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我国在毒品犯罪量刑问题上存在着重刑倾向和过度适用死刑的情况。产生的原因和我国的重刑主义传统与毒品犯罪定罪量刑上存在的“唯数量论”等有关。我们应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的适用。

  • 标签: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毒品犯罪 死刑适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在于行为对法益实害的发生造成了客观的、现实的法益侵害危险,因而未遂犯的本质是一种具体的危险犯。那么,在因不具有法益侵害的具体性危险而否定具体危险犯既遂的场合,行为尚停留在着手之前的抽象危险阶段,至多只成立犯罪预备;同理,在因不具有法益侵害的抽象性危险而不成立抽象危险犯既遂的场合,行为处于抽象危险之前,是“法益保护前置化的前置化”,逸出刑法最前线。因此,危险犯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 标签: 未遂犯 抽象危险 具体危险 结果无价值
  • 简介: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是目前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国现行刑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构成要件作出了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犯罪中的注册商标还应包括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对将假冒注册商标罪中的商标使用行为扩大到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的情形提出质疑,并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犯罪数额的认定进行阐述.

  • 标签: 假冒注册商标罪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构成要件
  • 简介:与世界主要国家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相比,嫖宿幼女罪的刑罚不轻。嫖宿幼女罪没有否定幼女性“自愿”的无效性,没有把幼女称为卖淫女,不存在道德歧视和二次伤害问题。嫖宿幼女罪体现了我国刑法对幼女性权利的格外保护,废除嫖宿幼女罪的根据不成立。

  • 标签: 嫖宿幼女罪 二次伤害 自愿的无效性 废除
  • 简介:杨喜利案使得入宅犯罪问题的刑法处置受到一种正当性的考量,而这种考量应奠基在住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的重要性及其独立性上。正是由于住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的重要性及其独立性,入宅犯罪的牵连犯处置才有诸多不妥,表现为对刑法原则的背离、给正当防卫带来极大的被动和与已有立法定势相左。对入宅犯罪,暂可按照"后续行为"的人身侵害性和非人身侵害性的不同而分别予以数罪并罚和加重犯的处置,并且应在入宅犯罪的个案司法中对"住宅"作类型化解释。入宅犯罪问题的刑法处置应体现"宪法价值共识",从而提升刑事法治公信力。

  • 标签: 宪法 入宅犯罪 住宅权 牵连犯 数罪并罚 加重犯
  • 简介:“主犯决定说”比较“分别定罪说”与“从一重罪说”等几种解决商业贿赂犯罪共犯定性的观点显然具有其优越性,而反对采纳“主犯决定说”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由于“分别定罪说”存在上述几点明显的缺陷,商业贿赂犯罪共犯的定性当然不能采用“分别定罪说”。运用想像竞合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处说”来解决商业贿赂犯罪共犯的定性问题,共同犯罪行为与一个人的一个行为不能等同,共同犯罪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两罪名。

  • 标签: 商业贿赂犯罪 共犯 定性 “主犯决定说” “分别定罪说” “从一重罪说”
  • 简介:在具体罪名适用的司法实践中,寻衅滋事罪是适用争议较多的一个罪名。其中殴打型寻衅滋事,作为寻衅滋事罪的行为方式之一,是指随意殴打他人且情节恶劣。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成立殴打型寻衅滋事罪存在很多认识上的分歧。对此,应当需要依据刑法罪刑法定原则,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成立要件中'随意'、'情节恶劣',以及其与行政违法行为、故意伤害罪的界限等问题

  • 标签: 随意殴打 情节恶劣 故意伤害 故意杀人
  • 简介:杨眉在《理论界》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当前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犯罪问题也日益严峻。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正面临着城镇化数量与犯罪率同步增长的严重挑战。中国当前犯罪恶化的社会根源在于中国伪城市化过程中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的严重缺失,另外,中国特殊的传统文化因素也促发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犯罪心理的产生。遏制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犯罪恶化应从社会深层次问题着手,理性的人性观和权力制约的思想以及他国经验的借鉴是我们应对的思路。

  • 标签: 城镇化进程 遏制中国 犯罪问题 问题探究 社会根源 传统文化因素
  • 简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新生力量,未成年人的命运关乎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因此,关注未成年人可以说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犯罪日渐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的不断健全,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 诉讼权利
  • 简介:一、案情简介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4日间,被告人李某、陈某、张某、及惠某等人在漳州市某小区,对某地区男子实施电信诈骗。被告人李某于2012年2月受尚未抓获的“阿汤”、“小曾”的雇佣,负责管理上述诈骗人员的考勤、业绩统计、生活起居、工资发放等,并将某地区的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口语用词等相关资料、讯息,提供给上述诈骗人员实施诈骗。被告人陈某、张某、惠某等人分别负责冒充单身女子,

