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2012年10月11日XuW[PLoSONE,2012,7(10):e46609]报道,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当医生在癌细胞能够扩散之前找到和治疗它们时,细胞刚度(cellstiffness)可能很有价值。他们发现高度转移性卵巢癌细胞要比转移能力较差的卵巢癌细胞柔软好几倍。

  • 标签: 卵巢癌细胞 转移潜力 刚度 佐治亚理工学院 预测 研究人员
  • 简介:的探讨饥饿激素在胃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胃癌MKN-28细胞分为空白对照(normalcontrol,NC)组、ghrelin组及Akt阻断剂组3组.Ghrelin组采用10-8M饥饿激素处理MKN-28细胞;Akt阻断剂组在ghrelin组基础上添加Akt阻断剂哌立福新(perifosine)5μM.采用划痕法与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ten,PTEN)、磷脂酰肌醇三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proteinkinaseB,p-Akt)及肌动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Ghrelin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高于NC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ghrelin组p-Akt与PI3K表达升高,PTEN表达下调,这种作用被哌立福新部分阻断.结论饥饿激素可以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p-Akt/PI3K表达上调和PTEN下调可能是饥饿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 标签: 胃肿瘤 饥饿激素 磷脂酰肌醇三激酶
  • 简介:目的通过选择10nmol·L-1芬太尼作用于鼻咽癌细胞系CNE2和HONE1,研究芬太尼对鼻咽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和HONE1,选择10nmol·L-1芬太尼分别作用于鼻咽癌细胞系30min和1h,Westernblot检测p-Src和Src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构建Src过表达质粒,转染鼻咽癌细胞系,观察鼻咽癌细胞形态,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10nmol·L-1芬太尼处理鼻咽癌细胞CNE2和HONE148h后,细胞呈现出类间质向上皮转化的形态特征,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芬太尼处理组的鼻咽癌细胞其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应用芬太尼分别处理鼻咽癌细胞30min和1h后,p-Src水平显著下调;此外,与转染空载体质粒的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rc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过表达Src的细胞中同时联合芬太尼处理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没有被抑制。结论芬太尼可能通过抑制Src通路活化抑制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

  • 标签: 鼻咽肿瘤 芬太尼 src族激酶类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SF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及具体的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A-LSF,2、质粒转染肝癌细胞HepG2,通过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的改变,3、通过RT-PCR、westernblot实验观察骨桥蛋白(OPN)的变化。结果1、成功构建质粒pcDNA-3-HA-LSF,2、转染质粒pcDNA-3-HA-LSF后,HepG2细胞的侵袭力增强,3、转染质粒pcDNA-3-HA-LSF后,OPN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结论LSF通过上调OPN,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标签: 肝癌 LSF 骨桥蛋白 Matrigel侵袭 肿瘤侵袭
  • 简介:老张是我们高中同班同学中惟一念医学院的同学,他是治癌症的医生,他常常开玩笑地说同学们最好不要去找他。同班同学聚会,老张一定会到,他的收入高得不得了,所以有的时候他会请客,偶尔同学中有人发生一些经济上的困难,他也会慷慨解囊。虽然老张对人很慷

  • 标签: 同班同学 我在台北 告诉我 一个问题 最后一次 三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转移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骨髓转移癌患者进行常规髂前或髂后上棘抽取骨髓液涂片,同时制备血涂片,瑞氏-姬姆沙复合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及分析。同时进行血常规、血沉检查。结果患者RBC为2.2±1.1×1012/L、Hb为84±33g/L,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沉为49.4±38.5mm/h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涂片中幼稚细胞为4.5±3.1个/100个WBC,而对照组未找到幼稚细胞。患者骨髓增生活跃,且找到转移癌细胞。结论血液学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对骨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非典型癌细胞应慎重判断,避免漏诊与误诊。

  • 标签: 骨髓检查肿瘤转移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鼻咽癌是高转移和高侵袭性肿瘤,而且对现行的治疗方法有抵抗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是新近发现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本实验MTA1基因在人鼻咽癌细胞高低转移株5-8F和6-10B的表达水平以及低转移细胞株转染MTA1全长基因后侵袭能力的改变,探讨MTA1表达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两株细胞株中的MTA1表达通过半定量的RT-PCR进行检测,用细胞侵袭实验及细胞增值实验评价两株细胞株离体的增值及侵袭能力,并检测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CDNA后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高转移株5-8F中的MTA1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株6-10B呈正相关,而且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后其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加。结论在鼻咽癌细胞中MTA1同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呈明显相关性,MTA1可以作为研究鼻咽癌转移及治疗的候选基因。

