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临床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中施以飞秒激光与可植入眼内接触(ICL)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98例(196眼)高度近视患者,平均分配为A组与B组,各为49例。A组(n=49)施以可植入眼内接触(ICL)进行治疗;B组(n=49)施以飞秒激光进行治疗。将2组的视力情况、对比敏感度、屈光度数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2组的视力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屈光度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P<0.05);A组在明、暗环境下3.0、6.0、12.0、18.0空间频率段的对比敏感度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与飞秒激光的治疗方式相比,在临床治疗高度近视患者中施以可植入眼内接触(ICL)更具有代表性,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觉质量 飞秒激光 可植入眼内接触镜(ICL)
  • 简介:摘要:角膜接触是广泛用于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本文以角膜接触的专利申请数据为分析样本,对专利申请状况以及主要技术发展的路线进行了梳理,对专利申请趋势及该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专利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妇科腹腔手术中眼内压增高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66例ASAI~П级妇科腹腔手术患者,用Pono-Pen眼压计分别测量麻醉后5分钟,气腹后头低位15分钟,调高手术床背板,头垫高,滴噻吗心安眼药水5分钟,15分钟及气腹结束去枕平卧后5分钟,15分钟眼内压(IOP),同时观测SBP、DBP、HR的变化。结果术中各时点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通过以上处理后IOP能降到气腹前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节上身及头高位并滴噻吗心安眼药水可以预防妇科腹腔IOP升高,预防视神经损伤。

  • 标签: 妇科腹腔镜 眼内压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干眼是除屈光不正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可极大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配戴角膜接触(CL)被认为是干眼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CL配戴人群干眼的发病率较健康人群高,配戴CL会导致或加速干眼的发生。2017年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首次将角膜接触相关干眼(CLADE)纳入医源性干眼的范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即往眼科医师多关注于配戴CL引起的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更常见的CLADE重视不够,认识也不足。本文就CLAD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接触镜 眼泪
  • 简介:2012—2013年,我科利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治疗23例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改善了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1一般资料收集一年来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共23例27眼,男9例,女13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7岁。右眼16例,左眼11例。其中大疱性角膜病变18例,发生于抗青光眼术后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后3例:化学性眼外伤2例;无菌性角膜溃疡3例。视力:无光感2例,光感2例,眼前手动3例,眼前指数5例,0.01~0.17例,0.1~0.86例。全部患者的角膜上皮病变均经过1~2周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多种促进角膜上皮生长、修复,抗生素、抗病毒滴眼液或眼膏,症状均未缓解,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刺激症状,例如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睑痉挛等。经过治疗后仍不缓解者,为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纳入本组临床观察研究。经过详细的检查,所以患者的眼压都在正常范围,除角膜上皮病变外,均不存存需要同时治疗的其枘眼病。

