到回族地区生活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多还原

  • 标签: 回族 习惯法 国家制定法
  • 简介:现代非洲在法律方面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各国仍普遍适用习惯,不少国家还保留或成立专门习惯法院或类似法院适用习惯,这与世界上其他大陆相比,是独一无二.因而,很有必要对非洲习惯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 标签: 习惯法 法律体系 非洲习惯法 概率 法律效力 表现形式
  • 简介:《圣经》要求善待贫民律法十分丰富。“摩西律法”由于有时内外有别,在犹太教具有一定民族狭隘性。耶稣言传身教突破了犹太教这种狭隘性,但因其强调对上帝信靠和对天国福乐期盼,具有较强彼岸性。《关于林木盗窃辩论》作为青年马克思《莱茵报》时期重要法学评论之一,其“穷人习惯”思想是从法学角度对犹太基督宗教善待贫民律法和文化传统扬弃,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此阶段剧变中宗教思想观念。

  • 标签: 善待贫民 青年马克思 穷人的习惯法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 简介:高其才之文以一个至今仍保持相对独立和自身文化传统古老民族为考察对象,通过大量实际调查和资料分析,对瑶族自成一统、至今存活社会生活习惯作了深入缜密梳理与分析,并由此得出精要却全面的概括,既可推之为史学之新知卓见,又可引之为现实法学思考之启示。然民主性、民族性、群体性等等究为何解?古老民族社会生活习惯与现今人社会或国家民主性、民族性和群体性等实质和生成是否有必然联系和偶合,它们是否还能光荣不光荣地存续,或在何种条件下方能实现这种存续?更可遥问者,人类社会之古今实际上是否在践行着一种命定生物进化轮回?诸如此类,皆当在此文阅读之联想中。

  • 标签: 瑶族 习惯法 人类社会 生活习惯 民族性 考察对象
  • 简介:[民间·民族习惯专栏主持人手记(八)]多年前,我指导法律硕士厉尽国同学以《法学研究中“民间”范式》为题,完成了他硕士学位论文,并受到答辩组全体成员一致称赞,无可争议地获得了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据我所知,这是我国法学界就民间作为法学研究范式问题所进行首次系统和专门论述。尽管在此前,梁治平、朱苏力、田成有等在他们论著中,也捎带着对这一问题做过一些论述,但并非专门就此问题而展开。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民间法 专栏 硕士学位论文 法学研究 法律硕士
  • 简介:一、问题提出习惯法定地上权是指先前建立在土地上建筑物与土地同属于一人,但因为买卖或者其他原因要归属于另外一个人情形下,为了建筑物持续利用而产生一系列问题。此课题看上去像附属次要问题,但其实是与民法基本体系紧密联系重要难题。为了明确习惯法定地上权意义及争论点,据如下案例加以说明:A只把其所有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中建筑物卖售给了B,并且办理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双方在买卖时未在建筑物撤离问题上另有约定。

  • 标签: 地上权 物权变动 所有权转移 使用借贷 租赁权 登记程序
  • 简介:目前国内习惯研究中存在着严重概念混乱,为澄清概念混乱,在习惯研究中应慎用“民间”概念,并应对习惯研究核心概念进行正确区分。立足于事实与规范二分研究立场,可将作为默会性知识习惯与作为事实性规范习惯进行区分。在理论上厘清习惯研究概念谱系,有利于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提供习惯识别标准和适用方法。

  • 标签: 习惯法 习惯 惯例 默会性知识 事实性规范
  • 简介:国际习惯作为国际最古老、最原始渊源,在国际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长久以来,对于国际习惯是否对新独立或新产生而被纳入国际社会中、未参与国际习惯形成过程国家具有拘束力始终存在争论。当然争论发生理论基础乃是在于对国际效力依据,或者更准确地说,对国际习惯效力依据理论认同存在差异。本文从对国际习惯基本认识入手,阐明目前国际法学界对国际习惯对新国家效力存在争论,进一步探讨导致争论出现理论根源,以期得出国际习惯对新国家效力初步结论。

