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识别不同类型脊髓神经参与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我们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脊髓片,进行形态观察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表明荧光标记神经为中小型中间神经,其胞体位于脊髓中央灰质第VII层、VIII层和中央管细胞群(X层),其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63.5±1.5mV,这些神经没有自发放电,但当一个去极化电流脉冲注入细胞可引起神经的兴奋,发放动作电位,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发放动作电位的频率也增加,部分神经表现出L型钙通道电流,这有助于理解脊髓中间神经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脊髓中间神经元 运动调节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病(MND)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分别对50例MND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神经传导速度(NCV)被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中EMG失神经电位65.0%,轻力时限增宽62.5%,振幅增高52.8%,大力单纯或单混相60.0%;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71.5%;F波出波率下降24.7%,F波增高26.0%;H波增高25.0%;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降低27.3%,运动神经传导(MCV)减慢2.5%,感觉神经传导(SCV)减慢0.6%,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降低2.0%.结论:EMG对MND患者下运动神经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MEP对MND患者上运动神经损害有诊断价值;F波、H波对MND患者上下神经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可作为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NCV测定帮助鉴别诊断.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
  • 简介:目的:研究氧化槐定碱对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调亡的影响。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为研究对象建立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Hoechst33342和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术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化学比色法测定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8的活性,免疫蛋白印迹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ytochromeC、Caspase-3、Bcl-2、Bax和PARP-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损伤组Hoechst33342和TUNEL染色法显示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8活性显著提高;CytochromeC、Caspase-3、Bax和PARP-1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上调,Bcl-2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下调,Bcl-2/Bax比率也明显下调。与损伤组比较,氧化槐定碱治疗组(20、5、1.25mg/L)可显著改善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抑制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8的活性。氧化槐定碱治疗组(20mg/L)可明显抑制CytochromeC、Caspase-3、Bax和PARP-1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使Bcl-2/Bax比率上升。结论:氧化槐定碱通过抗凋亡作用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氧化槐定碱 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抗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对其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I组、CCI+毁损组。用CB-HRP追踪标记远位触液神经,以经典的CCI为疼痛模型,同时利用红藻氨酸毁损远位触液神经,用PWT和PWL测定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行为学表现。结果CCI模型建立后的第1、3、7、14天,与CCI组相比,CCI+毁损组的行为学评分PWL和PWT值明显降低(P<0.05);CCI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毁损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可增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达,提示这些神经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及调控。

  • 标签: 远位触液神经元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 简介: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SD大鼠大脑皮质体外培养神经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胚胎,取其大脑皮质后,对神经进行原代培养,随机分为3组,其中灯盏花素组加入10g/L灯盏花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又分为24h、48h亚组。对24孔板中各组细胞各时间点采集图像,之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AmRNA的表达变化。对96孔板中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检测神经生长活力。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数、胞体面积、突起长度及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正常组及对照组均有随时间点延长,3个指标均上调(P0.05),灯盏花素组各时间点较正常组和对照组上调(P〈0.05)。提示灯盏花素促进SD大鼠脑源性神经的存活、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发挥作用。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灯盏花素 神经元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 简介:烯醇化酶同工酶均为胞浆二聚体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代谢中,催化2一磷酸甘油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γ3种亚基组成。而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神经内分泌细胞的γγ型,被命名为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经研究证实,NSE的释放量与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阐述了N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出血 脑缺血缺氧 脑梗死
  • 简介:近年来人们十分热衷对镜像神经系统的研究,最新研究趋势是探究μ节律与镜像神经系统活动功能的关联,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μ波抑制是代表高级神经活动标记的重要指标。文章首先介绍了μ波抑制机理,强调了μ波抑制功能概念的飞跃,综述了μ波抑制在三个方面(动作、语言认知、以及高级社会功能)作为镜像神经活动的证据,最后总结与展望μ波抑制对心理与行为困难的矫正的应用。

  • 标签: μ波抑制 镜像神经元 行为与心理 高级的社会功能 训练与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差异及联合检测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同期到我院治疗的12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者用化学发光法对研究对象的ProGRP及NSE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较,P<0.05,A组与C组相比较,P<0.05,ProGRP及NSE单独检测对于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度方面相比较(P>0.05)。ProGRP与NSE两者进行联合检测与ProGRP、NSE单独检测敏感度相比较,(P<0.05)。结论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度检测来说ProGRP与NSE单独检测差异无显著性,但是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阳性率。

  • 标签: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 简介:利用参数互异的Fitzhugh—Nagumo神经构建了含耦合时滞的无标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提出研究参数异质性和耦合时滞影响下神经网络的共振动力学.结果发现,当耦合项中不含时滞时,适中的参数异质性能够使得神经网络对外界弱周期信号的响应达到最优,即适中的参数异质性能够诱导神经网络的共振响应,而且异质性诱导共振对耦合强度具有鲁棒性.更重要的是,耦合时滞对参数异质性作用下神经网络的共振特性也有着显著性影响.当时滞约为信号周期的整数倍时,神经网络能够周期性地出现共振现象,即适当的耦合时滞能够诱导神经网络的多重共振,而且这种现象在异质性参数的适当范围内都能明显出现.

