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可以知道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治疗单纯非瞳孔阻滞型房角关闭有效,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后UBM检查示前房角开放均>2个象限,(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使Nd

  • 标签: 切开术治疗 周边虹膜 型青光眼
  • 作者: 张秀兰 林凤彬 范肃洁 唐莉 唐广贤 谢琳 卢岚 原慧萍 聂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 0560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成都 610041,石家庄第一眼科医院眼科,石家庄 0500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重庆 40112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福州 3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哈尔滨 150086,重庆市人民医院眼科,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中晚期PACG中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在临床上已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其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用药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正确评价。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针对目前SPI联合GSL及GT治疗PACG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完整的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包括手术适应证、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手术步骤、围手术期用药方法,以规范临床医生应用该技术治疗PACG的医疗过程,为更好地评价MIGS疗效奠定基础。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推荐意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激光周边虹膜切开联合VEGF药物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和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开联合抗VEGF药物可以降低眼压,优化各项指标,有利于患者眼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抗VEGF药物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激光周边虹膜切开联合VEGF药物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和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开联合抗VEGF药物可以降低眼压,优化各项指标,有利于患者眼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抗VEGF药物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适合施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LPI)的虹膜曲度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早期PACG 539例(920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LPI。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眼压和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的差异。结果LPI术后有610眼眼压下降至≤21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AOD500明显增加(P=0.014),其术前虹膜曲度值均≥0.210 mm;有253眼眼压仍>21 mmHg,术后AOD500小幅度增加(P=0.083),其术前虹膜曲度为0.197~0.209 mm;另57眼眼压无明显下降,AOD500无明显变化(P=0.558),其术前虹膜曲度为0.076~0.196 mm。结论术前虹膜曲度≥0.210 mm的早期PACG适合行LPI,术后AOD500增加明显,降压效果显著。术前虹膜曲度越高,其术后AOD500增加越明显,而且降眼压效果越好。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原发性 虹膜切除术,周边,激光 曲度,虹膜 生物显微镜,超声 角,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尿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1年—2011年收治的24例尿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做窥视镜直视下激光尿道内切开加电切24例,治愈21例。结论激光尿道内切开加电切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尿道狭窄的疗效,重视术后处理,可减少复发率。

  • 标签: 尿道狭窄 激光 尿道内切开术 尿道狭窄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邯郸市眼科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完成SPI+GSL+GT的中晚期PACG患者27例35眼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9(7,10)个月。采用ETDRS视力表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下,眼压控制在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条件下达到完全成功的标准。结果眼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5.69±3.70)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30.83±8.8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8,P<0.001);眼压平均降低13.00(8.00,21.00)mmHg,降幅为44.00%(34.78%,60.00%)。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为0(0,1)种,较术前的2(0,3)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9,P<0.001)。术前、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0.80(0.63,1.00)和0.80(0.6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3,P=0.777)。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2.86%(22/35),条件成功率为91.43%(32/35)。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6/35)、一过性眼压升高(3/35)和术后浅前房(4/35),未发生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SPI+GSL+GT是治疗中晚期PACG安全、有效的方法,为PAC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 多中心研究 房角切开术 房角分离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激光虹膜周边切除与虹膜周边成形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在2013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虹膜周边成形,观察组患者采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完全成功率为60%,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成功率为62%,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与虹膜周边成形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都比较显著,安全性高,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对早期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虹膜周边成形术 早期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直视下钬激光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法,探讨DVIU的手术适应症,降低DVIU术后再次狭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39例尿道狭窄行DVIU临床资料,对DVIU术后再次尿道狭窄病例进行分析,术前狭窄长度≤1.0cm7例,1.1-2cm21例,2-2.5cm8例,≥2.5cm3例,狭窄部位后尿道20例、前尿道18例,尿道球部1例。结果DVIU1次成功35例,2次成功4例,中加用电切6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7天-3月。术后随访1年,再次发生尿道狭窄9例,其中术后3月4例,术后半年5例。结论选择≤1cm的尿道狭窄作为手术适应证,中轻柔操作,合理选择留置尿管时间等,能降低DVIU术后再次尿道狭窄的复发率,应当有选择性地应用DVIU。

