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的大量诗歌都表明在诗歌创作时存在一种"对立思维"的模式,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诗歌中大量的矛盾修饰,关于"永恒"主题的、浸透着痛苦、同时体味到"狂喜"的诗歌,以及她充满绝望和渴望的情诗。诗歌的语言非常简约,是她诗歌中暗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给她的诗歌带来了神秘感和陌生感。如果说文学作品的陌生性造就了其经典性,正是独特的对立思维方式使她的诗歌成为了经典。

  • 标签: 爱米莉·狄金森 对立思维 矛盾修辞
  • 简介:  ·(EmilyDickinson)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除了19世纪60年代几次有限的外出以外,她的一生都在阿默斯特镇度过,直到1886年5月15日逝世.在阿默斯特镇的家中,她默默无闻地用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这些关系到生命、永恒、爱情、自然和死亡的诗歌,表现了她强烈的思想和情感,揭示了一个充实、安宁、执著的灵魂.她那既朴素又含蓄的诗句,既感伤又幽默的诗风使她成了美国民族诗歌艺术的丰碑.美国学者认为是公元7世纪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在驾驭英语言的能力上可以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 标签: 灵魂爱米莉·狄金森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 静观灵魂
  • 简介:.本质上属于以爱默生和惠特曼为代表的美国浪漫主义传统,但其浪漫主义又有独特之处,这就是她对自然、精神和心灵的特别关注。她的自然诗巧妙地融入感情色彩和哲学思考,使这些自然主题的诗歌深深地刻上了她本人的烙印。

  • 标签: 爱米莉·狄金森 浪漫主义 自然 物我交融
  • 简介:阅读的诗歌,感悟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奇诡的现象以及变化的主题,可以感受到也的心灵的火花,灵魂的独语。从她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本世纪美国现代派诗人的影响。

  • 标签: 美国文学 狄金森 死亡 痛苦
  • 简介:本文联系历史文化语境,考察的东方想象与东方对她的意义,揭示对东方的挪用与清教传统的关联,以及她对殖民主义话语系统的改写。重读她诗中的采珠马来人的圣者形象,论证更愿让种族偏见服膺于表达精神自由的隐喻需求。本文也指出,她的清静无为等具有东方特色的思想回应了超验主义者对东方的文化构建。

  • 标签: 狄金森 东方主义
  • 简介: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艾丽·给后来的现代主义者许多启示与想象。诗歌的标题、意象、标点符号、韵律与修辞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现代性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艾米丽·狄金森 诗歌形式 现代性
  • 简介:<正>艾米莉·(1830-1886)在美国文坛中,是最优秀的诗人之一,由于她独居生活,她的诗歌更多在反应内心世界。艾米莉在她的诗歌创新过程中很喜欢引用典故,古典神话,圣经和莎士比亚。她的很多诗歌都没有完稿,有的写在像旧的购物小票的纸片上。而后她发表的诗歌涵括了友情,自然,爱情和死亡等主题。编辑们出版她的作品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丽 主题研究 反叛者 阿默斯特 清教主义
  • 简介: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表达诗歌主旨的最活跃的因素。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有关生命感悟的意象诗立意独特,富含哲理,极富品味。

  • 标签: 狄金森 诗歌 意象 文学创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女诗人艾丽·的作品风格成因以及所造成的译介困境、余光中留美学习造成个人视域的保留与发展,以细读诗作《殉美》的余光中译文为例,分析在中西文化视域下余光中翻译的与众不同之处。

  • 标签: 狄金森  余光中  跨文化视域  翻译
  • 简介:  艾米莉·,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生前默默无闻,终老独身,她去世后留下的1700多首诗令人耳目一新.与惠特曼一样,她已被公认为标志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

  • 标签: 中的圆周 圆周世界 狄金森诗歌
  • 简介:<正>叙事视角是指作品创作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面貌,对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意义。儿童叙事视角是作者借助儿童的眼光去观察成人世界,从而呈现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不易被成人注意和感受到的世界。相对于成人视角所带有的理性思维特征,儿童视角在观察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儿童视

