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简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胶质综合诊治中心于2011年成立.是东北地区首个针对胶质的多学科综合诊治中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是东北地区最早的由国务院批准的神经外科博士生培养单位,50余年的发展使我们形成了一支以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为依托的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医疗队伍。目前我科是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吉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吉林省神经外科质控中心、吉林大学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吉林大学重点培育专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点发展专科。我科在显微手术切除位于脑干、松果体区、岩斜区、海绵窦内及脊髓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推广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术中麻醉唤醒等新技术改善脑功能区肿瘤的手术效果;整合神经影像、肿瘤放疗、化疗、核医学及光动力治疗等技术.提高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二、软硬件条件(一)神经外科胶质综合治疗中心的人才梯队

  • 标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胶质瘤综合诊治中心 简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脑胶质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外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出现较少、复发率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脑胶质安全有效,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显微外科 脑胶质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病例总数40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随机数字分成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方法)和观察组(神经外科显微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疗效率更高(P<0.05),手术用时、术后恢复时间更快(P<0.05),随访一年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方法治疗脑胶质能提高切除率和疗效,降低复发率,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脑胶质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及功能磁共振辅助下,局限性脑干胶质的显微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局限性脑干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病变均位于脑干,在术前功能磁共振、术中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胶质Ⅰ-Ⅱ级7例,Ⅲ-Ⅳ级11例。肿瘤位于脑桥14例,位于延髓3例,位于中脑1例。肿瘤近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9例患者较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好转,6例患者较术前无明显好转,3例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平均随访26个月,随访期内2例位于脑桥的Ⅳ级胶质患者肿瘤分别于术后8个月及14个月时复发。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及功能磁共振辅助能明显提高局限性脑干胶质显微外科治疗的切除率,有助于安全并最大限度的切除脑干胶质,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脑干胶质瘤 显微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神经电生理监、功能磁共振和术中导航的辅助下,局限性脑干胶质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局限性脑干胶质患者的对应临床资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回顾,这些患者病变的部位均是脑干,在手术之前,需要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和术前功能磁共振的辅助,进行显微外科的治疗研究。结果胶质Ι—Ⅱ级有7例,Ⅲ—Ⅳ级的有11例。肿瘤是位于延髓的有3例,位于脑桥的有14例,位于脑中的有1例。肿瘤患者中,全部切除的有12例,仅仅是部分切除的有6例。有9例患者相对于术前来说,神经功能障碍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有6例患者是没有任何好转的,有3例患者已经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性损害。在随访的26个月内,有2例患者是脑桥Ⅳ级的胶质,在手术之后的14个月和8个月内已经出现了复发的现象。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功能磁共振和术中导航可以提高局限性脑干胶质的切除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将脑干胶质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间。

  • 标签: 局限性脑干胶质瘤 显微神经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胶质切除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谵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ICU的286例成年脑胶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第1~3天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谵妄评估,每日2次,同时采集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早期临床资料以及神经外科专科资料作为与发生术后谵妄可能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于术后1~3 d内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7.8%(108/286)。术后约束(OR=4.02,95%置信区间:1.03~17.50,P=0.021)、肿瘤体积(OR=1.19,95%置信区间:0.82~1.71,P=0.044)、肿瘤部位(OR=2.01,95%置信区间:1.03~3.95,P=0.026),以及术前中线移位(OR=1.16,95%置信区间:0.29~4.58,P=0.032)为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胶质切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术前影像学提示肿瘤体积大、位于额叶以及术前中线移位的患者可能是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意识到约束对于谵妄发生的危害,进一步优化术后护理策略。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神经外科 脑胶质瘤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胶质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神经外科胶质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有效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出院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查和总结,明确相关出院准备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得分为(162.83 ±29.69)分,相关影响因素从平均得分由低到高的次序分别为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之后的应对能力,自身年龄,家庭到医院的距离切除程度,放疗时间等相关内容, 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胶质患者来说,在出院准备度方面不够理想,在具体的准备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体现出精准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准备度,同时要明确各类影响因素,然后进行应对和处理,进而为患者准备度的提高和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提供必要支持。

