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弹簧机构的运行可靠性不仅关系到断路器本身,而且影响到其他设备乃至整个供电网络的安全。弹簧机构具有动作速度快、合闸电流小、储能电源容量小、交直流均可使用等优点,但传动环节较多,出现故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本文针对 CT19型弹簧操作机构故障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 CT19型弹簧操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单纯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1 217例,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631例,单纯栓塞组5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随访期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栓塞即刻,631例支架辅助栓塞组中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65.0%(410例)、29.9%(189例)、5.1%(32例);586例单纯栓塞组中分别占51.4%(301例)、36.0%(211例)、12.6%(74例),两组比较P<0.01。支架辅助栓塞组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5%(16例),单纯栓塞组为5.1%(30例);两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3%(40例)、3.1%(18例),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患者的致残率均为1.0%(均为6例),致死率均为2.2%(分别为14例、1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组227例、单纯栓塞组10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71.8%(163例)、22.9%(52例)、5.3%(12例),单纯栓塞组分别占53.9 %(55例)、34.3%(35例)、11.8%(12例);复发率分别为11.9%(27例)、38.2%(39例),两组比较栓塞程度分级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效果好,复发率低;出血性并发症略低,缺血并发症略高,但不增加总体致残、致死的风险。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栓塞,治疗性 支架 治疗结果 弹簧圈
  • 简介:摘要: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的开始部分,其设计的好坏关系着一辆汽车的使用性能。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交通市场对大型车辆的使用越来越苛刻。对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快速和安全的先进型号的需求将显著增加。离合器类似于开关,是发动机与汽车传动系之间切断和传递动力的部件,使发动机和变速器能够缓慢接合,来实现汽车的平稳起起步与紧急制动,保护汽车行驶安全。本文分析了离合器的总要组成零件膜片弹簧的形式选择,以及两种形式在不同种类汽车中的应用与利弊。

  • 标签: 离合器 膜片弹簧 汽车动力
  • 简介:摘要:电力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基础设备的不断更新,断路器的普及使弹簧储能机构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系统中。分析变电站断路器弹簧储能设备的异常情况,并针对短路部位开展回路检查工作,找出断路器无法达到正常储能效果的原因,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另外,还需要结合异常原因排查设备的安全隐患,并对不同类型的电刷设备以及继电器设备进行更换,消除断路器弹簧储能设备缺陷。

  • 标签: 断路器 弹簧储能 异常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配置弹簧操作机构的断路器在电网中普遍运用,10kV~220kV甚至更高电压等级断路器都采用弹簧操作机构作为操作动力,占比90%以上。检修现场无专用操作弹簧的工装,传统手工拆装储能弹簧和分闸弹簧的方法不科学、操作困难、费时费力、损伤设备且操作方法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专用工具,其能在不损伤设备、安全无操作风险的前提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地拆装合闸储能弹簧,优化传统的作业方法,并具有相当大的推广空间。

  • 标签: []储能弹簧 拆装装置 研制 现场应用
  • 简介:摘要 :本文以 220 千伏弹簧机构断路器停电操作时单相拒分 ,简要叙述断路器分闸控制原理、动作原理 ,并系统的阐述了断路器拒分原因 。通过对断路器控制回路、弹簧机构 的检查 分析,归纳总结弹簧机构拒分原因及处理方法 ,不断提升断路器分闸可靠性 。

  • 标签: 弹簧机构 断路器 拒分 分闸
  • 简介:摘要 : 随着电力公司的迅速发展,设备的升级也越来越多, SF6 和真空断路器越来越普及,弹簧储能机构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电力系统。与电磁机构相比,弹簧储能机构不仅尺寸小,而且操作相对稳定并且维护成本低。但是,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一些潜在的缺陷会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例如,微动开关节点被卡住或烧坏,该单元由于机械堵塞而拒分或拒合。本文指出了日常维护过程中发现的缺陷,结合弹簧储能机构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维护方法和对策,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弹簧机构 断路器 故障处理
  • 简介:摘要: 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经常被使用,为了提高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的利用价值,做好检修过程中的故障判断、调修工作就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将针对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在日常使用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及调修方法等进行分析。

  • 标签: 弹簧管式压力表 调修 故障
  • 简介:摘要:针对GIS断路器液压弹簧操动机构贮能位移测量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GIS断路器液压弹簧操动机构贮能位移测量方法,通过泄压组件来匀速泄压,通过设置指示组件来提醒油压行程开关接点的指定动作状态,准确实现贮能位移的测量。该方法减少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测量准确度和测量效率,对现场检修维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断路器 液压弹簧机构 贮能位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可控弹簧圈行远端脾动脉瘤栓塞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远端脾动脉瘤患者18例,均使用机械解脱可控弹簧圈行瘤体栓塞,观察此术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栓塞瘤体,16例患者弹簧圈均填塞于瘤体内,2例患者有部分弹簧圈进入远端脾动脉内。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随访20个月(10~36个月)期间无脾动脉瘤增大、破裂。结论使用可控弹簧圈行远端脾动脉瘤栓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能保留脾脏,效果肯定。

  • 标签: 脾动脉瘤 可控弹簧圈 栓塞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HXN3型机车一系轴箱弹簧拆解工艺,对原一系轴箱弹簧拆解过程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并通过防护工装的设计与制作,提升了一系轴箱弹簧拆解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构架维修成本。

