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是一种用于治疗胃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盐酸雷尼替丁,一种组胺H2受体拮抗剂。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清洁验证,以消除可能的交叉污染。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检测盐酸雷尼替丁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对其方法学验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可用于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清洁验证分析。

  • 标签: 盐酸雷尼替丁 清洁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雷尼替丁胶囊盐酸雷尼替丁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C18(5μm,4.6mm×250mm);柱温:35℃;流动相:0.6%磷酸溶液(用5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10±0.05)-乙腈(83:17);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盐酸雷尼替丁在0.01085~0.54241mgmL-1线性良好(r^2=0.9997),最小检出量为1.18263ng,平均回收率为99.8%(n=6),RSD为1.0%。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复方雷尼替丁胶囊盐酸雷尼替丁含量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雷尼替丁胶囊 盐酸雷尼替丁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惠普1100型,C18色谱柱(5цm25.×4.6mm),以0.1mol·1^-1醋酸铵-甲醇(64:36)为流动相,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于320nm波长处测定。结果:盐酸雷尼丁与其它杂质峰完全分离,从而对其有产物质进行限量检查。结论:此法较中国药典现行的TLC法操作准确、简便,影响因素少,并可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进行含量测定有有关物质检查。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含量测定 药品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消化性溃疡疾病,应用盐酸雷尼替丁缓释胶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研究组(n=40)、对照组(n=40)。两组均是采取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抗生素用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剂型雷尼替丁治疗,研究组则是应用盐酸雷尼替丁缓释胶囊治疗,对比各组治疗14d的疗效、症状缓解、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的总有效率(P<0.05);研究组的患者各症状缓解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盐酸雷尼替丁缓释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满意,促进症状缓解及减少复发率。

  • 标签: 盐酸雷尼替丁缓释胶囊 消化性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口腔溃疡,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择本院46例口腔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取在2020.2月-9月期间,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23例、予以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23例、予以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23例(95.6%)】比对照组【18例(78.2%)】高;且实验组不良反应率【1例(4.34%)】比对照组【2例(8.69%)】少(P> 0.05)。结论: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口腔溃疡,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在促进患者症状快速消退的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进而提升了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值得应用。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口腔溃疡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1.93±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63±1.14)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口腔溃疡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溃疡部位的愈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口腔溃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w,治疗组加服雷尼替丁胶囊150mg,每日两次连续服用4w;润燥止痒胶囊2g,每日3次,连续服用4w。结果治疗1w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65.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w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6.05%和73.17%,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4w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02%和82.9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标签: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雷尼替丁胶囊 润燥止痒胶囊 慢性荨麻疹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adzuODS柱(250mm×4.6mm,10μm),甲醇-0.0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柱温40℃,流速1.0mL.min.采用导数色谱法鉴定了色谱峰纯度,并与中国药典收载的色谱条件进行了比较。结果:盐酸雷尼替丁在20~50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15%,重现性试验RSD=0.41%(n=6)。与中国药典收载的色谱条件相比较,盐酸雷尼替丁与相邻杂质分离更完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盐酸雷尼替丁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研究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峰纯度检查 导数光谱法 盐酸雷尼替丁 RP—HPLC
  • 简介:目的:建立盐酸雷尼替丁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及方法学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柱:AgelaVenusilASBC184.6×150mm,流动相为0.08mol/L柠檬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至3.5)-乙腈(80∶20),检测波长为31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C.结果:采用该方法能将杂质与主成分有效分离,专属性良好,耐用性强,10小时内溶液较稳定,经检测限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检出杂质.结论:高效液相方法简便,准确度高,专属性好,建议采用此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的有关物质.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雷尼替丁 有关物质
  • 简介:目的建立盐酸林可霉素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项下第三法,以0.05mol/L硼砂溶液(用85%磷酸溶液调节pH至5.0)-甲醇-乙腈(73:20:7)为流动相,以水2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r/min,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检测波长为214nm。结果林可霉素质量浓度在0.08—2.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溶出度达90%以上。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盐酸林可霉素胶囊的溶出度测定。

  • 标签: 盐酸林可霉素胶囊 溶出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尿急、尿痛,自行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1次/d)和前列欣胶囊(2 g、3次/d)。服药25 d后,出现皮肤瘙痒、深茶色尿、恶心、乏力、食欲下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26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63 U/L,总胆红素(TBil)155.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4.7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80.4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261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84 U/L。肝穿刺结果提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诊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能与上述2药有关。停用上述2药,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3次/d。停药42 d复查结果示ALT 368 U/L,AST 179 U/L,TBil 504.9 μmol/L,DBil 382.8 μmol/L,IBil 122.1 μmol/L,ALP 201 U/L,γ-GT 58 U/L。停药91d:ALT 78 U/L,AST 62 U/L,TBil 138.1 μmol/L,DBil 118.2 μmol/L,IBil 20.2 μmol/L,ALP 140 U/L,γ-GT 31 U/L。停药135 d肝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坦索罗辛 前列欣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盐酸胺碘酮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75g规格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适合产业化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休止角和崩解时限为主要指标,对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确定处方为盐酸氨基葡萄糖750g,无水乳糖75g,硬脂酸镁4g。休止角为31.1°,胶囊崩解时限为5分钟,盐酸氨基葡萄糖的标示量为98%~102%。结论此制备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盐酸氨基葡萄糖 胶囊剂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盐酸伐昔洛韦胶囊,筛选出其最佳处方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法,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处方,并优化。结果最佳处方中乳糖(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XL)(B),羟丙甲纤维素E15(C)分别为50g,9g,2g,自制三批样品,市售样品在标准介质中的溶出度,15分钟均大于85%。结论盐酸伐昔洛韦胶囊处方合理,工艺简单,溶出行为与市售样品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盐酸伐昔洛韦胶囊 处方工艺 正交设计
  • 简介:摘要 目的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的含量。方法 使用色谱柱,DIKMA,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醋酸铵溶液(取醋酸铵3.85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34:66)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盐酸非索非那定在浓度0.0500 mg/ml~0.1499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9);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1.4%(RSD = 0.4%,n = 9);常温下贮存,含量样品溶液20小时内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测定方法适用性高、准确可靠,适用于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含量 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