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于危重患者的动脉血压监测、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时血气分析检查的时时监测等等。动脉越来越重要。临床上常用的动脉径大,芯粗。而危重患者的动脉搏动弱。无法一次性穿刺成功。反复的穿刺不仅会破坏血管,加重患者的疼痛,还会增加感染的机率。穿刺成功时,因其径大,回血速度快,往往造成血液污染和逆行感染。而留置代替动脉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留置针 动脉置管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手退管法在婴幼儿静脉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将需要留置套管的肺炎患儿163名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4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单手退方法进行静脉留置,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结果单手退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穿刺成功率与方法密切相关,在婴幼儿的留置中单手退针法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手送在儿科留置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其中的210例进行留置穿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双手送,实验组患者采用单手送,记录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留置留置时间等数据,探究单手送与双手送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为88.57%,对照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留置留置时间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留置穿刺中的应用时,单手送可以有效的提高首次送的成功率,并延长留置留置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留置针 穿刺满意度 单手送管 双手送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手推送在静脉留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12月我科接受静脉留置输液患者135例,按患者留置日期,单号纳入对照组,共63例;双号纳入观察组,共72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观察组实施单手送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69/72)高于对照组的86%(54/63),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手送留置可提高留置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单手送管 静脉留置针 置管
  • 简介:小儿静脉软管留置的特点是留置软管壁较薄、较软,按传统管法时,推进软管时常遇打折无法置入或打折致液体滴入不畅。经临床多次实践,我科护理人员采用新法管有效地避免了上述弊端,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留置针 软管 静脉 小儿 置管法 护理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不同的长度对静脉渗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需留置静脉留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全部置入软管法,观察组采用不全部置入软管。观察两组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不全部置入软管可减轻对患者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有效减少静脉渗漏的发生。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 导管插入术 外周 物质外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三种方法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9例急诊科抢救病人,将其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三种进针送方法,对比三组病人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结果三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操作简单,安全便捷,保护血管,适合急诊科抢救工作,特别是危重患者,便于开放静脉通路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操作过程中改进进针的方法,增加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置管方法,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进针法在为静脉条件差的老年患者行浅静脉留置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6例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次数均为136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穿刺的方法,实验组采用输液折叠,施以负压进针的方法行留置穿刺。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回血时间及回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穿刺后置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静脉条件差的老年患者行浅静脉留置穿刺时,将输液折叠,施以负压进针方法,将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的效果。

  • 标签: 负压进针法 老年患者 留置针 穿刺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留置静脉采血、同步进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6月期间收治的98例患儿,对其采用留置静脉穿刺采血并置的操作,对其观察及护理进行明确。结果所有患儿用留置操静脉采血、后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痛苦,对其血管进行保护,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一次成功例数为90例,成功穿刺率为91.83%。结论对患儿实行留置静脉采血、同步进行的方法,大大节省了所用时间,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 标签: 留置针 静脉采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护理操作流程延长躁动患者静脉留置针管时间。方法择取70例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依据是否施以优化护理操作流程分成两组,病例数均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优化护理操作流程,观其效果,结果经对比两组静脉留置时间,观察组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护理操作流程可显著延长躁动患者静脉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化护理操作流程 躁动患者 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制作一款动脉留置装置应用于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中,探讨研制的动脉留置装置在ICU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8月住院治疗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40例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将患者左手或右手使用传统静脉留置为对照组,右手或左手使用自制动脉留置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操作人数、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血液污染、平均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操作人数只需1人,低于对照组2人。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血液污染率分别为67.5%(27/40)、0,优于对照组的30.0%(12/40)、77.5%(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257、50.612,P<0.01)。观察组操作时间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50.53 ± 14.12)s、(65.38 ± 18.03)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76.21 ± 8.28)s、(68.24 ± 17.07)mmHg,2组比较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63,P<0.01),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动脉留置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缩短了操作时间,并节省人力成本同时避免了血液浪费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危重症 有创血压监测 自制动脉留置针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进行成人留置穿刺的过程中运用单手送以及双手送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所选入患者共计100例,为本院在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所住院患者,结合组内随机性选择的方式,取其中的50例患者在进行留置穿刺的过程中进行单手送,即观察组。余下50例患者在对其进行留置穿刺的过程中则进行双手送,即对照组。

  • 标签: 单手送管 双手送管 成人留置针穿刺置管
  • 简介:摘要介绍新生儿静脉留置中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进展,阐述了无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中的必要性,提出无痛护理主要包括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改良方式、提高穿刺技巧等干预措施。

  • 标签: 无痛护理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PICC与静脉留置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07年6月~2012年12月我科258例肿瘤患者分为采用PICC进行化疗(PICC组),和采用静脉留置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发生情况。结果PICC组结果发生率都明显低于静脉留置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中,PICC比静脉留置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广泛推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ICC 静脉留置针 肿瘤 化疗PICC cathet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婴幼儿静脉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病例来源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92例静脉留置婴幼儿,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管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又加强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优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家属护理满意率高达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2%,干预组的留置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经比较,P<0.05。结论婴幼儿静脉留置期间加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时间,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置管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至关天数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做好效果探讨。方法:通过选取2020.1-2022.1月间的新生儿共计300例,通过培训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留置的穿刺技术,做好对应因素观察。结果:通过进行影响静脉留置的相关因素比较,其中干预效率明显增加,患者因素、静脉因素、穿刺部位选择、无菌操作的整体干预有效率在90%以上,整体干预有效率明显,效果较好。结论:观察影响新生儿静脉留置的相关因素,做好对应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并保证静脉输血,提升为重新生儿的抢救效率。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留置针 置管天数 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