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根据临床分组特征,进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证素辨证学,初步分析福州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的特征,为中医辨证标准化和客观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以住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四诊信息,运用证素辨证学,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位涉及肺、表,脾、胃、肾、肝、胆、心、心神。病性证素涉及痰、热、寒、湿、燥、饮、暑、脓、外风、气滞、气虚、阴虚、阳虚、阳亢、血虚、血热、血瘀。常见证素组合有痰热壅肺、阴虚肺热、湿热蕴肺、外邪袭表等,其中以痰热壅肺为基础证,多兼夹阴虚、湿阻、外风等。结论老年人更容易患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肺、表,病性证素主要为痰、热、阴虚、湿、外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基础证痰热壅肺,主要治法宜清热化痰,宣肺解表。但同时也应注意其兼夹证的治疗。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证素 特征
  • 简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虽然强杀菌、超广谱抗菌药物不断问世,CAP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受损宿主增加、病原体的变迁和抗生素耐药性的上升,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药学服务 血药浓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老龄化,免疫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耐药率上升,CAP面临很多问题,分析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121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老年CAP患者的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营养不良、糖尿病疾病最为常见。入院后做痰培养102例,送检率为84.2%,检出病原菌38株,检出率为37.2%,其中肺炎克雷白菌19株,铜绿假单孢菌7株,大肠埃希菌6株,肺炎链球菌6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结论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是老年人CAP特点之一。

  • 标签: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诊治提hiI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诊治中应用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方法住院患者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诊断肺炎,根据卫生部制定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路径疗程进入路径,并将临床路径表,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路径评分表,临床路径满意度调查表附在病例中,定期进行评估及数据分析,不断改进,以我院呼吸内科住院CAP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路经应用前,收集住院CAP患者100例,平均年龄60+-1岁,应用临床路径后连续收集住院CAP患者100例,平均年龄60+-1岁。结果临床路径应用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路径应用组初始治疗72小时有效率,24小时病原学采集率(90%)较对照组采集率(40%)等有显著提高,临床路径应用组病死率,30日再住院率(0%),平均住院费用等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AP药物规范化治疗明显提高。结论在CAP住院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诊疗活动可显著改善医疗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路径 平均住院日 病原学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来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80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与细菌的清除情况上均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的效果要略好于对照组。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疾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注射液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施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发率。

  • 标签: 获得性肺炎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66例老年CAP.结果老年CAP危险因素多、基础疾病多70%;临床特征不典型发热占40%~50%,咳嗽不剧烈,无明显咳嗽者20%,肺部无干湿性罗音者25%,血白细胞不升、仅中性粒细胞偏高者48%,表现神经系统症状12.05%,消化系统症状9.64%;G-杆菌感染率75.61%,6种G-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结论老年CAP临床特征不典型;致病菌多为耐药的条件致病杆菌;治疗除选择敏感的抗菌素外,还要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征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观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成年患者240例,年龄18-90岁,入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的成年CAP诊断标准,无心、肝、肾、造血系统合并症,随机分为两组I组(治疗组)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18例;II组(对照组)112例头孢替唑钠注射液,两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寻找本地区CAP治疗的痊愈率,有效率,选择副作用少,而且价格便宜耐药性低的抗菌素。

  • 标签: CAP的临床经验治疗研究 两组比较 高效低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真菌病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的23例社区获得性肺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诊断和治疗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中10例无明显基础疾病,13例患者存在导致免疫下降的基础疾病诱因。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以咳嗽、咳痰及咯血多见。胸部CT表现以肺内空洞伴球形阴影者多见。23例中19例有明确的微生物学或病理学依据,4例为临床经验性诊断。16例患者经手术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84.2%)。但两性霉素B治疗后出现了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真菌病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增强对该疾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应反复多次痰病原学检查,及早行有创的侵入性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灶特点,合理采用手术和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肺真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于诊断为CAP的152例患者留取呼吸道标本(痰或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血清学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尿抗原测定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152例CAP患者中73例病原体检出阳性,其中细菌培养阳性51例,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阳性22例。结论CAP的病原体中细菌仍是主要病原体,但是非典型病原体发病率正逐步上升。

  • 标签: 肺炎 社区获得性
  • 简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儿童重症肺炎,其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如何早期将重症肺炎患儿识别出来,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这是临床工作者在治疗重症肺炎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各国有关儿童肺炎的防治指南不断推出,我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管理指南已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

  • 标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肺炎 诊治 中华儿科杂志 重症肺炎 肺炎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的致病菌及药敏情况,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2~12月90例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的病原体和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一肺炎诊断18例,有基础病或并发症72例;患者治愈率60.0%,好转率27.8%,病死率12.2%。检出病原体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50.4%,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19.7%,肺炎支原体占7.6%,真菌占15.4%,巨细胞病毒占6.9%;共培养出致病微生物17种,包括78株细菌和12株真菌,其中G+球菌23株(19.7%),G-杆菌59株(50.4%)。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肺炎支原体、真菌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增多的趋势,对传统第一线抗生素耐药多,敏感的多为合成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万古霉素、氨基糖甙类、莫西沙星和泰能显示较高的药物敏感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应有效、合理地用药,尽早明确致病微生物,一旦致病微生物明确,马上针对性药物治疗。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抗生素 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院的7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400mg,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400mg,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和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和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中,患者对两者的耐受较好,安全性相当。结论莫西沙星治疗CA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莫西沙星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记录138例老年SCAP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电解质(钠、钾、钙、氯)、血气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营养支持治疗情况等。结果138例老年SCAP患者中死亡32例(23.2%)。老年SCAP患者的预后与性别、伴有糖尿病、贫血无相关性(P>0.05),而年龄≥75岁、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感染性休克、留置导尿管、电解质代谢紊乱、心功能不全、住院时间延长、氧合指数明显下降、未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未早期应用广谱强效抗生素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75岁、伴有COPD、感染性休克、留置导尿管、电解质代谢紊乱、心功能不全、住院时间延长、氧合指数明显下降、未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未早期应用广谱强效抗生素的老年SCAP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临床对此类患者应加强监护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比对照组少(p<0.05)。而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不但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患者的治疗花费,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 住院天数 治疗费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阿奇霉素在社区医院中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在社区医院住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吸氧、止咳、化痰、退热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对照组应用头孢替安,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12.5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社区医院中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是社区医院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药物。

  • 标签: 阿奇霉素 头孢替安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年我院加入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与2010年对照组患者临床数据的回顾性分析,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占比、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五个方面,评价基层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路径实施后的临床获益。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基层医院 临床路径 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