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闭合外固定架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03月至2016年03月皮肤缺损创面病例20例,采用皮肤闭合外固定架行皮肤牵张修复创面。结论使用皮肤闭合外固定架行皮肤牵张,通过外力持续牵拉创面两侧皮肤来伸展延长,再生皮肤覆盖修复创面皮肤闭合外固定架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无供区损伤,很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闭合外固定架 皮肤缺损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VSD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应用于骨科皮肤缺损创面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实验时间段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录入80名我院中骨科皮肤缺损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组内各设置40名患者并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处理时,研究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换药处理,实验组内患者则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负压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愈合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感染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VSD负压引流手术应用于骨科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得到提升,并且还能够有助于降低骨科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负压引流技术 骨科治疗 骨科皮肤缺损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6例创伤性皮肤缺损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通过二期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后均愈合。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保持有效负压,严密观察创面情况,保持引流通常,同时做好营养支持,是VSD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皮肤缺损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 简介:临床上复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并发感染,多见于深度烧伤、撕脱伤等严重外伤后或伴有较复杂全身性疾病患者。感染初期局部症状较重,严重者危及生命;感染控制后创面有时较大、受累组织种类多,修复困难。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对21例复杂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严重感染的烧(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皮肤软组织缺损 感染创面 综合治疗 并发感染 全身性疾病 2009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常见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常见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39例。结果39例经VSD技术及相应的处理后,创面均愈合良好,创面分泌物做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拆除VSD后20例予以植皮,15例直接缝合,4例拒绝行植皮术经伤口换药后愈合,无皮瓣转移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得到满意治疗。结论VSD技术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及时清除伤口内坏死组织及组织渗液,改善局部微循环,解决了开放的深部组织的临时覆盖,明显的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为最终创面的关闭及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组织 缺损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修复的52例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患者资料。男40例,女12例;年龄4~61岁,平均37.1岁。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未一期闭合者,根据创面情况决定再次行牵张术进而关闭创面,若经皮肤牵张后Pinch试验阴性则直接缝合,若Pinch试验阳性则采用植皮、皮瓣修复剩余创面。术后12个月观察瘢痕有无挛缩,植皮及皮瓣区域大小,并与原创面进行比较评价牵张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36例,分期闭合创面8例,剩余的8例患者在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经植皮修复2例,皮瓣修复6例。一期闭合创面中,发生感染3例,皮缘坏死5例;分期关闭创面未出现感染,但发生皮缘坏死2例;在8例经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植皮或皮瓣修复患者中,未出现感染及皮瓣坏死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经一期或分期闭合伤口愈合良好,瘢痕呈线性,无瘢痕挛缩,经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患者植皮或皮瓣面积小于原有创面。结论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的皮肤牵张术是一种有效的皮肤创面治疗手段,针对部分患者可替代传统的植皮术和皮瓣手术,但严格把握适应证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皮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皮肤牵张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筋膜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皮肤缺损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实施带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术后功能恢复、皮瓣成活及创面外观等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者33例,成活率为82.50%,且皮瓣外形、功能及感觉均良好;远端或边缘部分坏死者6例,部分坏死率为15.00%,但经换药后瘢痕均得以愈合;皮瓣皮肤因完全坏死而需再次手术者1例,二次手术率为2.50%。结论带蒂筋膜皮瓣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安全、成功率高等诸多优势,在修复小面积皮肤缺损创面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带蒂筋膜皮瓣 皮肤缺损创面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重庆格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皮肤创面粘合剂(胶),主要由2-氰基丙烯酸辛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稳定剂-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组成。经临床78 例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病例试用,结果78例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且愈合后切口的瘢痕小,术后短期吻合口通畅率和吻合口内径要优于缝线吻合,证明皮肤创面粘合剂(胶)对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粘合均有较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 带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中 采用 综合护理干预 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选取 68 例在 带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创面 的 患者 , 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 9 年 2 月 -20 20 年 2 月, 我院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 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 研究 组 34 例 、参 照组 34 例 。研究组采用 综合护理干预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对比分析研究 组和 参照 组临床 护理后的皮 瓣成活率 。 结果: 研究组的 皮瓣成活率为 94.11% ,高于对照组的皮瓣成活率 61.76% , 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 带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中 采用 综合护理干预 可提高 皮瓣成活率 , 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皮瓣移植 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根据伤指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浅静脉皮瓣、邻指皮瓣、侧方旗帜型皮瓣、掌骨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腹部皮瓣修复伤指的血管及皮肤缺损.结果本组病例35指,成活34指.术后2~6个月随访,皮瓣的颜色、质地、外形、感觉恢复均较满意,避免了手指的伤残,恢复了良好的功能.结论应用上述综合方法,一期修复伴血管和皮肤缺损的断指,皮瓣切取方便,术后易于观察,并在临床应用中证实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皮肤缺损 腹部皮瓣 断指再植 临床应用 血管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指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手部受伤不同状况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外科治疗。结论拇指及手指掌、背侧的皮肤缺损,其基底部仍保留有血液循环的软组织基床,无肌腱或骨质外露,均可考虑行游离植皮术。多适用于手指背侧小量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质外露,不宜行游离植皮修复的创面。邻指皮瓣移植术除适用于手指指端掌侧斜形或整个指腹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外,还适用于手指中末节掌侧,或近中节掌侧的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修复。邻指皮下组织瓣移植术适用于手指背侧中等面积的伴有肌腱、关节囊或骨质外露的皮肤缺损

