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炎症反应和组织降解的生化递质在根性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机械压迫、化学性神经根炎症,自身免疫反应在神经根病变中的机理及非手术治疗根性痛的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根性疼痛 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疗法对颈椎病神经疼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79例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0例和39例。观察组选择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推拿疗法治疗,对不同治疗后的颈椎功能和疼痛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和疼痛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功能和疼痛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患者经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手段。

  • 标签: 针灸 颈椎病 神经根 疼痛 牵引 颈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疗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240例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4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能够收获显著疗效,并且减少治疗时间,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神经根性疼痛 针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应用于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36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治疗以及针灸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情况均较重(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提升,且疼痛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灸治疗方式应用于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患者之中,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经治疗后,患者颈椎恢复良好,疼痛改善,因而可以将该治疗措施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颈椎病 神经根性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26例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主要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患者给予神经妥乐平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给予脱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得分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10d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神经根性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妥乐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根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7月本院接收的3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148例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15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疼痛数字量表评分(NR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医学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神经根型颈椎病 护理满意度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髓白介素33(IL-33)在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性疼痛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IL-33重组慢病毒高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建立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手术部位。建模后第3天,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四组分别鞘内注射感染增强液10 μl、空载慢病毒10 μl、IL-33重组慢病毒混合液5 μl+感染增强液5 μl、IL-33重组慢病毒混合液10 μl,于建模前1天和建模后第1、3、5、7、9、11、13、15、17、19、21天检测各组大鼠术侧50%缩足阈值(50% PWT),并在建模后第12天检测脊髓IL-33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模型组和空载慢病毒组大鼠脊髓IL-3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而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脊髓IL-3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空载慢病毒组显著下降(P<0.01)。建模后,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术侧50% PWT较建模前1天均明显下降(P<0.01)。建模后第9~21天,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术侧50% PWT较模型组和空载慢病毒组显著升高(P<0.01)。大鼠脊髓腰段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脊髓背角中的IL-3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鞘内给予IL-33重组慢病毒5 μl或10 μl均可显著下调脊髓背角中IL-33蛋白的表达。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可致大鼠脊髓的IL-33表达上调,参与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性疼痛,白介素33 脊髓背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用针灸治疗的效果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84例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42例,用常规物理疗法,观察组42例,在参照组基础上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DI指数比参照组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参照组少,有差异(P

  • 标签: 针灸 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可靠的颈后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颈后路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颈后路组于颈椎后路行部分椎板切除+颈5、颈6神经根性撕脱术;假手术组仅行部分椎板切除并暴露颈5、颈6神经根。术前和术后检测大鼠患侧肢体机械刺激痛阈值、冷刺激痛阈值。术后第31天,取大鼠颈髓损伤节段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颈后路组大鼠患肢机械诱发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并趋于稳定,术后第19天开始下降,并于术后第22天开始出现阳性表现(P<0.01);冷刺激诱发痛于术后第22天开始出现阳性表现(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结果:术后第31天,颈后路组大鼠脊髓损伤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标志物(Iba1)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颈后路臂丛颈5、颈6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可以模拟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臂丛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臂丛 动物实验 神经病理性疼痛 部分椎板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的作用效果,并评估其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需要接受硬膜外麻醉患者30例,随机设为对照组15人和实验组15人,实验组在手术后联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对照组使用一般止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后根痛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根性疼痛的发生率以及疼痛的强度皆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恢复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1),在血糖水平的比较上,治疗前与治疗后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的作用效果明显,不引起血糖的增高。

  • 标签: 曲安奈德 镇痛液 硬膜外麻醉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牵拉纵向技术对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用。方法: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进行观察,观察组采用传统牵拉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牵拉纵向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患者NPQ、VAS、JOA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牵拉纵向技术,神经根性颈椎病,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由对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CSR)现有的临床研究进展的分析,明确实现CSR临床治疗的疗法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针对CNKI等相关数据库近些年有关中医针灸推拿治疗CSR文献的检索,归纳与整理相应的治疗方法。结论:虽然使用针灸推拿来实现CSR临床治疗的方法相对较多,然而在统一性以及规范性方面有待提升。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推拿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行硬膜外麻醉置管或穿刺时因多次刺激神经

  • 标签: 复合镇痛 奈德复合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健侧颈7移位术治疗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对16例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改良健侧颈7移位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将健侧颈7前股外侧束经游离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患侧上干前股;将健侧颈7后股的一束纤维,经尺神经手背支游离移植修复患侧肩胛上神经;健侧颈7后股大部与带血供的患侧尺神经远端缝合。Ⅱ期:患侧尺神经远端移位正中神经远端。结果16例患者随访20~45个月,平均32个月。依据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评定标准:冈上、下肌肌力恢复达M3及以上8例,M2 6例,M0~M2 2例。肱二头肌肌力M3及以上11例,M2 5例。屈腕、屈指肌力M3及以上9例,M2~M1 7例。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恢复达S3 6例,S2~S1 10例。结论对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改良健侧颈7移位术,可以充分发挥健侧颈7的动力储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臂丛 神经移位 健侧颈7神经根 膈神经 副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在治疗臂丛根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7年6月,治疗臂丛根性损伤患者8例,男7例,女1例,年龄21~55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摩托车祸伤2例,电动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2例,爆炸伤1例;臂丛损伤类型:全臂丛根性撕脱5例,第5、6颈神经根性撕脱2例,第5~7颈神经根性撕脱1例;左侧3例,右侧5例。8例患者术前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肌电图、MRI)诊断为臂丛根性撕脱伤,并于手术中证实,手术时间为伤后25 d~6个月,平均3个月。对8例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患者采用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以恢复其肩关节外展功能。术后4周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出院后患者通过门诊及微信进行随访。结果术后8例获得12~26个月的随访,术后2~5个月受区肌肉均可记录到新生电位,末次回访,肩外展功能恢复至55°~65°,冈上、下肌肌力M4为5例, M3的3例,动力神经供区未明显出现运动功能受损表现。结论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可取得较稳定、可靠、快捷的疗效。

  • 标签: 臂丛 副神经 后入路 神经移位 肩胛上神经 根性撕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穴电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的显效时间。方法:观察对象为抽取我院收治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90例,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5例。给予常规穴位针刺并使用电针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给予“四穴电针”治疗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及患者的疼痛显效时间。结果:在接受了“四穴电针”治疗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疼痛显效时间明显更短,且JOA评分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穴电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效果上结果比较满意,显效时间更短,更快的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提高患者腰部功能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根性疼痛 JOA评分 四穴电针 腰部功能
  • 简介:人的大脑组织由两类细胞组成,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胶质细胞占90%。过去认为,大脑中只有神经元具有传递与处理信息的功能,而胶质细胞只对神经元起营养支持作用,没有传递与处理神经信号的作用。近年来,此项观点已受到科研新进展的不断挑战。传统观念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疼痛 信号传导 营养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