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危重患者病程记录书写行为,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方法查阅近5,我院病历质量检查相关病程记录中存在缺陷的记录资料。结果发现危重患者病程记录中在书写内容,上级医生查房记录,会诊意见几记录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结论危重患者病程记录是医患双方争论的焦点,书写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危重患者 病程记录 缺陷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病程在10以上的19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DSQL平均得分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同抑郁严重程度、不同病程、伴并发症不同数量的患者DSQL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显著;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抑郁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数量。结论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应指导其积极治疗,对有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给患者更多的关怀,使其正确的对待糖尿病,改善不良清绪,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对42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疾病程度分级,并给予相对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运动疗法(呼吸功能松弛训练、关节及肢体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言语训练等)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通过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疾病程度分级不同所采取的相应的有效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延缓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缩短了病程,达到了改善预后、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帕金森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是高度近视最常见的黄斑病变,其进展缓慢,黄斑区视网膜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脱离和黄斑裂孔是其主要表现。在各种牵引机制的综合作用下,MTM可能表现为解剖结构稳定、病情进展或自发好转。MTM自发好转可能性小且BCVA改善程度不一,而MTM的恶化风险随其程度发展而提高。临床上应注意患者的随访,适时手术治疗,以防病变进展至威胁患者视觉的严重阶段。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劈裂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自然病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亚甲炎的病程特点。方法:把我们院里的亚甲炎患者中的一部分选择为研究对象,总共找出60例。结果:通过临床研究与探索,发现亚甲炎的超声表现与西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医生可以根据彩超所提示的甲状腺肿大或正常,实质内有无片状低回声区,周边及内部的血流情况来判断该患者的病情特点。讨论:在对患者做护理时,为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做好整体细致方案,提升患者信赖度和满意度。

  • 标签: 亚甲炎 病程 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横截面积(CSA)改变,及其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糖尿病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患者组)。依据TCSS评分评价糖尿病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DSP),并分为无DSP(0~5分)、轻度(6~8分)、中度(9~11分)及重度DSP(12~19分)亚组;依据糖尿病病程分为0~56~10、11~15及〉15亚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均行下肢神经超声检查,检测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的C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各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均与TC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615、0.632、0.641,P均〈0.05),且均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613、0.643、0.682,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高频超声所示下肢周围神经CSA改变与神经损害严重程度及糖尿病病程有关。高频超声可为糖尿病感觉运动多发神经病的分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多伦多临床系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度子痫前期病程进展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0710月至201012月从早、中孕期起即在本院妇产科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的4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取同期正常单胎妊娠94例孕妇为对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体重指数及体重变化、水肿情况、高血压前期表现、血浆白蛋白及尿蛋白情况。结果(1)体重指数研究组孕妇基础体重指数为(23.27±4.31)kg/m2,对照组为(21.52±3.09)kg/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重指数增长幅度研究组孕妇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前孕期体重指数增长为(5.60±2.17)kg/m2,对照组为(4.85±1.52)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发病前每周体重指数增加为(0.74±0.41)kg/m2,对照组孕妇为(0.23±0.18)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体重指数每周增长0.39kg/m2作为界值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81%;以0.41kg/m2为界值,其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91%。(3)体重研究组孕妇在孕晚期(>28周)发病前每周体重平均增加为(0.93±0.70)kg,对照组为(0.63±0.20)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体重过度增加(体重每击增长>0.50kg)者25例(60%,25/42),对照组53例(63%,53/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孕妇体重增加的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高血压前期表现研究组有8例孕妇(17%,8/47)在发病前有高血压前期表现,对照组仅有5例(5%,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水肿研究组有25例孕妇(25/47,53%)在发病前出现水肿,对照组整个孕期有17例孕妇(17/94,18%)出现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低蛋白血症研究组中有8例孕妇在孕晚期发病前存在低蛋白血症,平均血浆白蛋白水平为(32.6±1.6)g/L,对照组孕妇平均为(38.4±2.1)g/L,只有1例发生低蛋白血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蛋白尿研究组中有10例孕妇(21%)发病前有单项蛋白尿出现;对照组只有4例孕妇(4%)蛋白尿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水肿OR=6.16,95%,可信区间(CI)为2.29~16.57、单项尿蛋白(OR=9.68,95%(CI)为1.86~50.30)、高血压前期表现(OR=6.16,95%CI为1.56~24.77)及孕晚期每周体重增加>0.85kg(OR=11.60,95%CI为3.54~37.97)对轻度子痫前期发病有显著影响。结论水肿、过度体重增加、高血压前期表现和低蛋白血症是轻度子痫前发生的预警信息,具备这些预警信息者应纳入重点产前检查范围。