  • 标签: 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 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镜钬激光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切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留置双J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留置双J管时间为(13.21±0.11)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14±0.14)d,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留置双J管时间为(16.21±0.24)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14±0.41)d,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双J管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1/31),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4/31),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较为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病院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 输尿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波长激光周边虹膜成形(LPIP)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29例(3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急诊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依据激光术后24小时前房角开放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例(4眼),术后前房角开放范围≤180°;B组27例(27眼),术后前房角开放范围>180°。比较激光治疗术后两组症状、眼压及高眼压持续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激光术后0.5小时、1小时以及3小时眼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A组患者术前眼压以及高眼压持续时间均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的患者,尽早施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安全有效。患者术前基础眼压较高及高眼压持续时间较长均影响治疗的效果。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急性,原发性 虹膜成形术,周边,激光 眼压 角,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洛阳博爱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外伤性青光眼120例(120眼)分为两组:小梁切除60例作为观察组,激光周边虹膜切除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χ2=5.89,P=0.015);观察组视力(logMAR)优于对照组(t=33.87,P<0.001),眼压低于对照组(t=22.03,P<0.001);观察组治疗后Hcy、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均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15.00%(9/60)(χ2=4.90,P=0.027)。结论小梁切除激光虹膜切除能更好地改善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缓解其眼压及炎症反应,还能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青光眼,外伤性 小梁切除术 虹膜切除术,周边,激光 疗效,临床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95例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均采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进行测量后给予对比并得出结论。结果95例(95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前,其视力大多处于0.12-0.3范围内,且部分患者仅为0.02-0.1范围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视力大多处于0.4-0.8范围内,且部分患者甚至达到0.8以上,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应用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后发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中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术前规则角膜散光为0.75~2.00 D且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9例(89眼)。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角膜散光轴位分为顺规散光组(90°±30°)、逆规散光组(180°±30°)及斜轴散光组(45°±15°、135°±15°)。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及弧形角膜切开使用Lensx平台。观察患者总体和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的变化及分布情况。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总体及各亚组术前、术后的散光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顺规散光组及逆规散光组的差异;散光变化的分析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结果:纳入的89例(89眼)患者中,顺规散光组38例,逆规散光组44例,斜轴散光组7例。所有患者角膜水平径为(11.48±0.57)mm,垂直径为(10.66±0.60)mm。患者总体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相比术前有显著改善(Z=8.01、-7.49,P<0.001)。总体术前角膜散光为(1.28±0.33)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0.67±0.37)D,散光矫正量为(0.61±0.33)D。顺规及逆规散光组角膜散光矫正量分别为(0.48±0.27)D、(0.74±0.34)D。总体及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后平坦轴角膜曲率均有明显升高,而陡峭轴角膜曲率则出现明显下降。矢量分析法显示总体散光矫正指数为0.63±0.30,平坦指数为0.58±0.30,成功指数为0.51±0.25,误差角为-1.83°±12.59°。逆规散光组矫正效果最佳,矫正指数为0.81±0.25,平坦指数为0.75±0.26,成功指数为0.40±0.24;顺规散光组次之,矫正指数为0.42±0.21,平坦指数为0.39±0.21,成功指数为0.63±0.21。结论:白内障中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同的弧形切口设计方式在逆规散光中取得了更好的疗效,角膜直径可能是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飞秒激光 弧形角膜切开 角膜直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患者的护理体会和措施。方法对12例气管切开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9例均病情好转,顺利拔管,3例因原发病严重而死亡。结论气管切开后患者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必须严密监护,加强护理,高度责任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促使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气管切开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我科采用坐位气管切开对20例呼吸困难危重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本院收治的呼吸困难危重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15~30岁者6例,30~50岁者12例,50~65岁者2例。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坐位 危重患者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一种急症手术,主要用于喉阻塞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使患者能够迅速吸入气体,解除窒息,挽救患者生命。施行气管切开不仅是耳鼻咽喉科的专业手术,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等,施行气管切开,以利各种治疗,恢复呼吸功能。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抢救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