  • 标签: 习惯法效力 习惯法新 国家效力
  • 简介:首先从凉山彝族婚姻习惯价值追求考察入手,进而分析影响彝族婚姻习惯价值追求因素,然后再以凉山彝族婚姻习惯为例逐步揭示民族习惯与国家法价值冲突,阐明二者进行价值协调意义、即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协调价值,并努力提出二者进行价值协调建设性建议。

  • 标签: 彝族 婚姻习惯法 国家法 价值协调
  • 简介:【摘要】文章以凉山彝族继承习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彝族继承习惯基本理念、制度基础、具体内容以及继承习惯合理性与滞后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彝族繁衍发展精神支柱及文化理念,更深层次认识彝族与诸多民族在婚姻、家庭、继承理念上共性与个性。

  • 标签: 习惯法研究 凉山彝族 彝族继承
  • 简介:<正>历史上,壮族人民诚实勤劳,尊老怜幼,注重礼节,崇尚信义,爱憎域明,而且蔚成风气,代代相传.固然,"衣服礼俗,非人之性也",可是"灵王好细腰,而民有杀食之饥也,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壮族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统一权威性权力机构,完善成文律令制度,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是怎样形成,社会又是靠什么来维持和稳定?笔者以为除了壮人生活环境基本上长期稳定不变外,重要还是传统社会规范在起作用.在此,本文拟就壮族社会习惯规略作探讨,妥否,尚求公论.

  • 标签: 习惯法规 壮族农村 壮族人 原始社会 社会规范 生活环境
  • 简介:法律人类学在西方兴盛,伴随着殖民运动层层推进,对象则是本国原住民与後发国族生活样态。其例如马林诺夫斯基教授对于南太平洋岛屿田野调查,呈现出是现代西方视野下异质文明马赛克,而以初民社会习惯”一言以蔽之。其後兴起各种研究,包括作为前期立法准备、对于民间“风俗习惯调查,统归于“习惯”或者“民间”名下,多半不脱此臼。

  • 标签: 习惯法 中国 马林诺夫斯基 现代西方 法律人类学 殖民运动
  • 简介:习惯是随着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并存,民族习惯其自身特有的情态仍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存续。为更好实现少数民族习惯现代化表述,进而在建立和完善法治化道路上,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国家法与民族习惯进行对话。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习惯提升制度认同、公众参与和自律秩序形成,从形成多元化治理秩序,推进法治建设,挖掘习惯作为第一性规则和法律原则构成形式来完成。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对国家制定法还是对民族习惯形成规律或对特定区域社会秩序来说,民族习惯仍具有存在必要。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立法权
  • 简介:壮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且具特色民族习惯体系,这其中刑事习惯在该法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位置,是我们研究、评价、继承壮族习惯重要方面。

  • 标签: 壮族 刑事习惯法 民族习惯法体系 法律史 中国
  • 简介:习惯概念和作用历来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要了解习惯需要从制定法和习惯关系着手,制定法并非如部分学者所主张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将制定法来源归结为习惯更为恰当,制定法则是在习惯基础上产生,制定法不能违背习惯.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习惯-直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当今社会,习惯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遵守习惯更有利于纠纷解决,习惯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习惯法 制定法 现实意义
  • 简介:<正>国际习惯入宪或通过判例确定其在国内效力成为各国普遍做法。而且,对国际习惯在国内适用大多采取了采纳方式。我国对于一些国际习惯具体规则,采取转化为国内方式。由于历史、政治、效力、认识等原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对国际习惯在我国国内适用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无论从法理因素还是从现实状况来分析,

  • 标签: 国际习惯法 国际法规范 国家主权 国际法学 奥本海国际法 法的效力
  • 简介:傈僳族习惯是我国少数民族习惯荟萃中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傈僳族基本处于“有夷话,无夷字”^[1]状况,有关傈僳族习惯史籍记载几乎付之阙如。从已有社会调查资料来看,傈僳族社会发育程度较低,长期以来由具有一定约束力、带有原始宗教色彩不成文习惯来调整傈僳族族群行为,并对社区秩序起到了有效调控作用。

  • 标签: 傈僳族 习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