  • 标签: 轻度子痫前期 先兆子痫 水肿 高血压 蛋白尿 体重增长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综合康复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3月-20206月我院收治的57例脑卒中患者,依照组患者的病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患病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28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将患病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29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不同病程 脑卒中 综合康复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 简介: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成人脊柱侧凸的进展特点,目的是为了确定成人脊柱侧凸的预后。很多研究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在骨骼成熟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但是结果却非常不一致。本研究共纳入51例患有进展性脊柱侧凸的成人患者,由2名高年资医师来测量这51例患者所有的X线片。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拍摄X线片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7。每一例患者均建立一个X—Y平面图表,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成人患者 进展性 自然病程 间隔时间 X线片
  •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不同原因引起视网膜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视网膜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目前RVO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众多,部分医师对各种治疗方法的价值定位不明,甚至只是单纯针对黄斑水肿进行治疗。本文从RVO的病情评估出发,强调RVO的诊疗应建立在针对系统性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策略,同时着眼于其三大眼部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动态随访观察患眼缺血程度的变化,以完成全病程管理。(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46-249)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激光凝固术 糖皮质激素类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不同病程高频特发性耳鸣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方法的选择,并对耳鸣患者做长期的医疗效果访问。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比的探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16例患有耳鸣的患者依据患病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组,即急性期组、慢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对三组的耳鸣患者均随机的采取三种药物医治方法中的一种进行医治,即血栓通+地塞米松+红花黄色素,红花黄色素+血栓通,血栓通。整个医治过程21天。医治过程中分别于三个时间点对三组患者的治愈情况以及临床治疗信息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医治结束以后,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急性期为70.0%(49/70),亚急性期为54.2%(39/72),慢性期为56.8%(42/74)。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不同病程高频特发性耳鸣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医治作用各有不同,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代为辅助治疗。

  • 标签: 耳鸣 随机对比方法 药物医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CP作为一种进行性的慢性疑难疾病,病程总体上有疼痛先发,而后依次出现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及多种并发症的特点。由于其病程复杂多样,诊治策略目前争议颇多,涉及多学科协作治疗(MDT)。MDT指能够独立为某一特定患者提供诊治意见的不同专业专家,在特定时间(线上或线下)共同讨论患者诊治方向,是目前复杂性疾病的有效诊治模式。CP的MDT一般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开始,进而讨论内镜治疗、外科治疗或两者的联合治疗。本文拟对MDT在CP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结合长海医院CP诊治的MDT经验,以期提升CP病程管理质量。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多学科 诊治模式 临床病程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颅内动脉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在所有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8%~10%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个炎症反应过程,近来认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友部位包括颈动脉海绵窦虹吸段、大脑中动脉主干、椎动脉邻近融合部和基底动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流行病学、自然病程、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均有显著进展。本文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程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 流行病学 自然病程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患者,按病程分为三组;分析和比较腰椎(L1-4)及左股骨颈(颈部)之间的骨密度(BMD)、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等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病程不同BGP、左股骨颈骨密度、PTH、ALP等相关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L1-4骨密度、PINP、β-CTX在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发现TC、PINP、β-CTX与L1-4及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呈负相关;BMI、UA与L1-4的骨密度呈正相关;此外,病程与L1-4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病程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病程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折的风险增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病程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降糖效果及胰岛功能状态。方法300例T2DM患者根据病程分为新诊断组、~5组、~10组例、>10组四组,均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两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馒头餐刺激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30分内胰岛素增值和血糖增值的比值等。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下降明显;AUCIns、Homa-IR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B、△I30/△G30随着病程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新诊断组与其它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程的T2DM患者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目的。

  • 标签: 不同病程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价高血压患者 10前后血压及心电图左室高电压的变化,了解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室高电压随高血压病程的变化。方法:选取近 10连续在我院体检的高血压患者 150例。记录他们的血压及心电图 R5+S1值,结果: 10前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 R5+S1异常阳性率的 10%以下,但心电图 R5+S1的值升高,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中,左室高电压随病程进展。心电图检查在初筛高血压心脏损伤的临床方面阳性率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电图 左室高电压
  • 简介:摘要肝囊型棘球蚴病(HCE)是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棘球蚴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影像学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而忽视其自然衰亡病程的系统研究。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普及使研究者能够获得HCE病程不同时期、不同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学状态的临床资料。笔者基于CT检查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实践,探讨HCE的自然衰亡病程,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囊型包虫病 自然病程 死亡 胆瘘 感染 破裂
  • 作者: 梁秀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1-03-13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3期
  • 机构:梁秀华【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53-01痛风是与饮食密切相关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见于40岁以上的人,一般以男性比较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也偏向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使痛风患者逐渐增多。通过对痛风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配合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痛风症急性发作,阻止病情加重和发展,逐步改善体内嘌呤代谢,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减少其沉积,防止并发症。合理饮食是控制痛风的关键。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期间,观察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后在改善病情进展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03月~201605月收治的3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分组;对照组利用基础护理模式开展肝硬化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模式基础上,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开展肝硬化护理工作;通过对两组肝硬化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展开调查用于病情进展评价,最终对调查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观察组肝硬化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比较,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肝硬化疾病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充分实施,对于肝硬化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优化可以奠定基础,进而对于肝硬化疾病进展的改善发挥显著的促进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 肝硬化 病情进展 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