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10月,美国青少年和成年人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更新了关于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减量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Tdap)疫苗后加强免疫的建议,将此前要求的,使用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Td)疫苗进行首次接种后每10年加强免疫、伤口处理时预防破伤风、≥7岁且接种史未知/不完整人群的补种,改为可使用Tdap或Td疫苗。此次建议的修改可提高临床即时决策的灵活性。

  • 标签: 白喉-破伤风-脱细胞百日咳菌苗 免疫接种,加强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 破伤风毒素皮试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对 皮试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2019 年期间收治的外伤 24h 内入院检查患者( n=100 ), 破伤风毒素皮试过程中结合护理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组) . 对照组 50 例外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 50 例外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 2 组外伤患者的 破伤风毒素皮试结果。 结果: 研究组外伤患者的 破伤风毒素皮试结果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对照组平稳, P<0.05 指标差异显著。 结论: 外伤患者 破伤风毒素皮试期间优质护理工作的落实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的心态、提高患者 破伤风毒素皮试结果准确率,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

  • 标签: 破伤风 抗毒素皮试 外伤情况 优质护理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破伤风分为新生儿破伤风和非新生儿破伤风。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非新生儿破伤风重症患者若无医疗干预,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内非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为规范我国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包括非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分级、治疗等方面内容。

  • 标签: 破伤风,非新生儿 规范 诊断 治疗
  • 作者: 王传林 刘斯 陈庆军 邵祝军 吴纪峰 范昭 王培戈 朱政纲 兰频 李建国 郑以山 何武兵 徐哲 唐卫东 逄金满 班志红 杨树青 丁文涛 郑希福 张齐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创伤救治中心 10004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 100034,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急诊科 10001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外科 05002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深圳 518036,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66003,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门诊 430015,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急诊科,丽水 323000,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石家庄 050051,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210003,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001,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二科,北京 10003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苏州路院区骨科,乌鲁木齐 830000,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两腺外科 250132,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急诊科,南宁 530200,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急诊部 400014,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通外科 30019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116011,江西省胸科医院急诊危重症医学科,南昌 330006
  • 简介:摘要破伤风分为新生儿破伤风和非新生儿破伤风。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非新生儿破伤风重症患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为规范我国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包括了非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分级、治疗等方面内容。

  • 标签: 破伤风 规范 非新生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重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对 2010年 1月—— 2019年 7月我院收治的成人重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例病人均给予注射破伤风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镇静止痉、抗感染、有创呼吸机通气、气管切开、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结论 注重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成人 重型破伤风 临床特征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破伤风一例治疗与护理体会。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及时控制痉挛、预防感染、保证营养。在疾病初期控制痉挛,采用破伤风毒素进行脐周封闭,静脉用破伤风毒素中和毒素,同时抗感染治疗。神经肌肉阻滞剂和镇静剂,使用抗生素控制全身感染,加强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历经32天综合治疗与护理,患儿痊愈出院。

  • 标签: 破伤风 痉挛 护理
  • 作者: 姚开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皮肤疾病研究室 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45
  • 简介:摘要新生儿破伤风现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对非新生儿破伤风认识水平和警惕性差,容易误诊、漏诊。提高和维持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不同年龄人群免疫接种率,确保所有人都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规范外伤后破伤风免疫制剂的选择和使用,可有效预防非新生儿破伤风和减少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非新生儿破伤风防控形势严峻,强化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的主动免疫是非新生儿破伤风防控的关键。通过破伤风抗体(TAB)检测可以明确个体的TTCV免疫状态,从而正确实施TTCV主动免疫。国外对TAB检测技术的研究呈现停滞状态,而国内有现实的TAB检测需求,破伤风抗体检测技术仍然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本文收集国内也相对有限的TAB检测技术资料,对国内应用和发展的小鼠毒素中和试验(MTNT)、间接血凝法(IHA)、凝胶双向扩散试验或Rubin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CG)法等TAB检测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国内TAB检测提供较全面的依据。由于缺乏国内TAB检测和国际机构、参考试剂的对比研究,我国的TAB检测技术尚未实现国际化认可。我国特殊的破伤风防控形势使得TAB检测技术研究在国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ELISA、CG法等快速检测试剂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破伤风类毒素 疫苗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胶体金
  • 作者: 王传林 刘斯 邵祝军 尹遵栋 陈庆军 马霄 马超 王青 王凌航 邓继岿 李艺星 赵智娴 吴丹 吴疆 张丽 姚开虎 高源 谢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创伤救治中心 10004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 10003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北京 100050,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急诊科 100013,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 102629,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004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北京 100015,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518038,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 650022,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00013,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 2500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北京 100045,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18055
  • 简介:摘要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绍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方法及潜在外伤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