  • 标签: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鼻咽癌 侵袭 转移
  • 简介:目的使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中营养缺乏自噬因子1(NAF1)的表达,观察对NAF1基因的沉默效果,并测定沉默后Tca8113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建立小干扰RNA(si-NAF1)组、阴性对照(si-NC)组、对照(vector)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NAF1、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vector组相比,NAF1-siRNA干预Tca8113细胞后,si-NAF1组NA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χ^2=25.65,t=-17.1,P〈0.05),cyclinD1、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cyclinD1=-14.7,tMMP-2=-9.6,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t=-36.77,P〈0.05),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t=-12.33,P〈0.05),侵袭能力明显降低,si-NAF1组穿过Transwell膜的细胞少于vector组。结论通过siRNA技术降低NAF1表达可能通过降低cyclinD1水平抑制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影响MMP-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Tca8113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舌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RNA干扰 营养缺乏自噬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IM激酶1(LIMK1)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IMK1对肝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starBase v3.0和GEPIA分析LIMK1在肝癌组织和肝脏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生存分析;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LIMK1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LIMK1的表达,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ep3B和Huh7,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IMK1的表达下调后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下调LIMK1的表达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皮-间质转化进程中相关指标的改变。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LIMK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而且与预后相关(P值均< 0.01);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永生化的肝细胞L02相比,LIMK1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值均< 0.05)。功能相关实验表明,在LIMK1表达下调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值均< 0.05);同时发现LIMK1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进程。结论LIMK1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并且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 标签: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LIM激酶1 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源miR-223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分别与胃癌细胞共培养(未加为对照组),检测miR-223表达量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是否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巨噬细胞转染miR-223拮抗剂,分离外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transwell、划痕实验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及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253.2±6.3(对照组)、451.8±12.8、453.4±14.4,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98.4±5.1(对照组)、276.5±10.3、257.3±8.5,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miR-223(1.00±0.00、8.83±0.91、9.57±1.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阻断巨噬细胞miR-223表达后,其来源外泌体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明显降低(215.6±9.2、402.5±11.6、253.7±10.4,均P<0.01;91.5±8.2、263.4±9.3、105.8±9.3,均P<0.01)。胃癌细胞与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共培养后PTEN mRNA表达下降(1.00±0.00比0.26±0.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AKT通路激活,细胞骨架重塑。阻断miR-223传递后这一激活作用减弱。结论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靶向PTEN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胃癌细胞转移

  • 标签: 巨噬细胞 胃癌 外泌体 miR-223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编码RNA FAM225A对卵巢癌Hela细胞增殖和转移特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集的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FAM225A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FAM225A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命名为对照组和FAM225A KD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FAM225A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MTT)、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FAM225A的靶基因及其下游调控基因。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FAM225A表达水平(0.99±0.14)明显低于宫颈癌组织(2.05±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0,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2.02±0.14)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1.46±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1,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63.70±4.62)%]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40.14±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7,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比例[(30.27±2.33)%]明显低于FAM225A KD组[(39.9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7,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33.13±2.20)%]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28.2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6,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1.17±5.71)%]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63.1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2,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5.17±14.82)个]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70.18±10.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6,P<0.05)。miR-197-5p是FAM225A的海绵。癌旁组织miR-197-5p表达水平(1.07±0.15)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0.6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50,P<0.05)。对照组细胞miR-197-5p表达水平(1.04±0.17)明显低于FAM225A KD组(1.8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2,P<0.05)。结论FAM225A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作为miR-197-5p海绵,调控着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标签: FAM225A 微小RNA 宫颈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2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鼻咽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otch2表达阳性率。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iRNA到人鼻咽癌细胞(CNE-1)沉默Notch2表达,建立对照组和Notch2 KD组细胞株,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织Notch2蛋白表达评分[(9.04±1.59)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98±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8,P<0.05)。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A)值(1.85±0.08)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1.4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8,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0.00±13.71)个]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60.33±5.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6,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百分比[(81.33±5.01)%]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59.3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8,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0.83±0.08)明显低于Notch2 KD组细胞(1.3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0,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1.51±0.11、1.22±0.13)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0.88±0.07、0.7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0、6.898,P<0.05)。癌旁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0.80±0.11、1.08±0.0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1.86±0.15、1.9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0、21.400,P<0.05)。对照组细胞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 (1.06±0.08、1.39±0.09)明显低于Notch2 KD组细胞(0.59±0.06、0.6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0、10.040,P<0.05)。结论Notch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

  • 标签: Notch2 鼻咽癌 侵袭 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收集的102例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NP69、HK-1和CNE-2Z细胞系中Tiam1 m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Tiam1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感染CNE-2Z鼻咽癌细胞,建立对照细胞系和Tiam1敲降细胞系,分别为对照组和Tiam1 KD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体内生长和转移能力。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1.36±0.2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3.9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1,P<0.05)。正常鼻咽上皮细胞Tiam1 mRNA表达水平(1.20±0.26)明显低于鼻咽癌细胞系HK-1和CNE-2Z Tiam1 mRNA表达水平(2.98±0.31、3.16±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5;t=4.209,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5±0.22)高于Tiam1 KD组细胞A值(1.3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生长45 d后肿瘤体积[(1 832.37±281.24) mm3]高于Tiam1 KD组细胞[(1 209.31±145.19)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6,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9.39±9.31)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侵袭数量[(52.19±7.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9,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淋巴结转移数量[(12.43±3.27)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6.19±2.0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P<0.05)。结论Tiam1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