  • 标签: 脑胶质瘤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视神经胶质(ONG)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低级别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其分为散发和1型神经纤维病(NF-1)相关的ONG。由于ONG与视神经的紧密关系,在诊疗上存在其特殊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磁共振成像和CT等影像检查。ONG应与神经鞘脑膜、视神经炎、视神经转移等疾病相鉴别。患者初诊时,可以暂行随诊观察治疗,密切关注患者视力、视野改变;当病情进展时,才需干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ONG的首选手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分子靶向治疗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ONG药物治疗的有力补充。当化疗不敏感或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放射治疗(放疗),但仅推荐对7岁以上患者进行。当患者视力损伤严重、突眼明显影响外观或发生暴露性角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NF-1患者存在肿瘤易患性,因此NF-1相关ONG患者的化疗方案和放疗时机与散发ONG患者存在不同,其化疗方案应考虑到药物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的风险,放疗时机应在10岁以后。期待进一步的ONG临床研究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带来更多参考。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在脑胶质病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 3 月至 2020年 10 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神经胶质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8.00%显著低于对照组 20.00%(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降低神经胶质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胶质瘤 应用效果
  • 简介:1992年8月美国FDA批准了一项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直接导入恶性脑肿瘤的l临床治疗方案,这是最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胶质进行的治疗实验,RichardStone称之为分子外科治疗[1].即通过导入外源性目的基因或效应分子至靶细胞并使之表达或用反义DNA、RNA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来治疗疾病[2].1992年,Martuza首次在神经系统内用分子工程技术改变靶细胞的核酸或其他分子的结构以改变其功能.

  • 标签: 胶质瘤 分子外科治疗 脑肿瘤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丘脑胶质位于脑深部,毗邻下丘脑、内囊、第三脑室等重要结构,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手术操作复杂、临床治疗困难.是神经外科比较棘手的疾病。现有手术入路包括经额、经顶、经颞、经顶枕脑室丘脑肿瘤切除术,经胼胝体前部、胼胝体后部脑室丘脑肿瘤切除术.经胼胝体穹窿间丘脑肿瘤切除术,经侧裂丘脑肿瘤切除术和经幕下小脑上丘脑肿瘤切除术等。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情况加以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丘脑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脑胶质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丘脑局限性肿瘤的手术方法、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肿瘤位于右侧丘脑11例,左侧9例;内侧15例,枕部5例。采用经顶枕穿皮质入路11例,经后纵裂穿前楔叶入路9例。结果肿瘤手术全切6例(30%),大部切除率为11例(55%),部分切除率为3(15%)。出院时稳定、好转者14例(70%),恶化及出现新体征者6例(30%)。结论对于丘脑的局限性肿瘤,尤其是肿瘤位于其内侧或后部者,可行手术切除。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丘脑
  • 简介:神经胶质临床少见,约占脑部肿瘤的0.5%,以儿童期发病为多见,大部分视神经胶质发生于20岁内[1].本文收集山东省肿瘤医院自1994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病理及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 CT MR 诊断
  • 简介: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由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史玉泉教授于1953年创办,是我国南方最早建立的神终外科2008年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了脑胶质亚专业组。2011年11月在周良辅院士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华山胶质小心。目前,年手术胶质1500余例。

  • 标签: 华山医院胶质瘤中心 临床 诊断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精准神经外科理念的发展及相关技术平台的建设对我国脑胶质外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0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医学和理工学科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不断整合新的成像和导航手段,并积极进行临床转化研发与实践,使精准神经外科经历了从单纯解剖导航的“初创时代”,到基于多模态导航和术中MRI的“精准神经外科1.0”时代,再到信息化、体系化升级的“精准神经外科2.0”时代。我国学者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人工智能深度机器学习、多模态图像实时融合导航手术、光学成像、靶向分子影像等前沿技术将协同推动脑胶质外科的发展,引领“精准神经外科3.0”时代的到来。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 精准治疗 术中影像 多模态神经导航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神经节细胞胶质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预后均良好,均无癫痫再发作及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后较好,术中神经导航、皮层脑电图、术中超声等多种技术手段,是外科手术全切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儿童视路胶质是原发于视觉通路的低级别胶质,其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异较大。目前,国内外对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争议,低龄儿童的化疗和年长儿童的放疗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保护患儿的视力和视野不受损伤,术中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会牵拉甚至损伤视觉纤维。因此,临床不应盲目追求肿瘤全切除,应在保护视觉纤维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后续再辅以放、化疗控制残余肿瘤,在保障患儿较长生存期的同时减少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