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男性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患者男,23岁,2009年发现左乳包块,2014年开始出现疼痛。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与周围乳腺组织边界尚清,肿瘤细胞主要呈筛状,部分区域为实体状,可见基底细胞样细胞及导管腔面上皮细胞2种细胞类型,间质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性。基底细胞样细胞为主要组分,核圆形或成角,胞质稀少,细胞边界不清,间质内陷形成假腺腔;筛状结构间可见被挤压的导管结构,导管上皮细胞矮立方状,胞质嗜酸。免疫表型:基底细胞样细胞p63、MYB、细胞角蛋白(CK)5/6阳性;导管腔面上皮细胞E-cadherin、p120、CD117阳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20%。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非常罕见预后较好的发生在乳腺的浸润性癌,男性乳腺更加罕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本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和多态性,探讨男性不育症的遗传原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孕不育门诊的1 063男性不育症患者,采用Giemsa胰蛋白酶条带技术(GTG)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 063男性不育症患者,年龄(33.2±4.9)岁,异常核型83,异常检出率为7.8%,其中常染色体异常核型40,常染色体多态性23,检出率为5.9%;性染色体异常核型16,性染色体多态性4,检出率为1.9%。结论遗传因素与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对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是必要的。

  • 标签: 细胞遗传学分析 染色体异常 男性不育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再生医疗技术,较比传统治疗技术,创伤更小,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加速创面愈合,能够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患者治愈率。相关研究显示,做好术后护理干预工作,可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康复。基于此,本文对应用再生技术治疗21面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应用再生医疗技术 21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小麦过敏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对儿童食物过敏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疑似小麦过敏患儿进行病史收集、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及新鲜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共纳入患儿21。男15,女6;年龄(21.5±12.8)个月。患儿分别在摄食小麦制品或接触小麦面粉后出现过敏症状。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20/21,95.2%)最常见,其他依次为呼吸道症状(7/21,33.3%)、消化道症状(6/21,28.6%)及神经系统症状(1/21,4.8%)。11患儿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21患儿血清小麦特异性IgE检测水平为1.46 ~100.00 kU/L,当特异性IgE水平在Ⅴ级及以上时,患儿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增加(P<0.05)。其中5患儿行小麦皮肤点刺试验,均呈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04~0.12。患儿均有其他食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结论儿童小麦过敏发病早,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皮肤症状为主;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小麦过敏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高度致敏者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 标签: 儿童 小麦过敏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由严重弱精子症导致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致病性分析。结果全外显子测序显示例1 DNAH1基因存在c.2016T>G(p.Y672X)和c.6017T>G(p.V2006G)复合杂合变异;2 DNAH1基因存在c.2610G>A(p.W870X)纯合变异,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会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DNAH1基因c.2016T>G(p.Y672X)和c.2610G>A(p.W870X)变异均为致病(PVS1+PM2+PM3+PP3)。结论2患者可能均为DNAH1基因变异导致的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进而引起原发性男性不育。

  • 标签: DNAH1基因 基因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 男性不育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疑似男性不育症的患者300,均使用精液常规检测。分析其中出现异常项目的情况。结果:本文中共选取300疑似不育的男性患者进行检测,其中有155男性没有发现异常项目,其中有145男性患者在检测中具有1项或者多项异常的项目。结论:在男性不育患者中使用精液常规检测,可以检测出其中异常的指标,其中精子活力异常的情况较多,还有精子密度,精子形态异常等情况。

  • 标签: 男性不育 精液常规检查 异常项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33岁,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为意外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并行手术切除。随后再次意外发现左侧肾上腺2个占位,手术切除较大占位。随访过程中发现左肾上腺未切除占位增长快速。仔细追问病史,患者生长速度加快时间早,14岁后身高无增加,终身高偏矮(165 cm),提示存在性早熟可能性大,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可能。患者病程中血压不高,完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孕酮、17α羟孕酮、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基因检测等检查最终明确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的诊断。在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中,需警惕不典型CAH的可能。对于CAH相关肾上腺占位,无需手术,予糖皮质激素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控制肿瘤生长。此外,男性CAH患者易合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需评估患者性腺轴功能及阴囊B超,以便及时干预。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A)成瘾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特征。方法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利用概率纤维追踪技术构建MA成瘾男性患者(MA组,n=46)及男性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46)的脑白质结构网络。应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评估2组脑白质连接的差异,再用一般线性模型对2组的网络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有显著组间差异的网络参数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A组和对照组的脑结构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与对照组相比,MA组显著增加的结构连接主要位于奖赏系统和视觉系统;最短路径长度显著减低,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局部效率明显增高(t值分别约为:-2.890、3.179、3.918、3.077,P<0.01,置换检验10 000次);MA组主要在眶额皮质和顶颞叶皮质区域介数中心度明显减低,而左腹侧前岛叶显著增高(P<0.05,置换检验5 000次),此外,右丘脑(r=-0.410,P= 0.005)、左额上回(r=-0.331,P = 0.026)、左楔前叶(r =-0.410,P =0.005)、右楔前叶(r =-0.337,P = 0.024)、左颞中回(r=-0.341,P = 0.022)、右缘上回(r=-0.317,P = 0.034)的介数中心度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呈负相关,右胼胝体沟的介数中心度与思维障碍因子分(r=-0.318,P=0.033)、右丘脑的介数中心度与BPRS总分(r =-0.342,P = 0.022)及激活性因子分(r=-0.326,P= 0.029)呈负相关。结论MA成瘾患者的大脑结构网络仍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大脑区域间的信息传输和整合效率显著提高,且部分脑区的介数中心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物质相关性障碍 脑结构网络 图论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儿及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21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女11;中位年龄7个月(胎龄26周~15岁,其中6胎儿期发现),总结21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1患儿中,有心脏杂音者8,活动后胸闷、胸痛2,充血性心力衰竭2,头晕、黑朦1,脑动脉栓塞1,炎性指标增高1,无任何症状者9。本组病例中,13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诊均为良性肿瘤(横纹肌瘤4、黏液瘤3、纤维瘤3、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畸胎瘤1),围术期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7年,3复发(2黏液瘤,1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8未处理,其中7临床诊断横纹肌瘤,随访过程中3肿瘤消失、1瘤体变小、2无明显变化、1失访;1临床诊断恶性肿瘤可能性大,随访0.5年后死亡。结论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多为良性,以横纹肌瘤多见,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大多数心脏肿瘤根治的手段,部分良性肿瘤可采用药物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预后差。

  • 标签: 心脏肿瘤 儿童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适宜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手段。方法:本次研究所涵盖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21有机磷中毒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10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6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甲组(10)、乙组(11)。乙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甲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各相关指标,分析适宜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手段。结果:经全面比较研究后发现,甲组患者各相关指标更优,且护理后满意度评分更高,表示为P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整体护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