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移植肾功能退恢复原因分析及护理。结论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最终使移植肾功能尽早恢复

  • 标签: 移植肾功能延退恢复 原因分析 护理?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32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血液透析护理、抗感染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用药指导。结果本次研究32例患者3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1例患者移植肾摘除。结论系统规范的全方位护理配合合理的治疗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肾移植术 移植肾工功能延迟恢复 护理
  • 简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属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必须依靠血液净化治疗过渡。本文将对DGF时血液净化方式、透析膜的选择、抗凝剂的应用以及血液净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等内容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血液净化
  • 简介:  目的研究影响本中心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寻找可能预测DGF发生的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GF的发生与受者术后体内容量指标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对t1/2(Scr)和术前肌酐、术前最近一周透析次数、术前透析时间(月)、年龄、术中平均动脉压、术后第一个24h尿量、术后第二个24h尿量、术后48h体重增加量、术后第1个和术后第2个24h每小时进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标签: 因素分析 延迟恢复 恢复相关
  • 简介:护理人员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密切观察及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直接关系到移植肾的存活率,尤其是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这一严重并发症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及时观察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参与了23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移植 肾功能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2018年 7月至 2020年 3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 4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 n=24)和实验组( n=24),所有病例均给予血液透析。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进行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进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功能延迟恢复 移植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5例DGF患者的进行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处理发现问题。结论在肾移植围手术期注意防止低血容量和低血压,早期进行血液透析、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感染发生、加强心理护理足提高移植肾DGF治愈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肾功能延迟恢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在治疗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中的应用。方法:分析了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36例DGF患者分别应用HDF(n=18)和血液透析(HD)(n=18)的疗效。结果:36例患者分别进行了152例次HDF和193例次HD,在HDF组低血压的发生率10.5%(16/152)明显较HD组21.8%(42/193)低(P〈0.01),DGF发生时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明显升高,14d后HDF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明显较HD组低(P〈0.05)。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时间分别是(16.3±9.1)d和(24.1±11.2)d,P〈0.05。结论:HDF在治疗DGF时血液动力学稳定,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透析 肾移植 急性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术治疗并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情况的60例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护理对策,总结护理方法。结果经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问题均得到改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DGF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后续治疗,因此,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肾功能延迟恢复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29例患者,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其中16例(A组)辅以每天应用前列地尔100μg,13例(B组)未应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在出现DGF后的透析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彩超的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I)及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B组)比较,前列地尔组(A组)透析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低(P〈0.05),但3个月内AR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静脉应用前列地尔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对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前列地尔 肾移植 肾功能延迟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中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的供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的327对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比较供者相关因素对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供者行后腹腔镜左侧供肾切取术263例,右侧供肾切取术64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淋巴漏百分比及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侧供肾切取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右侧供肾切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供肾动脉血管变异对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没有影响(P>0.05),供者年龄、供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及供、受者体重指数(BMI)差值与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6、0.002及<0.001)。多因素分析后,供肾GFR及供、受者BMI差值与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7及<0.001)。结论供者GFR及供、受者BMI差值是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肾功能检查 供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肾零点活检病理结果与肾移植术后并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采用零点活检病理结果评估供肾质量,并按照Banff 2013标准、Remuzzi评分及马里兰病理指数(MAPI)对供肾进行病理分级和评分。肾小球数量≥7个,小动脉数量≥2支为合格标本。根据受者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DGF,将其分为DGF组和非DGF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供肾肾小球硬化率、小动脉玻璃样变率、Banff 2013标准评分、Remuzzi评分和MAPI评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供肾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小动脉内膜纤维化增厚、小动脉管壁透明样变、肾小管损伤/坏死及肾小球内微血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供肾零点活检病理结果与DCD肾移植术后并发DGF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133例受者,其中DGF组26例,DGF发生率为19.5%,非DGF组107例。133例合格肾穿刺标本中,平均获得肾小球数量(13±5)个,中位肾小球硬化率5.8%(0~13.3%),中位小动脉数量5支(3~6支),中位小动脉玻璃样变率0(0~11%),肾间质纤维化占47.4%(63/133),肾小管萎缩占48.1%(64/133),小动脉内膜纤维化增厚占58.6%(78/133),小动脉管壁透明样变占36.8%(49/133),未见肾小球内微血栓,所有供肾均合并不同程度肾小管损伤/坏死。两组受者供肾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小管损伤/坏死以及Remuzz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7.92和16.81,Z=-2.02,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损伤/坏死是肾移植术后并发DG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供肾零点活检病理学评估对于预测肾移植短期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在供者维护和器官保存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造成肾小管缺血/坏死,以降低DGF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零点活检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肾综合征是晚期肝病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此而引发的少尿性肾衰也是导致肝移植手术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围绕近年来在肝肾综合征病理生理和治疗预防措施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讨论,旨在挺出肝移植受体术前肾功能的评价标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肝移植围术期的肾损害,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肝移植 围术期 肾功能 维护 病理生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供者血液中新型生物标物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关系,及其预测DGF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进行肾移植术的受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收集获取供者器官前12 h内的血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供者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肾脏损伤因子-1(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等4个新型标志物。将受者按照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和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EGF)组,分别计算两组供者4种新生物标志物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阳性界值,计算供者血液新型标志物预测DG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70例受者,术后发生DGF(DGF组)8例,DGF总体发生率为11.43 %。DGF组供者血NGAL浓度为(521.01±132.84)ng/ml,EGF组为(299.99±100.03)ng/ml(P<0.001),当NGAL浓度>425.15 ng/ml时,其预测DGF的敏感度为87.5 %,特异性为90.3 %,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DGF组供者血IL-18浓度为(14.10±12.36)ng/ml,EGF组为(4.61±1.83)ng/ml(P=0.0475),当IL-18浓度>5.345 ng/ml时,其预测DGF的敏感度为100 %,特异性为64.5 %,AUC为0.914。两组供者间血L-FABP、血KIM-1均无明显差异。而供者血肌酐诊断DGF的敏感度为62.5 %,特异性为75.8 %,AUC为0.692。结论供者血NGAL和IL-18浓度的升高用于预测肾移植术后DGF优于供者血肌酐水平,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 供者 NGAL L-FABP KIM-1 IL-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移植术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评价指标价值及其预测肾移植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肾移植患者68例,按肾移植术后DGF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61例)和DGF组(7例)。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3、5、7、9、14、21、28天采血,放免方法检测血清EPO水平。术后常规检测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免疫抑制药物浓度等指标。结果DGF组和正常组之间,每一项观察时间点的EPO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均明显高于DGF组(P<0.05)。肾移植术后正常组的贫血好转的时间、程度和速度明显优于DGF组。EPO水平与贫血不呈平行关系,血红蛋白的升高,明显滞后于EPO的恢复。结论EPO在肾移植术后变化较大,并且检测结果与发生DGF的时间相对应,与正常恢复患者间有明显差异。提示EPO有可能成为诊断DGF的标记物。

  • 标签: 肾病 肾移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