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取健康的三龄起蚕经口接种BmCPV后不同时间段取中肠后部固定、制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家蚕中肠圆筒形细胞组织变化,作者认为随病毒的入侵复制增殖,病蚕圆筒形细胞出现的病理变化是与病毒复制增殖、多角体形成相关的,细胞内出现浅染小空白点时正是病毒发生基质与病毒粒子大量产生阶段;细胞松弛、先端膨大变形、出现多空泡时正是多角体逐步增多时期.结合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光镜下观察的组织病变进一步说明病毒的复制和多角体的形成都是由细胞顶端部位开始,逐渐向基底部推进,最后新的多角体充满整个细胞,使细胞溃烂破裂,大量多角体和病毒粒子落到肠腔.

  • 标签: 细胞 组织病理 病毒增殖 溃烂 镜下观察 不同时间
  • 简介:EB病毒(EBV)相关的B细胞淋巴增殖是造血干细胞或实体瘤移植后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由于感染EBV的B细胞过度生长,正常由EBV细胞毒T细胞控制。在既往数十年中,采取系列测定外周血标本EBV-DNA负荷,以辅助确定高危患者和早期诊断淋巴增殖。治疗选择包括调控过度生长的、感染EBV的B细胞和EBV细胞毒T细胞反应间的平衡和采取靶向B细胞单克隆抗体或化疗。主要挑战仍然是为了确定优先治疗的指征与综合新的和常规的治疗。

  • 标签: EB病毒 淋巴增殖性疾病 细胞毒T细胞 单克隆抗体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确诊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疾病病程和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到114例(男53例,女61例)病例资料,中位年龄6岁(范围0~17岁),轻症组107例(93.86%),其中EBV感染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9例;重症组7例(6.14%),以T细胞或NK细胞增殖为主(6例)。重症组反复发热时间明显较长,EBV-DNA的拷贝数较高,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7,P>0.05)。重症组的IgM水平低于轻症组,秩和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1,P<0.05)。重症组IgA水平、CD8+细胞数低于轻症组,IgG水平、CD4+细胞数、IgE水平高于轻症组,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症组患儿经抗病毒等治疗后转归良好。重症组中1例确诊为种痘样水疱病样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like LPD),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和硼替佐米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失访;1例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化疗后死亡,另1例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和1例EBV相关淋巴瘤在移植后死亡。结论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EBV感染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如免疫球蛋白IgM、IgA降低,高DNA拷贝数和高IgE,或所感染的淋巴细胞类型为NK或T细胞的病例可能进展为重症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应提高警惕。移植和化疗对重症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可能有效,但仍不确切。

  • 标签: 儿童 EB病毒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 简介:摘要EB病毒(EBV)是一种潜在的致瘤病毒,约95%的健康人感染并终生携带该病毒。EBV可以诱导宿主细胞克隆转化,约2%的肿瘤和EBV感染相关。近年来围绕EBV诱导淋巴细胞克隆转化、EBV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标签: 疱疹病毒4型,人 淋巴瘤 转化 免疫治疗 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中3D蛋白关键氨基酸突变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并根据3D三级结构模型推断突变影响病毒增殖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强毒株SDLY107构建的质粒pMD19T-SDLY107-EGFP为模板,利用定点突变和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病毒突变株,对突变株增殖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对3D蛋白三级结构进行预测,根据3D蛋白的结构域功能特性推测突变影响病毒增殖能力的可能机制。结果经过双酶切鉴定和病毒基因测序证实已成功构建两株突变株病毒:EGFP-EV-A71(S37N)和EGFP-EV-A71(R142K)。两株突变株在RD细胞中的增殖速率均明显弱于亲本毒株。3D蛋白三级结构预测模型显示3D蛋白由"手指(finger)"、"拇指(thumb)"和"手掌(palm)"三个结构域构成握杯状右手结构,S37N位于"拇指"结构域,R142K位于"手指"结构域,而"拇指"和"手指"结构域对3D聚合酶的活性以及蛋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论S37N和R142K突变降低了EV71的复制能力,这两个突变可能是通过改变3D蛋白聚合酶活性和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EV71病毒增殖