  • 标签: 破伤风 非新生儿 破伤风疫苗 被动免疫制剂 预防处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1978年后出生的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保护率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英文数据库和The Cochrane Library中公开发表的中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破伤风抗体水平的研究文献,中文检索主题词为"破伤风毒素""破伤风抗体""健康人群""中国内地",英文检索词包括"tetanus antitoxin""tetanus vaccine""tetanus vaccination""general population""mainland of china",纳入文献研究时限为2010—2019年,采用Stata软件对破伤风抗体保护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总调查人数为23 530名,抗体保护率为49.5%~99.0%。抗体≥0.1 IU/ml为达到保护水平,共20 817名,破伤风抗体合并保护率为78.6%(95%CI:75.0%~88.2%)。0~7和8~15岁组抗体合并保护率分别是88.9%(95%CI:86.9%~91.0%)和79.3%(95%CI:72.9%~86.2%);16~20、21~30和31~40岁组抗体合并保护率分别为58.9%(95%CI:46.5%~71.2%)、47.7%(95%CI:16.8%~78.7%)和63.8%(95%CI:32.6%~95.1%);0~15岁组破伤风抗体的合并保护率为85.6%(95%CI:83.1%~88.1%),16~40岁组抗体的合并保护率为52.9%(95%CI:39.3%~66.6%)。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我国16~40岁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保护率下降,应根据既往破伤风疫苗接种史,必要时根据破伤风抗体水平,制定个体化的疫苗接种方案。

  • 标签: 破伤风 抗体 保护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破伤风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破伤风皮试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行破伤风毒素( TAT)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 48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232例 ,观察组 248例。两种均使用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破伤风毒素注射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破伤风皮试液配制法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观察组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皮试液配制方法进行皮试 ,观察两组皮肤过敏试验试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 TAT皮试出现阳性者 25例 ,阳性率 10.08%;对照组皮试阳性 49例 ,阳性率为 21.12% ,两组比较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可降低破伤风皮试阳性率 ,提高患者用药机会 ,对用药安全性无影响。

  • 标签: [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配制 观察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维库溴铵联合呼吸机在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我科 2014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3 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 予镇静、解痉,避免声光刺激,双氧水等清洗、消毒脐残端,破伤风毒素进行脐周封闭,静脉用抗毒素中和毒素,抗生素的应用、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评估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3 例患儿均顺利撤呼吸机,治愈出院。结论 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应用维库溴铵联合呼吸机治疗,能有效的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患儿的死亡率风险。

  • 标签: 维库溴铵 呼吸机 重症 新生儿破伤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菌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在极微量( 1- 5ng/kg体重)的情况下便可引起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微循环障碍、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在药物生产中,尤其是注射剂的生产中,细菌内毒素的控制与检测非常重要,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对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鲎试剂 微量凝胶法 重组 C因子法
  • 简介:摘要内毒素耐受是机体对抗过度炎症反应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指机体接受小剂量内毒素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适应性调节反应,是机体或细胞对后续刺激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现象。在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中不仅可防止内毒素再次刺激后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还能减轻葡萄膜炎的症状。因此,如能阐明内毒素耐受减轻葡萄膜炎症状的机制及关键性调控因子,将有可能为以内毒素耐受为基础的葡萄膜炎的治疗找到新的靶点。

  • 标签: 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 内毒素耐受 耐受机制 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