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白族双语教学十六字方针实施初探杨敏,奚寿鼎双语文教学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什么双语文教学能在短期内打破30多年沉寂局面?那就是在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前提下,遵循民族教育规律,结合民族教育的特点,创...

  • 标签: 汉双语教学 十六字方针 双语文教学 白文 白族 《汉语拼音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白族-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初步探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习得可能的大脑基础及后天学习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3名熟练掌握白族语言和汉语2种语言的白族健康成年人[简称白族-双语者,其中男性18名、女性15名,年龄20~ 50 (25.33±4.65)岁]和30名使用汉语单一语言的汉族健康成年人[简称汉族非双语者,其中男性13名、女性17名,年龄20~50 (26.16±2.05)岁]的大脑MRI显像资料。对白族-双语者和汉族非双语者进行三维T1加权扫描,所得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分析全脑灰质密度,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结果全脑灰质密度差异及其统计参数图的结果显示,白族-双语者的右侧额中回(t=4.00,P<0.001)、右侧眶回(t=2.68,P<0.001)、右侧直回(t=2.25,P<0.001)、左侧直回(t=2.69,P<0.001)、左侧豆状核(t=3.90,P<0.001)局部灰质密度明显高于汉族非双语者。结论白族-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有差异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和纹状体,其与白族-双语者第二语言的习得关系密切,后天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大脑微观结构的改变。

  • 标签: 汉族 磁共振成像 白族 白-汉双语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灰质密度
  • 简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语言交流和沟通是前提。为了全面教育好全体学生,采用藏双语教学法,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 标签: 小学 藏汉双语教学
  • 简介:传统村落见证着农耕文明,保存着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对传统村落和农业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利用,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不让农村成为记忆中的故园,是乡村振兴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苗寨,向我们诠释了乡愁一词。苗寨完好保存传统文化的同时,生活也随着时代增添了可喜的变化。一切和寨子的名字一样令人欣喜——金珠。

  • 标签: 金珠 田园牧歌式 秀山县 农业文化遗产 梅江 村落
  • 简介: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民族政策、语言政策平等公正的具体表现.双语教育长期坚持'民兼通'目标是民族教育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人才的保障.近几年,民族学校的学生掌握民族语言文化情况很不乐观,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好第二、第三语言文化,这是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顺利融入主流民族文化的最好途径,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这有利于: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跨文化交往能力,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的双语人;2.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3.培养学生的本民族认同感和中华民族认同感,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 标签: 双语教育 民汉兼通 语言 文化
  • 简介:关于汉语文和民族语文学习的双语教学,是汉语文和民族语文两者相结合在教育实践的产物。双语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论范畴中的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的演化。同时由于藏双语教学设计模式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针对于藏双语教学的研究虽已有了不错的进展,但藏族学生双语教学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宏观的视角对藏双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进行了审视,以探寻行之有效的藏双语教学模式,以期望建立藏双语教学研究理论的新体系。

  • 标签: 藏汉双语教学 目的 意义 影响因素 策略
  • 简介:轰动一时的“江苏高淳民政局替流浪维权案”有了一审结果,当地法院以“主体不适格”为由,裁定驳回民政局起诉。流浪遭遇车祸身亡,在找不到亲属的情况下,是否“撞了撞”?在高淳县检察机关的牵头和支持下,当地民政局代替死去的流浪汉将肇事司机和保险公司诉上法院。2006年4月终获立案,并在高淳县法院开庭审理。这个被贴上了“全国首例”标签的个案因媒体的广泛报道,又使不少地方的民政部门纷纷效仿。

  • 标签: 流浪汉 民政局 检察机关 保险公司 开庭审理 民政部门
  • 简介:布依双语教学是弘扬布依民族文化,促进布依民族进步,培养地方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理解教学主体的内涵,分析布依双语教学的教学主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并归纳出教学主客体的关系。

  • 标签: 布依汉双语教学 教学主体 教学客体
  • 简介:【摘要】彝语是属于藏语系的藏缅语族,是我国独特的民族语言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彝语是当地的通用语言,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普通话越来越被当地人们需要。所以汉语教学在彝族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汉语教学成为当地教学的一种趋势,当地的学校和老师正在试图开展彝双语教学,让汉语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本篇文章针对彝汗双语在彝族初中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希望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 简介:他是从壮乡走出来的第一个翻译家,“我一辈子都在与教育和翻译打交道”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大院内,在前往会议室的路上,关仕京一边走一边说,“很多人说我们这里很安静,是的,的确是。安静,代表着来往的人少,也表示这是个清贫的单位。”他笑笑,接着说,“但是搞翻译,做研究,最需要这样清静的环境。”他常驻广西南宁市,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五年一次的全国党代会和其他重要会议,以及翻译局有重大活动的时候,他会来北京。

  • 标签: 民族语文 全国党代会 壮族人 人说 壮族文化 同声传译
  • 简介:双语教学是以藏语为基础,通过学习汉语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民族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藏双语教学策略。

  • 标签: 小学 藏汉双语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双语法律教学是双语法律教育的必然产物,也是其得以落实的具体途径。在实施双语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双语教学模式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和不断得以优化和完善的问题。青海民族大学在实施双语法律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干训班、分段培养、双语班等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未来只有推行双语并重模式才会实现双语法律教育的语言、学科和社会三大目标。

  • 标签: 法律教育 教学模式 汉藏双语并重
  • 简介:加拿大的浸没型双语教育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双语教育类型,其成功经验对其他各国的双语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浸没型双语教育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对青海藏双语教育在双语教育政策、双语教育研究、双语教育教师队伍、双语教育模式、双语环境等五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浸没型双语教育 藏汉双语教育 启示
  • 简介:本文针对哈族学生汉语记词汇量少,不会安排内容层次,不懂表述技巧等,对用汉语写作文感到困难这一实际问题,阐述了多年教学实践中和试用总结的一套新的作文教学方法,即:作文教学(辅导、写作、评改)课堂化”的具体做法和长处。

  • 标签: 少数民族教育 汉语教学 作文教学 课堂化 双边活动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 双语教学效率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 ,是 教育成果 的有效展示,是考查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效果的有效指标,学生能够在双语课堂中完成高效的知识学习,会保证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成果的增强,也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语言文化,提升学习兴趣。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应重视双语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做好环境和基础铺垫。 在藏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分析原因,结合教学现状,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促使 学生取得进步。 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藏双语学生的学习困境及解决对策。

  • 标签: 藏汉双语 学习困境 对策 尝试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和平相处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少数民族与汉族出现冲突的原因主要是文化冲突,而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少数民族集聚地采用双语教学是加强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是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加强联系的枢纽。维吾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几年相对动荡的民族,因此在维族集聚地采取双语教学尤其重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维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以及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希望对以后的维双语教学发展能有所指引。

  • 标签: 维族 双语 发展进程 提议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和集体访谈的方式对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藏双语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两大藏族地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紧缺法学、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下的藏双语本科专业人才。藏族地区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出现的'脱节'现象反映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初高中衔接出现分流以及一类模式考生本科录取率低;二是民族院校藏双语本科专业结构不合理。

  • 标签: 藏汉双语 人才需求 民族院校
  • 简介:摘要:凉山彝双语教学在保护彝族文化、促进民族和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调查分析凉山地区的彝双语教育现状,探讨了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了文化传承与教育目标,以及和谐教育的实施。研究发现,双语教学应注重平衡母语和汉语的教学,强化本民族文化传承;和谐教育在双语教育中起到促进不同族群和谐相处的重要作用。论文旨在为凉山彝双语教学与和谐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彝汉双语 教学模式与方法 文化传承与教育目标 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