  • 标签: EV71 3D蛋白 突变 病毒复制 三级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腺病毒包装质粒pBHGE3与携带LASP-1 siRNA的穿梭质粒pZD55-LASP-1、pCA13-LASP-1在HEK293细胞内,包装成病毒ZD55-LASP-1和Ad-LASP-1。方法利用Effectene DNA转染试剂将质粒pBHGE3与质粒pZD55-LASP-1、pCA13-LASP-1分别感染HEK293细胞,纯化并扩增病毒。通过PCR鉴定Ad-LASP-1、ZD55-LASP-1是否包含目的基因,E1区是否缺失及有无野生型腺病毒污染。鉴定正确的病毒进行扩增,CsCl梯度离心纯化,TCID50法测病毒滴度。结果PCR鉴定证明ZD55-LASP-1未混杂野生型腺病毒,且包含目的序列LASP-1 siRNA;Ad-LASP-1 E1区缺失,且包含目的序列LASP-1 siRNA。ZD55-LASP-1滴度为4×1010 PFU/ml,Ad-LASP-1滴度为2×1010PFU/ml。Western-blot证实ZD55-LASP-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E1A,Ad-LASP-1不表达E1A。结论靶向表达LASP-1 siRNA序列的病毒ZD55-LASP-1重组成功,为肾癌的下一步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 标签: LASP-1 肾细胞癌 条件增殖型腺病毒
  • 简介:本实验采用病毒直接感染细胞的混合培养的方法,  实验采用PCR检测技术检测干细胞中的HCMV-DNA的结果在各培养体系中HCMV感染组均能检测到相应的阳性扩增带,HCMV-AD169株能直接感染脐血造血干细胞抑制其增殖和分化

  • 标签: 分化情况 增殖分化 干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在MHL混合细胞中的增殖情况。方法利用LLC、MDCK以及HEP-2混合细胞培养瓶与MDCK单一细胞培养瓶对甲3型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标准毒株进行接种,同时设置对照组。分析甲3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在MDCK细胞瓶以及混合细胞瓶中的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情况、细胞病变效应以及血凝滴度。结果病毒的血凝滴度为116,通过15稀释的甲3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接种MDCK细胞瓶以及MHL混合细胞瓶在37℃的环境下进行48h的培养之后,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细胞发生了脱落以及细胞固缩的现象,而感染甲3型病毒的细胞则出现了细胞团聚以及拉网现象。结论经MDCK、LLC以及HEP-2混合细胞瓶进行分离和培养,能够有效监测甲型流感的暴发趋势,并有助于对其它呼吸道病毒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可为临床诊断以及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混合细胞培养 MHL 甲3型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DX56解旋酶在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感染A549细胞复制增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免疫印迹法、qPCR以及TCID50检测上调/下调A549细胞中DDX56并接种EMCV病毒,以空载组为对照组,分析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及对病毒感染引起的RLRs信号通路中关键接头蛋白活化的影响。结果A549细胞接种EMCV后,DDX56蛋白水平表达量逐步递增。过表达DDX56可以促进EMC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干扰DDX56可以抑制EMC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并且DDX56通过负调控RLRs信号通路中接头分子MAVS、TBK1、IRF3的活化实现对EMCV复制的正调控作用。结论DDX56促进EMCV增殖是通过抑制RLRs信号通路中接头蛋白的活化来实现的,为EMCV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和调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DDX56 脑心肌炎病毒 RLRs信号通路 调控
  • 简介:“知识增殖”是借鉴生物学中细胞增殖的有关概念提出来的.主要是指由一个知识引发出若干个有价值的新知识:知识增殖的内涵是多元的,它可以是学习理念、学习状态,也可以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明晰其内涵,对促进知识增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知识增殖 学习理念 学习状态 学习方法 学习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1例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为例,探讨终末期患者的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及患者的心理痛苦、家属的哀伤辅导。通过有效护理,患者症状控制良好,舒适度提高,心理痛苦缓解,家属顺利度过哀伤期。可为今后淋巴疾病终末期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疾病 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芦可替尼是一种强效选择性Janus激酶(JAK)1/2抑制剂,分别于2011和2012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MF),并于2014年被批准用于治疗羟基脲耐药或者不耐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是EB病毒(EBV)持续获得性感染导致的一组疾病。近年来,芦可替尼应用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等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治疗取得了新进展,为EBV-LP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旨在为芦可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笔者就芦可替尼在CAEBV、EBV-HLH中的临床应用及该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进行阐述。

  • 标签: 疱疹病毒4型,人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芦可替尼 EB病毒
  • 简介:目的构建针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增殖诱导配体(aproliferation—inducingligand,APRIL)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针对APRIL基因的RNAi靶序列,与pGCL—GFP载体连接,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shAPRIL;将连接产物转化到DH5a感受态细胞,经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再用LV—shAPRIL、pHelper1.0、pHdper2.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重组慢病毒感染CFPAC1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CFPAC1细胞APRI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PCR和测序结果与构建的慢病毒载体的预期结果一致,经包装产生的病毒滴度为5×10^7Tu/ml。构建的慢病毒载体感染CFPAC1细胞后第4天、第4周和第8周,APRILmRNA表达量较空载体慢病毒感染组分别下降了73%、70%和71%;APRIL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了66%、63%和62%(P〈0.05)。而各时间段未感染慢病毒的细胞组与空载体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APRIL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LV—shAPRIL。