  • 标签: 指部皮肤缺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烧伤创面愈合后皮肤护理方法,为日后烧伤创面愈合后皮肤护理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烧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30(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0.64%),且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满意率方面不及观察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烧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加快创面愈合度,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烧伤 护理 护理效果
  • 作者: 罗高兴 吴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400038,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 518035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医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通过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研制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现代功能材料应用于皮肤创面修复,从而为皮肤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方法、新工具,本文就此做了一些总结。

  • 标签: 伤口愈合 皮肤创面 现代功能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复杂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16例复杂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创面均一次性愈合。患者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复杂难愈合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综合治疗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明显促进了创面愈合,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复杂难愈合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创无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4处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治疗组)及34处常规处理(对照组)的兔耳创面的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13.4±1.3)d,较对照组(17.6±1.6)d(P<0.01)缩短,治疗组创面愈合后瘢痕较对照组更轻微。结论皮肤创面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能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及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三氯生 创面愈合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生物打印负载纳米银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银溶液中的纳米银颗粒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含不同终质量分数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的孔隙结构,并计算孔径大小。处理1、3、7、14 d,采用质谱仪检测含终质量分数15% GelMA和终质量浓度10 mg/L纳米银的水凝胶的纳米银释放浓度。培养24 h,检测含终质量浓度0(无纳米银)、25、50、100 mg/L纳米银的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7月收治的1名健康5岁男童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和该院整形外科2020年7月收治的1名健康23岁女性抽脂手术后废弃脂肪,采用酶解法分别提取成纤维细胞(Fb)和脂肪干细胞(ASC)。将Fb分为仅有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和另加入含相应终质量浓度纳米银溶液的2 mg/L纳米银组、5 mg/L纳米银组、10 mg/L纳米银组、25 mg/L纳米银组、50 mg/L纳米银组,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Fb增殖活性。将Fb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1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5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于培养1、3、7 d,同前检测Fb增殖活性。将ASC与GelMA水凝胶混合种植,分为三维生物打印组和非打印组,于培养1、3、7 d,同前检测ASC增殖活性并行活/死细胞荧光染色观察ASC生长情况。以上实验中样本数均为3。于18只雄性4~6周龄SD大鼠背部各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设为单纯水凝胶组、水凝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并移植相应支架。分别于伤后4、7、14、21 d,行大体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6);于伤后7、14 d,对创面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样本数为6);于伤后21 d,对创面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排列情况(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银溶液中的纳米银颗粒均呈圆形,散在分布,粒径均匀。含不同终质量分数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都呈现大小不一且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含终质量分数10% 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的孔径明显大于含终质量分数15%和20% 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P值均<0.05)。处理1、3、7 d,含银GelMA水凝胶的体外纳米银释放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处理14 d,其体外纳米银释放浓度迅速增加。培养24 h,含0、25、50、100 mg/L纳米银的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0、0、0.7、2.1 mm和0、1.4、3.2、3.3 mm。培养48 h,2 mg/L纳米银组、5 mg/L纳米银组Fb的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0 mg/L纳米银组、25 mg/L纳米银组、50 mg/L纳米银组Fb的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相比,培养1 d,5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培养3 d,5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培养7 d,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培养1 d,三维生物打印组的ASC增殖活性与非打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3、7 d,三维生物打印组的ASC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非打印组(t值分别为21.50、12.95,P<0.05)。培养1 d,三维生物打印组死亡ASC数略多于非打印组。培养3、5 d,三维生物打印组和非打印组中的绝大多数ASC为活细胞。伤后4 d,单纯水凝胶组和水凝胶/纳米银组大鼠创面渗液较多,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和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干燥且未见明显感染迹象。伤后7 d,单纯水凝胶组和水凝胶/纳米银组大鼠创面仍有少量渗液,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和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干燥结痂。伤后14 d,4组大鼠创面上的水凝胶均脱落。伤后21 d,仅单纯水凝胶组仍有少量创面未愈合。伤后4、7 d,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伤后14 d,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水凝胶/纳米银组和单纯水凝胶组(P值均<0.05)。伤后21 d,单纯水凝胶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P<0.05)。伤后7 d,4组大鼠创面上的水凝胶均保持在位;伤后14 d,单纯水凝胶组大鼠的水凝胶已与创面脱离,而其余3组仍有部分水凝胶存在于创面新生组织中。伤后21 d,单纯水凝胶组大鼠创面胶原排列无序,而水凝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胶原排列相对有序。结论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其三维生物打印的双层结构能更好地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组织相融合并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生物打印 组织工程 水凝胶类 纳米银 创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