  • 标签: 诈骗 责任问题 共同犯罪 电信 被告人 案情简介
  • 简介:爆炸物犯罪的法律规定存在漏洞,刑法理论界对有关爆炸物犯罪的研究欠深、广,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处理爆炸物犯罪时对犯罪对象、行为、罪数认定及刑罚裁量等出现争议和疑难.认真探讨这些问题,对丰富爆炸物犯罪理论和解决爆炸物犯罪量刑失衡具有重大意义.立法和司法解释对爆炸物的外延不周延,应从社会危害性角度考虑予以解决;对爆炸物犯罪行为认定的疑难,应从各种犯罪行为的本质特点予以认定;对罪数形态认定的疑难,应从把握事后不可罚行为和想象竞合犯等刑法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认定;对于刑罚裁量上的失衡,应从正确认定处罚情节和正确适用司法解释来解决.

  • 标签: 爆炸物犯罪 行为认定 刑罚裁量 罪数形态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大学生犯罪率不断增加,恶性事件屡屡发生,这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当前大学健康教育存在种种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教育手段,提供心理帮助,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大学生犯罪心理健康
  • 简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中的犯罪所得包括通过犯罪行为所获得的物品,以及由这些物品转变、转换得来的物品和与这些物品相混同的物品。刑事司法上应该结合总则关于故意犯罪的规定,来认定行为人的明知。明知包括确定的明知和明知可能性两种;可以运用推定的方法对之加以证实。本罪与其他相关犯罪存在法条竞合时,应依特别法优先的原则来处理。

  • 标签: 掩饰 隐瞒 犯罪所得 明知
  • 简介:我国刑法中的“组织型犯罪”罪名共计有15个,分布于刑法分则的四章中,以罪名带有“组织”为标志,“组织对象”具有特定性。“组织型犯罪”与“有组织犯罪”存在包容与交叉两方面关系。应将我国的“组织型犯罪”重新构建为“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罪”、“组织、领导黑社会组织罪”、“组织、领导邪教组织罪”等罪名,而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罪则需要修改完善。

  • 标签: 组织型犯罪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 简介:<正>案名:许某丁、罗某坤滥用职权罪等案集刑法上的追诉时效是指一国刑法所规定的可以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最长期限。追诉时效制度为国家公权力设定了时间上的界限,为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限制公权力的肆意行使提供了保障,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在刑法规范中明确设置了追诉时效制度。我国刑法典也不例外,该法典第

  • 标签: 追诉时效 滥用职权罪 国家公权力 法定最高刑 即成犯 犯罪行为
  • 简介:对于当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中国共犯体系属于正犯、共犯区分制,单一制,还是双层区分制的争论,不能仅仅局限于类比我国刑法与欧洲大陆各国刑法条文,而应该从各自的传统出发寻求根源。中国共犯体系源于中国传统律例"共犯罪分首从"的罪刑均衡价值,而欧洲大陆各国刑法共犯体系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的逻辑前提下推演出来的,这背后是秩序性思维与规范性思维的不同。可见,中国刑法学界关于中国共犯体系归属的争论正是秩序性思维与规范性思维碰撞的结果。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均衡 规范性思维 秩序性思维
  • 简介:在平等、自由、公正法律价值的指引下,如何规制亲属间犯罪是当今中国刑法重要的课题之一。亲属间的犯罪定罪处罚应考虑传统亲属伦理观念、现代“法律人伦性”、“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等基础理论以及外国的立法规制等因素,不同类型的亲属间犯罪应有不同的定罪处罚原则。故意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应当从“严”处理,过失侵犯人身权及侵犯财产权的犯罪,应当从“宽”处理,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考虑对亲属问犯罪的定罪处罚。

  • 标签: 亲属 犯罪 处罚
  • 简介: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分别以犯罪行为与犯罪人为重心,系统地进行犯罪分类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犯罪预防措施。刑法学与犯罪学与之相呼应,也分别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前者主要以行为性质展开,关注的是行为的法益侵害属性,竭力表述不同性质的行为在具体犯罪构成上的区别,而犯罪学主要展示犯罪原因与犯罪预防个别特征的犯罪人的类型。因此,有必要以犯罪学为基础,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探讨犯罪分类,提出微观预防与宏观预防相结合的犯罪预防体系。

  • 标签: 犯罪 犯罪分类 犯罪人 犯罪预防
  • 简介:<正>破产犯罪作为一类严重的经济犯罪,对其的立法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德国刑法典更是用专门一章对破产犯罪进行规制。德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对破产犯罪情有独钟,公开出版和发表了很多书和文章。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破产犯罪研究较少。鉴此,本文以下就德国破产犯罪的具体罪名进行阐述,以期对完善我国立法、丰富刑法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具体罪名 商业账簿 典更 犯罪研究 刑法理论研究 经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