  • 标签: 鼻咽癌 增殖 侵袭 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Sprouty2(SPRY2)基因在胃癌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BGC-823),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沉默SPRY2基因,并用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blot检测其SPRY2、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SPRY2基因沉默后的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变化。结果:在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SPRY2基因的人胃癌BGC-823细胞中,SPRY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SPRY2沉默后人胃癌细胞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增多(P〈0.05),vimentin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此外,SPRY2沉默后,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值均P〈0.05)。结论:Sprouty-2基因通过调节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参与胃癌细胞的上皮一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 标签: 胃癌 Sprouty-2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urora激酶抑制剂AT9283对基底样乳腺癌细胞(BLBC)系MDA-MB-231细胞运动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探讨AT9283降低BLBC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不同浓度(0、0.01、0.1、1、10 μmol/L)AT9283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倍体细胞形成,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荧光染料显色观察不同浓度下AT9283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和Aurora激酶、Cofilin-1及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划痕试验及趋化试验观察AT9283对细胞迁移、趋化能力的影响。结果AT9283(10 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9.17±0.03)%,荧光染色可见AT9283处理的胞核绿染、碎裂;流式细胞术检测1 μmol/L AT9283作用于乳腺癌细胞48 h形成多倍体细胞,0.1、1、10 μmol/L AT9283作用下MDA-MB-23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4±2.5)%、(29.5±3.4)%、(52.8±6.7)%,与对照组的(0.7±0.1)%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减少,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蛋白剪切增加。AT9283可显著延长划痕愈合时间,减少趋化穿膜细胞个数(P<0.05),并有效抑制Aurora激酶及Cofilin-1的磷酸化水平。结论AT9283可通过抑制Aurora激酶的磷酸化及Cofilin-1磷酸化水平而诱导BLBC细胞系凋亡,并抑制其运动,从而抑制侵袭及转移

  • 标签: 乳腺肿瘤 Aurora激酶 Cofilin-1 细胞运动 肿瘤侵润
  • 简介: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时癌细胞转移情况。方法以K19mRNA及癌胚抗原(CEA)mRNA为标志物,取门静脉血与周围血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K19mRNA以及CEAmRNA两者的阳性率大致相符,而且与临床分期、病理细胞分化情况相关(P<0.05)。经过2年的随访,阳性、可疑及阴性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循环中K19以及CEA两种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提示临床情况的意义,并且与患者预后有关。可用于对术后患者的定时复查,以使医师及早做出进一步的治疗计划或及时调整现有治疗计划。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门静脉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AKT信号通路及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分别转染对照质粒pCDNA3.1和重组质粒pCDNA3.1-OPN,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OPN、AKT、AKT—P、MMP2和uPA的表达水平,CyQUANT法和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OPN上调对细胞粘附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OPN激活AKT信号通路,与转染对照质粒的HepG2细胞相比,转染OPN重组质粒的细胞MMP2和uPA表达增加,其细胞粘附百分比是56.084±2.0,大于对照组的49.93±1.74(P〈0.05);穿过基底膜细胞数目是(25.2±2.08)个,大于对照组的(17.4±1.45)个(P〈0.05)。结论OPN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上调MMP2和uPA表达,促进HepG2细胞侵袭转移

  • 标签: 骨桥蛋白 肝癌细胞 AKT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HSP27分子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选用EC9706-H、EC9706-L和EC109-H、EC109-L两对食管鳞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系,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利用Western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HSP27低表达细胞中HSP27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细胞划痕实验证实,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高于EC9706-L细胞和EC109-L细胞;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HSP27在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中呈低表达,在EC9706-L细胞和EC109-L细胞中呈高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中HSP27的表达,二者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HSP27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呈负相关,即HSP27高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其侵袭转移能力受到抑制。

  • 标签: 食管鳞癌 热休克蛋白27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苦参碱(MAT)对T24和5637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仪、迁移和侵袭手段检测细胞活力、凋亡、迁移和侵袭潜能;此外,通过转染试验改变LINC00472的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测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ro-Caspase-3、Cleaved-Caspase-3、β-肌动蛋白和细胞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或单向方差分析(ANOVA)。结果苦参碱不影响人输尿管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的生长,在T24细胞和5637细胞中,使用MAT后细胞活力分别降为72%和55%,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MAT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存、侵袭和迁移。此外,LINC00472在膀胱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苦参碱正向调节LINC00472,用si-00472转染可以部分逆转苦参碱的功效,细胞周期蛋白D1和bcl-2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53、bax和Cleaved-Caspase-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苦参碱提高了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但抑制了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蛋白活性(P<0.01)。结论苦参碱通过抑制PTEN/PI3K/Akt通路上调LINC00472,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

  • 标签: 膀胱癌 苦参碱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