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临床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32例,皮瓣面积最大14.0cm×10.0cm,最小2.0cm×1.2cm.断蒂时间为术后5~7天.结果本组32例中的30例皮瓣一期愈合.结论(1)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重建速度快、成活面积大;(2)断蒂时间以术后第6天为宜;(3)本组应用的耕耘开沟式平行分离脂肪法,利于真皮下血管网的保护,提高皮瓣的成活质量;(4)皮瓣质地良好,是修复手创面的较理想材料.

  • 标签: 真皮下血管网 修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切口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清除治疗腋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84例采用微切口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清除术的腋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手术操作简单,术后随访6~20个月,腋臭气味减淡或消失,并发症少。结论微切口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清除治疗腋臭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腋臭 微切口 大汗腺
  • 简介:摘要:目的:从热力学角度探究山银花总皂苷部位、水提取部位、除总皂苷部位的抑菌作用。方法: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定山银花不同提取部位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功率曲线图,分析热动力学参数,根据参数计算山银花不同提取部位对细菌的抑制率。结果:山银花不同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不同的抑制程度,其中总皂苷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3.26%和9.48%;除总皂苷部位和水提部位对两种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提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率分别为37.39%和66.69%;除总皂苷部位的抑制作用远大于总皂苷部位,弱于水提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9.44%和41.93%。结论:从热力学角度对山银花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山银花水提部位和除总皂苷部位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要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总皂苷部位相对水提部位和除总皂苷部位的抑制作用相差极大,可认为总皂苷部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制作用,总皂苷部位在抑菌作用中属于无效成分。

  • 标签: 山银花 热力学 总皂苷 微量量热法 提取部位 抑菌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前臂真皮下血管网构筑情况,为设计前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8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灌注、防腐后,对前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动脉构筑和静脉回流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肱动脉末段和前臂的桡、尺动脉分别发出多达4~15支细小穿动脉,其外径在0.2~0.9mm之间.筋膜皮穿动脉入真皮下层,在真皮下层形成稠密的真皮下血管网.自此网再分支向浅面的乳头层和深面的浅筋膜层发出分支,分别构成乳头层血管网和浅筋膜血管网,这些穿支通过吻合网相互交通;真皮下静脉也相互吻合成静脉网,然后回流入深静脉.结论可根据临床需要设计成随意或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设计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时可视蒂部的动脉外径制成转位或游离的超薄皮瓣.

  • 标签: 真皮下血管网 皮瓣 前臂 临床解剖学 手术适应证
  • 简介:1临床资料1992--2006年,笔者单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小儿会阴部瘢痕挛缩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1岁。瘢痕挛缩部位为:会阴部前区、股内侧、外阴部。因瘢痕挛缩,患儿入院时均为身体前屈不能直立,大腿外展受阻,阴部外口被瘢痕覆盖。

  • 标签: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 会阴部瘢痕挛缩 小儿 临床资料 股内侧 外阴部
  •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笔者设计的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掌背侧撕脱伤、烧伤后皮肤瘢痕挛缩及手指脱套伤8例,其中应用大“S”型瓦合皮瓣5例,小“S”型瓦合皮瓣2例,连续多个小“S”型瓦合皮瓣1例。结果:8例皮瓣一期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青紫起泡,表面坏死经换药后痊愈。6例随访2~6年,皮瓣的外形、色泽、弹性、柔软度均良好。结论:(1)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双蒂,转移至受区后,血供充足,生长良好,可缩短断蒂时间。(2)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容易且安全,成功率高,易于推广。(3)因是超薄皮瓣,成活后不需再次手术作分指术和皮瓣修薄术,外观良好,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腹部 真皮 血管网皮瓣 手外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8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07月-2021年07月,所有患者均予以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治愈率98.75%,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淤血坏死,但经治疗后也逐渐好转,治疗后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在临床中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于预防切口瘢痕增生起到了积极作用,恢复手部美观,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 不良情绪
  • 简介:我科自1998年至今,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缝合法行腋臭切除术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7例,女19例,年龄:18~32岁,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者5例,手术治疗失败者1例。1.2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首先剪短腋毛,用美兰在腋毛周边划出边界线及切口线,切口线可设计成“圆弧型”,

  • 标签: 临床资料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缝合法 腋臭切除术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6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 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Р﹥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 7.22±1.83) d和( 18.71±4.52)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Р﹤0.01);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对肛门外观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能显著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裂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哨兵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6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 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Р﹥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 7.22±1.83) d和( 18.71±4.52)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Р﹤0.01);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对肛门外观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能显著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裂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哨兵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6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 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Р﹥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 7.40 ±0.61 )d和( 19.10 ±1.25 )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Р﹤0.01);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对肛门外观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能显著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裂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哨兵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A的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A技术,获取1例宫颈癌患者的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以及盆腔静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对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及其初级属支进行了清晰显示。结论:基于CTA的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于CTA的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 宫颈癌 三维模型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联合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抽集2020年1月到2022年9月于我院就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疾病接受医疗救助的患者一共30例作为我院本次研究的全部对象;以常规影像学检查阶段为对照组,以CTA联合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阶段为观察组;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统计两阶段准确率、观察组阶段和“金标准”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阶段的准确率较之于对照组阶段更高,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和“金标准”检查结果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A联合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疾病诊断中具备较高的应用潜力。

  • 标签: 盆腔静脉血管网 疾病 三维重建技术 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