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环境犯罪是否适用严格责任是刑法理论界长期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个理论难题。严格责任引入会扩大环境犯罪的打击面、突破传统刑法罪过理论等司法弊端,但不可否认严格责任对于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减轻检控机关证明责任、提高诉讼效率等司法效益,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认为,严格责任符合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促使单位或者个人更为谨慎地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发生,从而在环境保护中起到重大作用,环境犯罪应当适用严格责任。但严格责任环境犯罪中的适用必须是有限制的。

  • 标签: 环境犯罪 严格责任 归责原则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公司都必须要履行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变得更为重要了。公司所履行的责任承担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利益相关人及公共利益的维护,而是逐渐扩展到环境保护责任,因此公司承担环境制度的设立和完善被提上了日程。

  • 标签: 公司 社会责任 环境保护
  • 简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中国“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对于加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有义务承担环境责任。通过对绿色发展和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分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企业-政府-社会”协同治理的路径。认为通过三方的联动机制,最终能够实现企业、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绿色发展。

  • 标签: 绿色发展 环境责任 理念 绿色战略
  • 简介:传统以维护特定主体私益为基点构建而成的环境侵权纠纷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将因果关系存否的证明责任分配给被告来承担,然而司法实践中的现实状况却与该规定相距甚远。此种局面决定了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作为传统环境侵权纠纷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确立基石的证明责任转换,应由更为契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程序定位与价值追求的证明责任减轻所替代。在具体规则的设计中,应对不同主体提起的以及不同类型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证明责任减轻的处置方式进行深入考量。

  • 标签: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减轻 因果关系推定
  • 简介: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对外提供环境绩效方面的信息。准确把握受托责任观念并在环境问题上加以运用,有助于明确环境绩效信息,从而对其进行披露。本文以环境绩效信息披露为核心,探讨把环境绩效信息融入社会责任报告,如何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绿色”会计大环境下的责任履行情况。

  • 标签: 受托责任 环境绩效 披露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环境污染责任险发展的稳步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制约着我国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进步发展。本文针对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发展情况展开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目前环境责任险的发展困境,最后对环境责任险困境突破做出了展望。

  • 标签: 环境污染责任险 困境 突破
  • 简介:我国《侵权责任法》及先前的相关司法解释对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均持完全倒置的立场,但这种举证责任分配方式遭到了司法实务的普遍抵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与《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试图对此进行改变,但也存在不少模糊与矛盾之处而亟待从解释上予以明晰。从因果关系要件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在解释学上可以将其具体化为相应的评价根据事实、评价妨碍事实以及经验法则。结合学理以及现行相关规范,举证责任应当作如下分配:原告应当就评价根据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有利于己的经验法则的证明程度达到较高盖然性;而被告需要就评价妨碍事实和有利于己的经验法则承担举证责任,并在原告对经验法则的证明程度达到高度盖然性时承担部分评价根据事实的举证责任

  • 标签: 环境侵权 因果关系 举证责任分配 经验法则
  • 简介:在生态文明语境下,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法律责任制度至关重要。为此,就需要厘清生态环境法律责任的性质、承担方式和救济途径。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组论文就此展开专题讨论。《论(侵权责任法)第68条之部分连带责任性质》一文从((侵权责任法》第68条性质之争议谈起,分析了“部分连带责任”说的合理性以及环境侵权司法解释与《侵权责任法》之契合之处。《生态修复法律责任之偏见与新识》一文则认为,生态修复法律责任环境法律责任存在显著区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其法律性质和承担方式。《美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制及其借鉴》一文则以比较法视角分析了美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律实践及其借鉴意义,进而从法律救济的角度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制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环境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 责任性质 第68条 生态文明 救济途径
  • 简介:行政机关对环境监管不作为致害承担一定的国家赔偿责任是现代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环境监管失职致害赔偿的责任划分要尊重环境行政不作为的特殊性,需要完善行政机关对企业的追偿制度。现行的行政赔偿制度还面临一些制度上的障碍,需要在以后的修法过程中予以清除。积极探索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利于丰富环境监管不作为的国家赔偿机制。