  • 标签: HXN3 一系轴箱弹簧 拆解 工装设计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中、城市轻轨地铁承力索及接触线下锚处,采用铝合金补偿滑轮装置,这种装置由于在隧道中下锚时,用铁坠砣,一方面存在易被偷盗的问题。同时易发生补偿绳与轮沿间偏磨,将轮沿磨坏或补偿绳磨断,造成事故隐患,特别是在用于高路基,桥上下锚,下面有村庄或穿越铁路的道路时如发生断线,坠砣会砸伤行人造成事故。其次是一种棘轮补偿装置被应用在工程中,这种补偿方式的优点是传动效率高,而且可以在导线,承力索断线时制动,减小事故范围,但是这种补偿方式也会发生补偿绳与大轮沿间磨损。

  • 标签: 机械弹簧补偿装置 城市轨道交通 安装 应用
  • 简介:一、摘要:有限元法作为计算机辅助工程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汽车产品数字化开发过程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在对整车结构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过程中,悬架系统的建模和模拟十分关键。汽车悬架式变化较多,包含转动、滑动等多种运动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xy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共收治CCF患者19例,均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xy胶介入治疗。其中11例岩下窦开放者行经岩下窦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另8例行经颈内动脉瘘口动脉途径栓塞。结果19例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瘘口完全封闭。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未见栓塞剂异位栓塞表现,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眼静脉症状及颅鸣耳鸣症状均有明显缓解,1~2周内逐步消失。而存在颅神经麻痹症状患者,眼外肌麻痹症状缓解则相对缓慢。结论通过三维成像后处理剪辑技术,可精准判断瘘口位置;无论经动脉或静脉入路,封堵球囊可精准封闭瘘口,在栓塞过程中使弹簧圈及Onxy胶尽可能接近瘘口附近,从而减少费用,同时提高CCF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 静脉入路 动脉入路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本中心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因肺动脉假性动脉瘤(PAPA) 所致大咯血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数据、腔内治疗方法,结合已发表文献探讨经血管内Interlock微弹簧圈栓塞治疗PAPA所致大咯血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其中采用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62例,采用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与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1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血流导向装置,技术成功率100%。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愈合率(16.7%)高于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84% vs. 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随访时间(6.72±3.80)个月,随访时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为0分;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患者mRS评分1分、2分各一例,mRS评分0分60例;2组患者mRS评分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组动脉瘤最终完全愈合率(83.3%)高于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愈合率和安全性。选择性采用血流导向装置辅助弹簧圈栓塞能够更有效促进动脉瘤的早期愈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弹簧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动脉瘤特征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时的临床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为预后良好,3~4分为预后一般,1~2分为预后差;记录患者栓塞治疗后即刻和随访6个月时的脑血管造影结果,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Ⅰ级为完全闭塞,Ⅱ级为瘤颈残留,Ⅲ级为瘤体残留。结果55例患者均在动脉瘤破裂72 h内接受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其中男性16例(占29.1%),女性39例(占70.9%);中位年龄53(24~80)岁;前循环动脉瘤49例(89.1%),后循环动脉瘤6例(10.9%);Hunt-Hess动脉瘤分级Ⅰ~Ⅱ级43例(78.2%),Ⅲ级7例(12.7%),Ⅳ~Ⅴ级5例(9.1%)。55例患者栓塞治疗后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有41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4例瘤颈残留;动脉瘤越小者栓塞治疗后的完全闭塞率越高,完全闭塞组动脉瘤最大径≤7 mm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瘤颈残留组(100.0%比64.3%,P<0.01)。55例患者中,有1例术中出现支架内血栓,1例术中出现斑块脱落引起的远端血管栓塞,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1例术后出现远隔部位脑出血;2例死亡患者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重症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出院时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一般10例,预后差5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越低者的预后越好,预后良好组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一般组和预后差组(90.0%比50.0%、40.0%,P<0.01)。55例患者中有39例完成术后6个月临床预后和脑血管造影随访,GOS评分均≥3分,其中32例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瘤颈残留、3例瘤体残留;动脉瘤越小者6个月随访的完全闭塞率越高,完全闭塞组动脉瘤最大径≤7 mm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瘤颈残留组和瘤体残留组(100.0%比75.0%、33.3%,P<0.01);随访均未出现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及手术中致密填塞动脉瘤是减少出血和缺血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LVIS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与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PED和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的2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EAC组)动脉瘤13例,PED联合弹簧圈栓塞组(PAC组)动脉瘤9例。两组间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AC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不良事件,EAC组未发生出血和缺血性并发症。PAC组1例术后8 h出现对侧下肢欠灵活伴肌力Ⅲ级,予欣维宁后恢复正常。随访3~36(16.1±7.3)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随访期间EAC组2例动脉瘤复发,PAC组无动脉瘤复发患者。结论PED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可提高闭塞率,同时降低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Enterprise支架 血管内操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应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治疗的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5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5例患者治疗均成功。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O′Kelly-Marotta(OKM)分级D级]3个,瘤颈残留(OKM分级C1级)1个,瘤体部分残留(OKM分级B1级)1个;5个动脉瘤破裂口均完全不显影。术后均未出现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术后随访4~6个月。5例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为0分;影像学随访5例患者的动脉瘤均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无狭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