  • 标签: 叙事视角 狄金森 儿童视角 特定角度 故事内容 认知方式
  • 简介:艾米莉.被誉为"自萨福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在她的诗作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围绕着死亡这一主题。本文从死亡艺术角度来解读的死亡诗歌,以分析她的人生态度。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歌 死亡艺术
  • 简介:美国诗人艾米莉·(EmilyDickinson1830-1886)去世一百多年来一直是英语世界许多学者关注的对象。在国内外研究中,有关及其背景知识方面的研究较多,其原文研究比较薄弱。诗歌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与她的论题广泛相关。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翻译并分析的第311首诗,以读者反应论从一个读者不常注意的角度欣赏作者的叙事手法和视角以及该诗表达的意境,与读者分享诗人分析人性的见解,从一个侧面了解作者,进而探索作品的意义。

  • 标签: 狄金森 盗窃心理 原文研究
  • 简介:亚和她的家人来自挪威,1848年,她们在威斯考安家落户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亚帮助家人度过艰难的第一年的一件事。亚望着父母沿着山道走进了森林。他们是朝着海湾边去的,横渡这条海湾去杰考布先生家,汤普夫妇准备下午帮这家邻居千农活。今天,亚要照看家了。1848年,全家启航到美国时,亚已经有六岁——那是四年前的事了。现在,他们居住在威斯考的荒野上。他们开垦了一块新地,种了玉米、燕麦和土豆,并且建了一栋小木屋。爸爸对她说,新的生活不会是很安逸的,他说的对,

  • 标签: 《勇敢的爱米莉亚》 内尔达·约翰逊·利比亚 美国 故事
  • 简介:艾米莉·在其死亡主题的诗歌中表现出了她对生命本质的洞见,她的很多诗作都具有现象学的体验描述特征。本文运用本质直观这一现象学的基本方法,对女诗人的几首诗歌进行文本分析,以解析死亡诗歌中人类渴望永生的愿望与对于死亡的极度畏惧之间的冲突与互动,探寻其死亡主题的诗作中所折射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她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真知灼见。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主题 生命意识
  • 简介:艾米莉.的诗歌是对女性发展空间的探索,反映了其所生活的时代妇女遭受压制的现实,充分展现了男权社会女性的尴尬和困境。她质疑男性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敢于挑战现实,探索人生。她的诗歌崇尚自我,追求独立,映射出女性主义意识,标志着女性诗人追求自我,从自我禁锢走向自我觉醒的历程。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女性意识 诗歌 觉醒
  • 简介:摘要:艾米莉·生前她默默无闻、与世隔绝,仅有7首诗被朋友匿名发表;但自从1886 年她去世后,人们在她的抽屉中发现了近1775首新颖独特、风格清新、别具一格的诗歌。她的作品短小、精炼,传达的思想却非常丰富,其内容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批评家开始关注艾米莉·和她的诗歌,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死亡、宗教和自然主题的诗歌进行解读,进一步地研究艾米莉·和她的作品的诗歌意象及其原型意象。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诗歌意象 原型意象
  • 简介:[摘要]诗歌史上,死亡对很多诗人来说是个很有吸引力的主题。美国诗人艾米莉(1830-1886)对这一主题尤其感兴趣。而另一位被称为哲理诗人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也曾写诗涉及这一主题。通过分析两位诗人各自一篇代表性涉及死亡的诗歌,可以看出两位诗人死亡观有所不同。[关键词]死亡艾米莉罗伯特弗罗斯特[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一、的《因为我不能停下等待死亡》解析回顾英诗的历史会发现,死亡是一个对很多诗人很有吸引力的主题。美国诗人艾米莉(1830-1886)就是一位对这一主题尤为着迷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之一。在她的1800首诗中,有500多首涉及这一主题。她刻意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里,诗人流连于上帝,死亡,永生等主题。如果说清教主义让她隐居,同时也对于她的诗作有着影响。宗教的,超自然的主题不时出现在她的作品中。这首诗《我不能停下等待死亡》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

  • 标签: 弗罗斯特死亡 死亡观 狄金森弗罗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