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8月—2022年8月恶性肿瘤病人资料。结果:1256例恶性肿瘤病人中61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86%。感染和非感染恶性肿瘤病人的住院天数、放化疗次数、抗菌药物应用等因素比较。结论:恶性肿瘤病人机体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出现医院感染。应该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并给予预防护理。

  • 标签: 恶性肿瘤病人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对策。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胸外科手术病人中选取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病人疼痛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镇痛、护理对策,改进护理方面的不足。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所有病人中,由手术因素引起疼痛占比最大,为33.06%,其次为管道刺激、炎症及感染等。结论:胸外科病人受各种因素影响,术后常出现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术后恢复,需分析病人术后疼痛相关因素,积极采取镇痛处理及针对性解决措施,优化护理管理制度,促进护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促进病人恢复。

  • 标签: 胸外科 疼痛 相关因素 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创伤后低体温病人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710例病人,分析低体温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结果:低温病人修正创伤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体温P<0.05。结论:急性创伤后低体温病人可以通过保持机体正常体温,改善患者预后条件以及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创伤 低体温病人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内随机选择200例,依据患者的疗效分为不同组别,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100例。对照组均为无效组,实验组均为有效组,对其实施单等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年龄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存在差异,男性人数患病率较高,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类型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终末期肝脏模型(MELD)评分对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4h体温改善人数对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既往并发症内的肝性脑病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既往并发症内的腹膜炎、消化道出血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院并发症内的感性脑病、腹膜炎、消化道出血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院并发症内的肝肾综合征以及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既往史、终末期肝脏模型(MELD)评分高等因素均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需予以警惕。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血流感染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性病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科进行健康体检的78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依据单双号法形成常规组与管理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健康管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管理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具有积极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病 自我健康管理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住院精神病人的自杀相关因素,并对护理干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该时间段内接诊的5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自杀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两周内的自杀行为发生次数。结果: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相关因素有疾病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医源性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等确具有相关联系,针对患者的疾病产生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人自杀因素与环境因素、疾病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医源性因素具有紧密联系,在精神病人住院治疗看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情况并给予护理干预,及时采取措施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次数。

  • 标签: 住院精神病人 自杀 因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罹患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定了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来我院内科接受诊疗服务的98例罹患基底节区域梗死患者以及76例半卵圆中心区域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依托MRI技术针对患者的血管周围间隙具体扩大程度做出了评价,依托单因素类分析与多因素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了对于基底节区域血管周围间隙以及半卵圆中心区域血管间隙扩大具体程度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结果:依托多因素类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得知,体质量指数水平与高血压疾病因素均会对于患者机体基底节区域血管周围间隙出现扩大症状拥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体质量指数会对于半卵圆中心区域血管间隙出现扩大症状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结论:在为罹患腔隙性脑梗死这一疾病的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有关从业医师应当预先明确,高血压是会导致患者机体基底节区域内血管周围间隙发生扩大状况的突出危险性因素,但体质量指数的高低可以作为对于基底节区域内部以及半卵圆中心区域内部血管周围间隙整体扩大程度进行控制与保护的关键性因素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 扩大 影响因素
  • 作者: 陈彦蓓 牛华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5期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开颅手术后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参与到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共计160人,本次研究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癫痫症状的收集为,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60名脑肿瘤患者中并发癫痫的患者有110例(68.75%),并发癫痫的患者有50人(31.25%),早发性癫痫患者有24例(15.15%),迟发性癫痫14例(8.75%),部分性癫痫8例(5.00%),4例全身性癫痫(2.50%),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病人的病发处于较高水平;术后感染发热、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预防、术后病理级别均为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过调查分析最后得出术后感染发热、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预防、术后病理级别这4种因素为影响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主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该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应对以上因素额外重视,积极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将并发癫痫的概率降到最低。

