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情况,目的就是通过对过去的用药经验教训的总结,督促医院的药师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之中恪尽职守,合理的选择用药的方式。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在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之间的所有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的所有相关资料,研究出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具体情况。结果通过探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之中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产生概率,从进行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之前的接近百分之三十降低到采用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之后的百分之三。结论通过研究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规范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的用药行为,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产生,提升呢过医院的治疗效果与治疗质量。

  • 标签: 临床 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部1800份处方为研究对象,按照施行干预措施时间的不同,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处方设置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的处方设置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上的区别。结果经干预处理后的观察组处方在重复给药、配伍禁忌、选药不合理、用法不合适、无适应症用药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干预前的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抗菌药使用、抗菌药物费用、总费用及住院天数比较上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对不合理的用药模式进行有效的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用药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 标签: 基层医院 临床用药 合理性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对门诊不合理用药干预前后情况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药师对门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分别统计2012年(干预前)和2013年(干预后)各种存在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此次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素使用种类平均为1种,明显低于以前的4种,选药不合理2.4%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2.3%,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2.8%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1.9%。结论药师对门诊不合理用药干预经统计效果十分明显,对门诊所存在的各种用药问题取得较可观的改善,适合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师 门诊 不合理用药 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院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情况和作用。方法推广使用临床用药干预平台软件,监管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协同院办以及医务处共同整改,通过再学习以及药师监督两种方式进行干预。结果结合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门诊以及住院用药处方情况进行比照。证明不规范处方、抗菌药滥用情况得到一定缓解。结论两种管理督导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药学不合理用药干预平台软件具有推广意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院的药学工作发展,促进我院用药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干预 药师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对策。方法以(某市级综合医院)接收的30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人药动力学改变、合并用药及滋补药或抗衰老药物滥用等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老年人用药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合理用药是减少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医嘱抗高血压药用药合理率的影响,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在医嘱用药的过程中由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干预,对照组患者在医嘱用药的过程中不进行临床药师干预干预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高血压药物用药不合理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高血压药物用药不合理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医嘱抗高血压药用药的合理率,间接推动患者治疗效率的提高,节约大量的药物资源,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该干预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师 干预 用药合理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方法从2012年至7月至2014年9月,以2013年8月为临界点,此时间之前的500份处方为对照,此时间之后的500份处方为我院干预后的情况,对照分析基层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选药不合理、重复给药、用法用量不合适以及无适应症用药的占比均显著低于干预前;治疗总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住院天数明显降低,较之干预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层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不仅效果十分显著,而且能够明显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医疗费用。

  • 标签: 基层医院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分析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患者大脑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结果,如果控制不好的话,易导致其严重的后果,不仅会给患者身体造成伤害,也会严重的伤害其心理健康,不利于以后的工作生活。对于癫痫病的治疗,通常是药物进行治疗。文中论述了癫痫病的常用药物以及这些药物的用药原则。

  • 标签: 癫痫病 药物 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核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总结不合理用药类别,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共配置输液85673份,其中不合理医嘱360份(0.42%),类型主要包括给药方法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医嘱录入错误及其他用药不合理等。结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处方进行审核可及时纠正临床用药的不合理性,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用药不合理用药因素以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门诊未经过药师干预的处方120份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经过药师提出干预意见的门诊处方120份进行不合理用药研究,分析临床用药不合理用药因素并探讨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结果临床用药不合理因素主要包括给药时间不合理、给药次数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给药剂型不合理、药物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重复给药等,其中主要是联合用药不合理,其次是给药剂型不合理。药师干预后,临床用药不合理因素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增加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的增多,通过药师干预能有效的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 药师 作用
  • 简介:摘要儿童体质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用药上也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儿童使用的专科药物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各个时期的发育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后才设计的剂型,确定规格及使用剂量。本文根据多年儿童病区药房的工作经验总结并阐述了儿童用药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原则,以期为同行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儿童用药 原则 特点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的种类及数量在急剧增长,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存在着药物滥用的情况,这是用药不安全的隐患。小儿体格和器官功能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因此用药安全更受关注。

  • 标签: 小儿 合理用药
  • 简介:现代人吃得好了,运动少了,血脂就高了。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液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 标签: 血脂异常 合理用药 甘油三酯 自身合成 脂肪类物质 游离脂肪酸
  • 简介:8月伊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这时也是最为闷热的,诸多疾病极易高发,也是很多慢性病的复发高峰期。在这个酷暑时节,本刊记者来到了长江以南,太湖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常州。走进了常州恒泰医药有限公司的金牌会员徐舒锦老人的家。

  • 标签: 合理用药 帕金森 历史文化 高峰期 慢性病 常州
  • 简介:是不是体温稍有升高就是发热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要正确地测量体温。常用的测量体温的方法是腋窝测温。测量前不要剧烈活动,避免进食及服用热水。测量时,将腋窝擦干,将体温计夹紧,测量10分钟。测量完毕,腋温大于37.5℃可考虑为发热,但正常人体温1天内有1℃以内的体温波动。

  • 标签: 发热 用药 腋窝测温 体温计 剧烈活动 体温波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徐大爷拿出了他的小药箱,与我们分享了这些年用过的治疗帕金森的药物。“这还得从十三年前的冬天开始说起。”徐大爷讲道:“那年入冬以来,我就感觉浑身的关节酸疼,还以为是天凉受风寒引起的,就没太在意。大概过了一两个月发现左肩有麻木感,而且到了半夜双手的手指也开始麻木。双手伸直有些发抖,尤其是在穿腰带的时候。

  • 标签: 帕金森 用药控制 麻木感 双手
  • 简介:许多人认为吃药只要吞下就行,滴眼、滴鼻、滴耳有药液到位就行。殊不知,不当的用药姿势,会明显影响药效,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药物 合理用药 用药姿势 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