  • 标签: 环境监管 国家赔偿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 简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碳审计与鉴证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在《审计法》等法律制度中缺少此方面的相关规定以及配套政策,而且在审计的标准、目标控制等方面也没有系统的制度安排,因此我国碳审计与鉴证制度框架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分析我国碳审计与鉴证业务发展现状及制度缺陷的基础上,设计环境责任下我国碳审计与鉴证业务制度框架:从我国企业“碳足迹”出发,设立碳审计与鉴证的三维制度评价体系,构建碳审计与鉴证立法协调机制,制定碳审计与鉴证业务的行业标准,完善现行立法中关于专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制度,以保障控排企业切实履行环境责任,促进我国绿色低碳经济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 标签: 碳审计与鉴证 碳排放权交易 碳信息披露 绿色低碳经济 环境治理成本 资源配置效率
  • 简介:以2011—2015年中国企业300强为样本,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及综合得分上,国有企业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考虑到非"竞争中立"环境下差异化的监管体制、考核制度、政府干预和过度补偿可能是催生国企与非国企社会责任水平显著差距的主要原因,建议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位阶,针对国企与非国企、公益性企业与竞争性企业采用差异化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高。

  • 标签: 竞争中立 企业社会责任 外资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 简介: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仿效德国,建立起了以大陆法系为特征的严密的法律体系,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美国的影响,在刑事诉讼等程序法领域也导入了一些英美法系的原则和制度,进入21世纪后英美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但日本法律体系仍基本属于大陆法系。这集中体现在日本当今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相互界限上。

  • 标签: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日本 责任界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简介:按行政罚上之状态责任若未达特别牺牲之程度,自未逾财产权社会义务所应忍受之范围.而状态责任系指人民依法规之规定,对某种状态之维持,因基于"与物之联结关系"而具有义务(尤其是所有人、占有人),因违背此种义务,故须受到行政罚.就各类涉及污染防治、危害预防之法规而言,当行为责任之追究不足以达成立法目的时,状态责任确实在现代干涉行政法(尤其是环境法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惟关于其概念之厘清,就学理与实务见解而言,则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

  • 标签: 财产权社会义务 状态责任 行为责任
  • 简介:近日,昌图发生了一起火灾:一辆熊熊燃烧的大货车,旁边就是加油站,但司机没有选择弃车逃生,而是跟妻子开车继续行驶,转到没有人的小路上才逃生,而当时,驾驶室里已经起火,靠近驾驶室的车门已经无法打开……这对夫妻在大火被扑灭之后,默默消失在人海。

  • 标签: 责任 驾驶室 加油站 逃生 货车 司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铁路工程已普遍实行清单计价模式,而企业进行经营过程中必须深层次的进行分解,详细进行分析查找盈亏,所以在蒙华铁路开展“蒙华实验室活动”,其中“运用责矩阵法强化成本管控促进责任成本分解、考核、兑现”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从“月度责任成本分解”找突破口,杜绝以“子目层面”单独制定完成数量和产值来指导月度施工,采用责任矩阵法将责任细化到工料机,通过工号、部位确定责任部门、责任人,进一步将责、权、利的关系明确,落实责任、及时奖罚,促进成本有效管控。

  • 标签: 运用责任矩阵 强化成本管制 促进 分解 考核 兑现
  • 简介: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责任制度存在名实不副、合法性欠缺、保障机制不足、执行责任乏力等问题,不利于诉讼追求的公益目的的最终实现。美国公民诉讼中的禁令制度类型丰富、范围广泛,内容灵活,便于操作,并有良好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执行责任保障,效果良好。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探索禁令制度,弥补现行制度之不足。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民事责任 禁令 美国
  • 简介:责任政府相对的非责任政府,是缺乏能够问政府责任的社会实体,即除了体制内的主体之外,实际上不存在以和平的方式能够对政府及其行为问责的主体,这是非责任政府的本质特征。对于现实中的责任政府来说,负责对象的“上下”两个主体、官僚体系外的广泛参与、不同系列官员之间的制衡等是必要的条件,而英、美、法等国家的经验和一些历史表明,迫使政府接受负责制的社会力量的存在.是向负责制政府过渡的一个前提条件。

  • 标签: 非责任政府 责任政府 合法性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