  • 标签: 共振 异质性 时滞 神经元网络 谱放大因子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先天性肠神经发育不良症B型患儿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Soave术和Duhamel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受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的B型肠神经发育不良患儿的随访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辅助下Duhamel术(直肠后拖出术)28例,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直肠内拖出术)34例。入选的62例患儿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结果、直肠黏膜活检、术中快检和术后病检报告。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便频率、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腹腔镜Duhamel术和腹腔镜Soave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频率比较:腹腔镜下Duhamel术患儿术后2周内排便频率平均8次/d,明显少于腹腔镜下Soave术的15次(P<0.05);恢复到正常排便频率(1~2次/d)时间比较:腹腔镜下Duhamel术平均为(3.5±0.5)个月,腹腔镜下Soave术平均为(6.7±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Duhamel术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例(3.6%),污粪1例(3.6%),粪石1例(3.6%);腹腔镜下Soave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4例(11.8%),吻合口狭窄1例(2.9%),便秘复发2例(5.8%),污粪1例(2.9%)。肛周湿疹的发生率:Soave术组明显高于Duhamel术组(41.2%VS7.2%)。58例术后获功能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6个月(2个月至8年)。接受腹腔镜下Duhamel术的患儿其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5.2%,腹腔镜下Soave术为8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肠次全切除的B型肠神经发育不良患儿,腹腔镜下Duhamel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低于Soave术式,腹腔镜下Duhamel术后近期排便频率少,且排便频率更快恢复正常,肛周湿疹发生率低。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结肠 外科手术 肠神经系统/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1)在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的时序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NOS1在0月、3月、6月、12月、24月和120月龄的扬子鳄大脑皮质中的定位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0月期扬子鳄大脑皮质区分子层未见有荧光反应,而外网状层、细胞层、内网状层均有NOS1阳性荧光反应,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皮质区增厚,分子层有阳性荧光反应,主要表现在细胞层中NOS1阳性荧光反应增强。到120月龄,NOS1阳性荧光在细胞层集中,黄绿色明亮荧光增多,并有荧光尾线伸出,外网状层、内网状层均增厚。在各年龄期,血管周围可见黄绿色荧光反应。通过对其表达的荧光密度图像分析得出各年龄段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结论:NOS1参与了扬子鳄大脑胚后生长发育。

  • 标签: 扬子鳄 大脑 胚后发育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是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NSE、S100蛋白水平,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E水平、S100B蛋白水平对照组、尤瑞克林组治疗前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天后二者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尤瑞克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够减轻脑缺血及再灌注的损伤,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体外培养原代脊髓神经细胞的方法,为研究脊髓损伤及修复的分子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将妊娠15d的孕鼠处死后取出胎鼠脊髓,分离出神经细胞作为原代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特征,并采用DAPI和NSE双重染色对所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胎鼠脊髓神经细胞在体外培养生长好,纯度高,经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细胞荧光染色符合神经细胞特点。结论:采用该实验方法进行脊髓神经细胞培养方法简便,纯度高,能满足各种神经科学研究的需要。

  • 标签: 体外培养 原代脊髓神经细胞 脊髓损伤及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瘤(NB)骨髓侵犯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对20例骨髓涂片拟诊并最后确诊的N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儿中,年龄<5岁者占78.0%,以中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血涂片中可见瘤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明显活跃占78.6%,其中NB细胞占20%~76%,可见到以原始未分化阶段为主的NB,71.2%的病例骨髓涂片中可见到成团NB细胞呈花瓣型排列。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在骨髓涂片中找到NB细胞并呈花团排列的NB细胞团,对NB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可确诊。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涂片 形态学
  • 简介:肾上腺神经细胞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我单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细胞瘤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32岁,因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余天前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偶有双侧腰背部不适,无尿频、尿痛、尿急,无血尿、脓尿。查体:血压119/76mmHg,辅助检查:皮质醇、醛固酮及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未见异常。EKG

  • 标签: 神经节细胞瘤 肾上腺切除术 右侧肾上腺 苦杏仁酸 脓尿 非功能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细胞瘤不同病例的误诊过程,达到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采用本组病例回顾性分析,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应用现有的检查手段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结果使此类患儿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小儿 神经母细胞瘤 误诊
  • 简介:背景:目前的研究表明,从胚胎大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神经细胞在胶原蛋白凝胶中可增殖并分化为神经、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目的:观察神经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45只SD大鼠制作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造模1周后,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皮质后部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细胞悬液,联合组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细胞结合胶原蛋白悬液,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8周,3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且联合组移植后8周BBB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移植后1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均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及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大量Bax阳性细胞;随时间的推移,3组Bax凋亡蛋白阳性细胞、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且移植后8周联合组、细胞移植组Bax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高于模型组(P〈0.05),此时3组均无凋亡细胞。表明神经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可抑制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组织工程神经材料 胶原凝胶 神经干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骨髓、脂肪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易取材、更为原始,并不受伦理、法律的限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最具治疗潜力的细胞来源之一。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潜能。方法:采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诱导前后神经细胞标记蛋白巢蛋白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结论:形态学观察经诱导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球改变;免疫荧光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均可检测到神经细胞标记物巢蛋白,并可进一步分化表达神经标志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蛋白、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可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神经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 标签: 干细胞 脐带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诱导分化 神经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细胞瘤(O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病理诊断为ONB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光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患者以鼻腔肿物就诊,病理确诊ONB,免疫组织化学CD56(+)、Syn(+)、CgA(+)、NSE(+)。结论ONB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ONB以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行术后放疗为原则。

  • 标签: 鼻腔肿瘤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拮抗人舌癌细胞SCC9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蛋白对人舌癌细胞SCC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及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RT-PCR)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检测小分子肽ATWLPPR(A7R)对SCC9细胞NRP-1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拮抗NRP-1蛋白后对SC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A7R拮抗后SCC9细胞NRP-1的mRNA水平下降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下降,同时对SCC9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而对SCC9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外源性拮抗NRP-1可促进SCC9细胞凋亡。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 1 拮抗 舌癌 细胞凋亡 NR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