  • 标签: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病变 药物治疗 白内障超声乳化 角膜刺激症状 抗青光眼术后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超长配戴角膜接触一例的症状及体征,并结合相关案例得知,超长配戴角膜接触对眼的影响较为显著,可出现泪膜的稳定性下降,角膜上皮损伤、水肿、角膜知觉减退及新生血管形成,还可形成巨乳头性结膜炎。因此配戴角膜接触时应严格按照角膜接触验配流程进行选择,要求顾客严格规律配戴及对接触认真进行护理,定期进行复查以便验光师对检查结果做出相应及时的处理。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超长配戴 泪膜 角膜 睑结膜
  • 简介:摘要角膜接触(contactlens,CL)CL直接贴附在角膜的泪液层上,与人眼生理相容,达到视力矫正的目的。与眶架眼镜相比CL有更大的视野,在所有注视方向均能保持光学矫正性能,消除眼镜的三棱镜作用,消除斜向散光,减少双眼视网膜像差,保持更好的双眼视,使用安全、方便、美观,还有一些特殊镜片可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国家药监局将角膜接触分为“软性”、“硬性”和“塑形角膜接触”三大类。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软性亲水接触的两项检测指标及检测依据。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器械安全 检测项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接触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的患者100例(128眼),其中28例为双眼,随机分为2组角膜接触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64眼)。角膜接触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对照组术后当天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比较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4%,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2,P<0.05);两组均未见感染、移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接触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接触相关角膜炎不同病原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并比较角膜接触储存盒(CLC)不同处理方式对其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通过静态生物被膜形成实验,在聚丙烯材质的CLC中37 ℃孵育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24 h,建立生物被膜模型。根据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室温干燥组、护理液浸泡组、加热干燥组和浸泡加热组,采用系列稀释微量计数法测定各组生物被膜生物量,并计算生物被膜杀灭率。结果4个实验菌株均可在CLC内壁形成生物被膜。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形成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分别为(10.78±2.12)、(9.19±0.57)、(8.03±0.30)和(7.50±0.07)lg CFU/ml;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被膜的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热干燥组和浸泡加热组各菌株生物被膜生物量均低于相应对照组,护理液浸泡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生物量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热干燥处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杀灭率分别为(51.76±16.75)%、(68.63±4.43)%、(83.51±13.97)%和(97.13±5.19)%,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06,P<0.001);各菌杀灭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温干燥处理对各病原菌生物被膜的杀灭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0,P=0.606)。浸泡加热处理对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杀灭率分别为(100.00±0.00)%和(97.79±7.67)%,均明显高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81.13±14.86)%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74.22±1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热处理或者结合使用护理液浸泡处理CLC可显著提高对实验菌株生物被膜菌的杀灭作用,有效清除CLC中的细菌或真菌污染。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角膜接触镜储存盒 生物被膜 加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接触的配后观察与护理;方法给予56例角膜接触配戴患者进行医学洗手教育、注意事项、相关知识护理;结果55例无配戴后的眼科疾病,1例患者缺少依从性,出现结膜炎;结论通过眼科临床的密切观察护理,大大控制角膜接触配后眼科疾病的发生率,是提高配戴软型角膜接触患者安全性、有效性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接触对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疗效。方法:收集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1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患者(36例)数据,对佩戴角膜接触后的患者上皮愈合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结果:佩戴角膜接触后患者眼痛、异物感症状立即缓解,连续配戴角膜接触5~7d后,其中28例患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8例摘后继续使用1~2d眼液、眼膏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对36例患者随访3~6月均未出现角膜上皮再次脱落。结论:在使用角膜接触治疗角膜上皮脱落时,患者所受痛苦少、治疗操作方便、费用低,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脱落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国2011年上报的2666例角膜接触引起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角膜接触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国2011年度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采集的2666例角膜接触不良事件有效报告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年龄以21~30岁年龄段为主(1563例,占58.63%),不良事件主要表现是眼有异物感。结论:加强对角膜接触的监管力度,并重点教育在校学生和20~30岁人群正确使用角膜接触和对并发症进行正确处理。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RGP角膜接触的特性,进而分别从RGP角膜接触的设计要点、验配流程、验配实践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实现RGP角膜接触的科学验配,切实发挥RGP角膜接触的应用优势,予以患者更加健康、清晰、直观、舒服的视觉感受。

  • 标签: RGP 角膜接触镜 验配
  • 简介:摘要传统的眼部药物制剂多为滴眼液或眼膏剂,这些药物制剂在眼表给药时,存在给药效率低、病人依从性差等缺陷。载药角膜接触能够克服这些缺陷,因而备受重视。提高载药角膜接触的药物装载量以及增强药物的缓释性能,是载药角膜接触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焦点。近年来,以分子印迹水凝胶材料制备的载药角膜接触能够显著提高药物装载量和缓释性能,因此被广泛研究。本文就分子印迹水凝胶载药角膜接触在传递眼科药物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各种因素对药物装载量和缓释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分子印迹技术 水凝胶 药物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