  • 标签: 肿瘤 开颅术 癫痫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癫痫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在提高癫痫患者依从性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癫痫的基础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后两组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的总依从率90%较对照组76%要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癫痫患者的过程中对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将疾病很好的控制,值得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癫痫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住院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一对一访谈模式,对患者夜醒次数、入睡所需时间、上床时间、晨醒时间及再次入睡所需时间等睡眠障碍症状及睡眠质量,对影响睡眠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指导,对比分析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影响心内科病人睡眠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醒后入睡困难、夜醒、入睡困难及早醒等。其中疾病、心理因素是引发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还包含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等。经针对性睡眠干预后,均有所改善。结论:心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与疾病因素,对其实施针对性睡眠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心内科 住院病人 失眠相关因素 分析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癫痫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在提高癫痫患者依从性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癫痫的基础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后两组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的总依从率90%较对照组76%要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癫痫患者的过程中对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将疾病很好的控制,值得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癫痫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人身体约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5月我医院神经外科的336例病人及21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护理人员身体约束执行知信行的调查问卷及病人一般资料及约束实施情况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外科病人的身体约束率为48.81%,影响病人身体约束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意识水平、疼痛程度、谵妄、认知障碍、威胁生命的治疗。护士约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分别为(4.55±1.84)分、(7.13±1.03)分、(15.75±2.19)分(P

  • 标签: 约束 神经外科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48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并对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BMI是LI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LI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血压升高、BMI病理性升高是导致间隙扩大的高危影响因素

  • 标签: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腔隙性脑梗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收集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行TACE术的24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分为恶心呕吐组(81例)和无恶心呕吐组(15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ACE术后病人发生恶心呕吐的因素。结果:共纳入240例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3.8%(81例)。其中肿瘤数量、栓塞术后恶心呕吐史是其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止吐药物、选择载药微球介入方式可减少介入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TACE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肿瘤多发、有栓塞术后恶心呕吐史的病人,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肝动脉 化疗栓塞 术后病人 恶心呕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病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化疗后血小板输注治疗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0)和无效组(n=30)。比较两组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体重指数(BMI)、血型、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化疗次数,化疗药物类型,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注前白细胞计数,输注后总胆红素,将差异信息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影响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BMI、血型、是否使用血小板升高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血前白细胞计数、,结论:影响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很多,包括使用抗生素、不使用rhTPO、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物种类>2种、血小板输注次数≥5次。临床医生应该注意这些因素

  • 标签: ​血液病化疗病人 血小板输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病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化疗后血小板输注治疗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0)和无效组(n=30)。比较两组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体重指数(BMI)、血型、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化疗次数,化疗药物类型,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注前白细胞计数,输注后总胆红素,将差异信息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影响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BMI、血型、是否使用血小板升高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血前白细胞计数、,结论:影响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很多,包括使用抗生素、不使用rhTPO、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物种类>2种、血小板输注次数≥5次。临床医生应该注意这些因素

  • 标签: ​血液病化疗病人 血小板输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00名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疾病认知和治疗满意度等方面。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弹性整体水平较低,其中女性、年龄较大、疾病程度较重、治疗时间较长、社会支持较差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更低。社会支持、疾病认知和治疗满意度对心理弹性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弹性水平普遍较低,需要从社会支持、疾病认知和治疗满意度等方面加以干预和改善。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关注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从而改善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疾病认知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慢性伤口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患者中,有慢性伤口并愿意参加调查的患者200例,采用自我管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将患者分为自我管理良好组和自我管理不良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自我管理良好组患者的年龄、病程、遵从医嘱程度等因素均优于自我管理不良组。在自我管理方面,两组患者均存在饮食管理不当、运动不足、药物使用不规范、休息不充足等问题,但自我管理良好组在这些方面均表现更好。此外,自我管理良好组患者的定期复诊率和遵从医嘱程度均高于自我管理不良组。结论:糖尿病慢性伤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伤口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遵从医嘱程度。

  • 标签: 糖尿病 慢性伤口病人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慢性病是当前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慢性病病人的积极度对于病情控制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慢性病病人积极度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影响慢性病病人积极度的因素包括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疾病认知、心理健康等方面。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慢性病病人积极度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为慢性病病人的健康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 标签: 慢性病 积极度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