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冲式全自动泵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病例选取时间:2022年3月到2023年6月,共计100例;分析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脉冲式全自动泵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程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脉冲式全自动泵的使用更好保证了硬膜外麻醉效果,促进了产妇生理疼痛感的有效降低,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 硬膜外分娩镇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期间给予患者实施蛛网膜下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选择88例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为硬膜外阻滞,观察组为蛛网膜下阻滞后硬膜外阻滞,两组均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对比镇痛的效果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T1~T4三个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分娩方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镇痛期间给予产妇蛛网膜下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阻滞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 分娩镇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某医院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选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抑郁、睡眠、术后镇痛认知能力、疼痛持续时间、镇痛需求量、出院时间及术后镇痛使用率。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6%,高于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病人 术后使用 止痛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胸外科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用对照研究,按照自控镇痛方式不同分组,下文以静脉镇痛组与硬膜外镇痛组进行划分,通过患者镇痛效果评价镇痛方式。结果:数据显示,整体上来讲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细节上硬膜外自控镇痛存在部分镇痛优势(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改善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且并发症控制均存在优势。

  • 标签: 静脉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胸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治疗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9月我院接收的80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0例采取针刺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麻醉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治疗能够使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和麻醉效果明显提升,使疼痛状况有效缓解。

  • 标签: 镇痛 术后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治疗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9月我院接收的80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0例采取针刺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麻醉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治疗能够使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和麻醉效果明显提升,使疼痛状况有效缓解。

  • 标签: 镇痛 术后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针刺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术后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然后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提出应对的策略。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的96例产妇,其中观察组的48例产妇,这些产妇是自愿接受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术,对照组的48例产妇为生理状况等条件相同,但没有进行分娩镇痛术。然后针对这两组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术后不良反应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使用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划分为不同小组,分别实行硬膜外镇痛分娩、无镇痛分娩,观察不同组孕妇的分娩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的宫颈裂伤率、住院费用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效果比较好,能够减少宫颈裂伤率,保障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镇痛分娩 初次剖宫产术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镇痛应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医院住院接受骨科手术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选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抑郁、睡眠、术后镇痛认知能力、疼痛持续时间、镇痛需求、出院时间和术后镇痛使用率。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6%,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 术后使用 镇痛药 效果
  • 作者: 魏李梅,姚敏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1-17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产科,福建三明365000
  • 简介:目的:分析护硬膜外分娩镇痛与发热的关系。方法:在医院内选择900例分娩产妇,同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镇痛组与对照组,其中镇痛组450例,对照组450例。2组孕妇年龄、孕周、阴道检查次数、破膜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镇痛组的患者在产时发热情况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的病人,身体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P>0.05)结论:镇痛组的总产程长于对照组,硬膜外分娩镇痛与发热具有直接关系,可以减轻产妇在产后出现的疼痛现象,可以在产科临床当中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分娩镇痛;硬膜外;发热;人工破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使用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40例骨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状态、睡眠质量、术后疼痛认知、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量、出院时间、术后镇痛使用率。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6%,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 术后使用镇痛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使用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骨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状态、睡眠质量、术后疼痛认知、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量、出院时间、术后镇痛使用率。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6%,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术后 镇痛药 效果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从本院骨科2018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基础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随后对两组患者使用镇痛的情况、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镇痛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其疼痛情况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患者 术后镇痛药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否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入院的满足研究条件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记录了以下指标:VAS评分(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胎儿体质量、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表明镇痛效果显著。此外,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中,产程时间缩短(P < 0.05),胎儿体质量、出血量、Apgar评分方面并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产程进展,不会对分娩结局产生影响。推荐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和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在产科镇痛分娩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06月-2022年06月于产科收治的的足月妊娠产妇66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组与参比组,各33例。实验组运用硬膜外麻醉,参比组运用传统分娩方式。观察两组各个时间段的疼痛程度、自然分娩率与平均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麻醉后各个时间段疼痛程度均短于参比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与平均产程时间均明显优于参比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硬膜外麻醉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可降低产妇疼痛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程时间,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产科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氢吗啡酮(Hdromorphone,HM)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作为吗啡半合成衍生物,起效快,可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μ-阿片类受体,发挥镇痛作用,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自2013年在国内上市后,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及癌痛治疗等方面。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DA)是经超声引导将麻醉药物注入因外,扩散浸润至相应神经节段以阻滞神经传导通路,可以发挥足够有效的镇痛效果,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安全性较高,已经成为常用的镇痛方法。为全面了解HM在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本文对HM在硬膜外镇痛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同仁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氢吗啡酮 硬膜外镇痛 临床应用
  • 简介:【病史摘要】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孕妇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共计150例。随机将孕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孕妇的年龄为25-32岁,平均年龄为(27.13±2.16)岁;对照组孕妇的年龄为24-34岁,平均年龄为(27.32±2.25)岁。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分娩方式,观察组孕妇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方式。全部孕妇均符合研究标准,且研究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剖宫产 疼痛
  • 作者: 周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重庆涪陵408000
  • 简介:随着国内二胎政策的逐渐开放,剖宫产率越来越高,术后镇痛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剖宫产术后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在于:切口痛、子宫阵发性宫缩疼痛、炎性疼痛。剖宫产术后镇痛不佳属于产妇对产科护理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术后疼痛控制不良,导致有害信号持续传入,增加疼痛的敏感性,逐渐从急性疼痛进展为慢性疼痛。持续性疼痛会兴奋产妇交感神经系统,进而产生高血压、紧张等生理变化,使产生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出现睡眠障碍,对产妇术后恢复以及母乳喂养产生影响。故术后应用合理镇痛模式十分重要。

  • 标签: 剖宫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蛛网膜下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方法:抽取58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时间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参考组,本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实验组采取蛛网膜下麻醉,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疼痛评分比较分析显示,实验组给5、10及30min后显低(P<0.05)。镇痛起效时间比较显示,实验组显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实验组显低(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蛛网膜下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以前者效果更为明显,能够起到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可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此种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产妇 分娩 镇痛 疼痛评分 镇痛起效时间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