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和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体验式教学给初中生物课堂带来的益处,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立足固有知识,引导学生新课的学习;设计生活实验,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最后还点出了体验式教学的适用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体验式教学 体验 初中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TT法检测羟基脲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出有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羟基脲衍生物。方法选用Hep-2肿瘤细胞作为模型,然后利用MTT法从六种羟基脲衍生物中筛选出对Hep-2肿瘤细胞有抗肿瘤作用的,并计算其对Hep-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即IC50值。结果筛选得到对Hep-2细胞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的衍生物有3种。计算得到的每种羟基脲衍生物对Hep-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论HY-CN、HX-CN和HX-叔对Hep-2细胞有非常好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羟基脲衍生物 MTT IC50
  • 简介:摘要病原学实验室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是保证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针对实验室具体情况以及病原学的生物安全理念,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并编制实验室安全手册,以此全面提升实验室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和监督其行为和教学科研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顺利发展和创新。

  • 标签: 实验室 病原生物学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专科《病原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级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在其《病原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结果在专科《病原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自学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等调查指标结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在专科《病原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 标签: 专科学生 课堂教学 学习效果
  • 简介: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图片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区分左右。2.在观察、想象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3.经历推理想象、观察验证的活动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培养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教学难点:经历推理想象、观察验证的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标签: 活动经验 教学实录 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小伙伴 卡通人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生物。方法选择我中心收检的50例确诊为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生物检验,并分析结果。结果在5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36株菌株,检出率为72.00%(36/50),其中志贺菌占38.89%(14/36),弧菌占30.56%(11/36),气单胞菌占19.44%(7/36),其余菌种占11.11%(4/36),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相比较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菌株在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阿莫西林中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儿童细菌性腹泻危害较大,在临床上可进行病原学检测,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给予治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细菌性腹泻患儿 病原微生物 志贺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原生物检验的方法对急性腹泻婴幼儿致病原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急性腹泻婴幼儿共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病原生物检验法对其自然排便腹泻时的粪便进行检验。结果通过本次病原生物检验,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为123例,所占比例为61.5%。对患儿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进行比较,1-3岁患儿阳性率最高,每两个年龄段患儿阳性率进行对比差异显示为P<0.05,统计学意义以及差异存在并且十分明显。另外患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的概率较高,与其他细菌感染相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于患有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其年龄与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致病菌为轮状病毒的较多,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实验室检验,以此来进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婴幼儿 急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微生物的检验情况。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检验科接受检验的5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的病原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共检出32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17株,所占比例为53.1%,弧菌属8株,所占比例为25%,气单胞菌5株,所占比例为15.6%,其他菌种2株,所占比例为6.3%。经药敏试验证实,上述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等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都比较强,因此在临床中应做好检验,做好疾病的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
  • 简介:摘要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促进学习积极性,应该根据教改要求不断促进实验内容以及顺序的调整,进而有效促进实验的串联,帮助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的教学体会,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参考。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免疫学 实验教学
  • 简介:雨,还在下着,我离开书桌,懒懒地向窗外望去。突然,我眼前一亮——多么美的绿啊!窗外大片大片的小草嫩如新生,旁边的几株大树好似保护它们的战士,高大挺拔。棕色的树干,绿色的树冠,为单调的草地增添了几分盎然的情趣,而那种浓浓的新绿,令我心情顺畅。树下,两三只小狗围着树转着圈跑跳,不时地几声狗吠闯入耳朵。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的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7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起微生物检验结果。结果76例患者中共检测出10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比例为50.5%,多以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阳性菌41例,比例为40.6%,以粪肠球菌和鸟肠球菌多见,假丝酵母菌9株,以白假丝酵母菌多见;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和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而对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鸟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和舒巴坦敏感。结论泌尿系统疾病中其致病微生物主要以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可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和药敏结果选取合适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泌尿系统 微生物检验 致病细菌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收集我院5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集粪便标进行病原生物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原菌检出率为76.0%(38/50),其中志贺菌属、弧菌属、气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50.0%、26.3%、21.1%,其它菌株检出率为5.3%,志贺菌属检出率高于其它菌种(P<0.05);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志贺菌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生物,其耐药性较高,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治工作。

  • 标签: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环境、物品的病原生物污染情况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从医院相关物品、环境中采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67份标本以及657例各科住院患者的病原生物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在医院中,普通病房桌椅面、床栏、门诊服务台、急诊观察室、工作人员手掌、门把手、空气等的带菌量最高。分离出的细菌为38个种,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比例最高,为52.8%。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属等,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所占比例为21.0%。结论院内环境中细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在全面了解医院环境病原生物感染情况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环境 病原微生物 感染 预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