  • 标签: RNA干扰 慢病毒属 增殖诱导配体 细胞系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荷载白细胞介素(IL)-24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联合放射对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LNcap细胞(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分为4组进行干预,分别为,(1)磷酸盐缓液组(PBS);(2)放射治疗组(10 GY);(3)病毒组[ZD55-IL-24;10感染复数(MOI)];(4)联合组(ZD55-IL-24+RT;5 MOI+5GY)。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连续96 h各组LNcap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Hoechst-33258、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处理48 h后各组LNcap细胞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处理48 h后各组内IL-24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One way-ANOVA),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CCK-8显示,放疗组、ZD55-IL-24和联合组与PBS组比较,均可抑制细胞增殖。PBS组、放疗组、ZD55-IL-24和联合组在处理96 h后在450 nm处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3.84±0.47(t=20.730,P<0.01)、1.85±0.08(t=15.600,P<0.01)、1.33±0.19(t=6.270,P<0.01)、0.78±0.10。(2)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较PBS组均存在显著细胞凋亡现象。PBS组、放疗组、ZD55-IL-24和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0±1.02)%(t=26.430,P<0.01)、(28.88±3.65)%(t=6.092,P<0.01)、(35.45±1.80)%(t=4.505,P<0.01)、(41.95±2.26)%。(3)TUNEL染色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较PBS组均存在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PBS组、放疗组、ZD55-IL-24和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5±2.07)%(t=15.400,P<0.01)、(26.38±2.61)%(t=5.960,P<0.01)、(32.95±3.94)%(t=2.600,P<0.01)、(39.45±3.53)%。(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内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PBS组,联合组内Caspase-8/Caspase-3表达增高更为明显。以PBS组表达量为参照,Caspase-8和Caspase-3在PBS组、放疗组、ZD55-IL-24和联合组内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7、1.00±0.08(t=23.030、13.910,P<0.01、0.01)、1.61±0.12、1.52±0.11(t=13.330、8.430,P<0.01、0.01)、2.13±0.15、1.93±0.04(t=7.390、5.710,P<0.01、0.01)、2.99±0.13、2.52±0.17(与联合组比较)。结论放疗和ZD55-IL-24均可以抑制LNcap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拥有更好的增殖抑制及促进凋亡效果,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8/Caspase-3介导的内源性凋亡相关。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4 溶瘤腺病毒 放疗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受者EB病毒(EBV)感染后淋巴细胞类型的特点,探讨EBV感染淋巴细胞类型在儿童肝移植术后PTLD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2013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例儿童肝移植术后PTLD受者的临床资料。对14例儿童受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血浆和TBNK细胞分选后EBV-DN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PTLD儿童受者PBMC EBV-DNA呈高复制水平(>104拷贝数/ml),其中8例血浆EBV-DNA>103拷贝数/ml。12例儿童受者EBV感染淋巴细胞类型以B淋巴细胞为主,2例伴有T淋巴细胞和/或NK细胞EBV-DNA高载量感染。治疗后7例PBMC和血浆EBV-DNA转为阴性,6例较前下降,1例较前升高。10例儿童受者治疗后B淋巴细胞EBV-DNA转阴,3例较前下降,1例治疗后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中EBV-DNA较前升高。13例受者治疗后好转,1例治疗后效果不佳,出现噬血综合征,最终因PTLD进展而死亡。结论大多数EBV相关PTLD以B淋巴细胞感染类型为主,少数伴有T淋巴细胞和/或NK细胞EBV-DNA高复制。伴有T淋巴细胞和/或NK细胞EBV-DNA高载量感染的PTLD儿童受者相比B细胞感染为主的儿童受者对治疗反应性较差,预后不佳。EBV感染淋巴细胞类型的检测在EBV相关PTLD受者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斑狼疮与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的临床鉴别及诊断。方法报道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例误诊为红斑狼疮的EBV+-LPD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该例患者误诊为红斑狼疮,经多次治疗后皮疹仍出现变化,伴高热,后诊断为EBV+-LPD。结论红斑狼疮和EBV+-LPD均为谱系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该例患者皮疹出现多次变化,为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了一个参考。

  • 标签: 红斑狼疮,皮肤 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鉴别 诊断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