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督脉穴位治疗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电针刺激督脉穴位;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治疗组在改善疼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以取督脉穴为主治疗肌筋膜炎效果显著,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 标签: 肌筋膜炎 电针 督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实施治疗,研究组准则采用电针治疗的同时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尿排频率、残余尿量、单次排尿量和膀胱内压力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尿排频率、残余尿量、单次排尿量和膀胱内压力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低频电刺激结合电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不仅可以降低尿障碍的发生几率,而且安全可靠,效率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电针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采取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经诊断确诊为面肌痉挛的患者8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两组,即A组(行常规治疗)与B组(行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的优劣。结果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A组的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电针治疗治疗具有确切的效果,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促进其尽快恢复。

  • 标签: 生物刺激反馈仪 电针治疗 治疗效果 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局部低频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中医症状积分、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简化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及肿胀评分等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P物质(SP)及缓激肽(BK)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SHSS评分、肢体肿胀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肢体FMA评分则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GRP、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ET-1、SP及BK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血清学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局部低频电刺激 穴位电针刺激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后遗症采用电针穴位刺激与中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均分对照组(中药治疗)和实验组(中药+电针穴位刺激),比较治疗效果、肢体活动能力。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0.00%)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FMA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增加,且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使用中药、电针穴位刺激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促进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脑梗塞后遗症 电针穴位刺激 疗效 肢体活动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刺激推拿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疗效。方法6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刺激推拿组34例(治疗组)和口服安定片组34例(对照组)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从疗效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刺激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失眠 强刺激推拿 压痛点 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压痛点刺激推拿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病例均采用压痛点刺激推拿疗法治疗。结果:35例病例治疗后痊愈29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结论:压痛点刺激推拿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压痛点 颈性头痛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对于脑卒中言语障碍的治疗有效性。方法将90例脑卒中言语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言语运动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中使用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刺激 神经干 脑卒中 言语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伴随吞咽障碍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40)予以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予以治疗;对照组(n=40)实施单纯电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82.5%,两组有效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电针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电针刺激联合运动疗法用于颈腰腿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颈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颈腰腿痛患者在电针刺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功能,缩短住院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刺激 运动疗法 颈腰腿痛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刺激颈肌起止点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常规的降压药进行治疗,该组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电针刺激颈肌起止点的方法来治疗,该组为观察组。这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比较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和颈肩部的症状。结果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患者的颈肩部的症状都有所缓解,但是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刺激颈肌起止点对颈源性高血压有较好且较稳定的治疗作用,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电针刺激 颈肌起止点 颈源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概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电针治疗哪种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更有效。方法:本次实验的时间脉络为2020年10月-2021年9月,共计选取7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划分对照组(n=39,电针)和观察组(n=40,神经肌肉电刺激),将吞咽障碍评分用作比照指标。结果:经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更高,非同组数据呈不均衡分布(P<0.05)。结论:相较于电针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被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更具优越性,疗效备受肯定。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电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实施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的 80 例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病人为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各有 40 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 + 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电针 + 经皮神经电刺激 + 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治疗 1 个疗程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予以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治疗 2 个疗程后予以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通过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 吞咽康复训练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
  • 简介:摘要在腰椎相关疾病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软组织性腰疼,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从既往的诊治实践来看,对此类患者实施压痛点刺激推拿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本文拟就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软组织性腰疼 强刺激推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包括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及肌电检查等。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CSI评分[(7.9±2.5)分]亦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2.4)分和(10.1±2.7)分](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H反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Hmax/Mmax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39±1.96)ms和(0.36±0.11)]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四通道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踝关节痉挛病情和步态,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及步行功能。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电针 拮抗肌 脑卒中 痉挛 足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