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我院11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统计患儿睡眠情况,对存在睡眠问题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经统计,110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共73例患儿存在睡眠问题,睡眠问题总发生率为66.36%。对睡眠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居住地、家属受教育程度、母体孕期情绪状态、钙剂使用、饮食习惯、家族精神病史等与患儿睡眠问题具有相关性(P<0.05),而家庭收入、家庭人数等,与患儿睡眠问题无关(P>0.05),结论:睡眠问题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具有高发性,导致这一情况发生,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导致。

  • 标签: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睡眠问题 调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障碍及异常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ASD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睡眠行为干预及个体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磁刺激靶区为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刺激频率为1 Hz,每次治疗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表(CSHQ量表)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CARS、CSHQ评分及ABC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CARS、CSHQ评分及ABC总分[分别为(32.63±4.52)分、(39.65±3.08)分和(74.55±14.6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儿ABC量表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自我照顾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及语言能力评分[分别为(12.25±2.94)分、(15.45±2.64)分、(17.05±4.55)分和(13.45±2.8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ASD患儿睡眠障碍,并纠正其异常行为模式,有助于疾病严重程度减轻。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孤独症谱系障碍 睡眠障碍 异常行为 儿童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成长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有近一半的儿童存在睡眠障碍症状,且该人数依然在上升。近年来大量数据表明睡眠障碍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这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睡眠障碍的病因之一。该文就睡眠障碍与维生素D缺乏之间的关系及维生素D参与睡眠障碍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睡眠障碍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防治睡眠障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鉴于此,本文通过概述睡眠障碍,进一步阐述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睡眠障碍 心理机制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临床分型脑瘫儿童睡眠结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15岁脑瘫儿童56例并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30例纳入对照组。对上述2组儿童进行整夜PSG监测,比较其睡眠结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入选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55.4%)明显高于健康儿童(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睡眠潜伏期[(39.63±26.35)min]较健康儿童[7.25(2.50,19.75)min]明显增加,快眼动睡眠(REM)时间[(97.58±38.52)min]及百分比[(18.48±6.35)%]较健康儿童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瘫患儿总睡眠时间[(458.47±95.62)min]、睡眠效率[(74.26±13.63)%]、快眼动睡眠(REM)时间[(68.90±42.70)min]及百分比[(13.87±7.12)%]均不及轻、中度脑瘫患儿,入睡后清醒时间[51.00(38.50,174.50)min]较轻、中度脑瘫患儿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快眼动睡眠(REM)时间[(76.75±41.37)min]及百分比[(14.46±6.95)%]均不及痉挛型脑瘫患儿,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其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REM期睡眠缩短为主,并以重度脑瘫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睡眠问题较严重。

  • 标签: 脑性瘫痪 儿童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伴随着精神压力的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睡眠障碍。严重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睡眠障碍会使得人们的脑力活动出现障碍,长期睡眠障碍还会对人们的智力、记忆力、分析能力等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针对睡眠障碍的诊断以及其治疗进行相关讨论。

  • 标签: 睡眠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由于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饮食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导致糖尿病睡眠障碍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针对此情况,本文就主要针对糖尿病睡眠障碍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并且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睡眠障碍问题,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睡眠障碍 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对睡眠障碍艇员睡眠本能重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某基地因睡眠障碍就诊潜艇艇员38人,应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干预。干预前、后10 d内,采用睡眠日记评估睡眠规律指数(SR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脑电生理仪记录干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失匹配负波(MMN)和P300值。结果干预前后比较,SRI<25患者由12人减少为7人,26≤SRI≤36患者由17人减少为10人,37≤SRI≤46患者由5人增加到8人,SRI>46患者由4人增加到13人。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紊乱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潜伏期MMN明显延迟(P<0.01),波幅MMN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潜伏期P300明显延迟(P<0.01),波幅P300明显提高(P<0.01)。结论采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潜艇艇员睡眠,显著提高其大脑自动信息加工能力。

  • 标签: 潜艇艇员 心理内在控制技术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一种常见非运动症状。近年来,对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治疗方法均取得新进展。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领域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不宁腿综合征 REM睡眠行为障碍 失眠 日间思睡 睡眠呼吸障碍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是重症患者在ICU停留期间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发生率为14%~50%。目前,联合应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文章描述了ICU重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ICU睡眠障碍对患者的不良影响、ICU重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ICU重症患者睡眠监测的方法、目前ICU睡眠障碍的治疗及进展。如何真正改善ICU重症患者睡眠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睡眠 睡眠质量 睡眠剥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型分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匹兹堡睡眠指数,调查患者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根据《中医诊断学》中的诊断标准判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348例冠心病患者中,300例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其中轻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41例,中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08例,重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51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气滞血瘀证型、气血两虚证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胆郁痰扰证、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心火亢盛证患者数量分别为25/24/23/26/28/27/26/21/23/25/29/23例。结论: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不同,随着患者睡眠障碍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医证型能由实证转变为虚症。

  • 标签: 冠心病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合并睡眠障碍的青年疗养员中开展景观疗养护理对其睡眠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疗养中心接收的合并睡眠障碍青年疗养员98例采取分组对照方式进行护理研究,将参与景观疗养护理的49例青年疗养员设为观察组,未参与景观疗养护理的49例青年疗养员设为对照组,对比最终两组最终疗养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各指标结果经对比显示,观察组疗养员的依从性和睡眠质量也显著提高,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较少,最终疗养员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将景观疗养护理运用在合并睡眠障碍的青年疗养员管理中,对于提升青年疗养员身心舒适度、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疗养效果及生活质量起着重要性作用。

  • 标签: 青年疗养员 睡眠障碍 景观疗养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开展睡分级护理对其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抽取86例脑梗死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以盲分法将其平均分成参比组(n=43,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43,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睡眠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PSQI量表评分低于参比组,SF-36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睡分级护理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患者对此模式更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睡眠障碍 睡眠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应对措施,并对护理质量进行高效的评估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入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分析引发患者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PSQI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科 焦虑障碍 睡眠障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司唑仑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对于睡眠障碍症状的影响。方法:特选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睡眠障碍。基于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治疗思路,实验组结合应用艾司唑仑。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睡眠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与睡眠质量在干预后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艾司唑仑可以有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对于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显著,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高血压 西药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