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损伤先采用改良Judet后方入路整复固定肩胛骨折,然后再处理锁骨骨折。两处骨折均一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获解剖复位及骨性愈合。依据Herscovici标准评定优26例,良4例,可2例。本组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峰下间隙疼痛2例。结论损伤(FSI),肩部的悬吊结构受破坏,应早期行一期内固定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 标签: 浮肩损伤(肩胛颈骨折 锁骨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atingshoulder)损伤的特点和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2~52岁,平均36.8岁。1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Wong等的损伤分型:IA型为肩胛骨折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3例,喙突骨折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肩胛骨折行重建接骨板固定;

  • 标签: 浮肩损伤 手术治疗 肩胛颈骨折 拉力螺钉固定 喙突骨折 接骨板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肩胛骨折多见于高能量损伤。由于肩胛骨位置深在,周围有丰富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包绕,手术显露、复位及内固定较为棘手。目的:探讨经改良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折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0~78岁,平均46.7岁。按照Hardegger肩胛骨折分型,肩胛累及肩胛冈或肩胛骨体部骨折17例,骨折7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采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平均30.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20周,平均10.8周;术后合并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口服抗生素切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失效及骨折不愈合。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21/24)。结论:经改良后方入路允许同时显露肩胛骨腋缘、肩胛盂关节面、肩胛冈及肩胛骨脊柱缘,骨折显露充分、安全,复位、内固定方便,创伤小,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治疗复杂肩胛骨折效果良好。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肩后侧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4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9例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损伤,其中肋骨骨折、血气胸和(或)肺挫伤占89.5%。受伤至手术时间3~42d,平均10.2d。术后3个月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eovici标准进行评定,并对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术后随访3~50个月,平均16.2个月。肩胛骨折在目标区上均获解剖复位,锁骨和肩胛骨均愈合。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15例(78.9%),良3例(15.8%),可1例(5.3%)。结论损伤多南高能量直接暴力所致,常伴有合并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能恢复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及稳定性,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肩胛骨 锁骨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总结27例损伤内固定治疗术后的康复护理。将康复重点放在正确指导患者行肩部功能锻炼的程序上,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康复锻炼计划。27例患者术后随访3月-1年,肩关节功能按Herscovici标准评定,优17例,良8例,可2例。

  • 标签: 浮肩损伤 内固定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骨折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对我院接收的40例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骨折患者开展了研究,将患者分组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均有20例患者,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组有11例优秀,6例良好,3例尚可,优良率是85%,非手术组有9例优秀,4例尚可,2例较差,优良率是70%,两组优良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手术组的优良率较非手术组要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结论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骨折要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对其进行分析,视情况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方式,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锁骨骨折 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我们经治损伤患者36例,均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对后盂极角(GPA)进行了测量。结果左21例,右肩15例。交通伤24例,坠落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挤压伤4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2例,颅脑外伤3例,损伤1例,肋骨骨折、血气胸13例,合并其他部位多发骨折5例,肩胛伤神经挫伤1例。受伤至手术3~35天,平均7天。锁骨干骨折21例,锁关节脱位15例。肩胛骨解剖骨折7例,外科骨折17例,外科肩胛骨折6例,伴肩胛盂前部骨折1例,伴骨折4例,伴喙突骨折2例。Miller分型,I型7例,II型17例,III型7例,IV型4例。V型2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5年,平均15个月。35例骨折全部愈合。1例经二期手术愈合。术前GPA平均15°,术后平均35°,骨折部位得到解剖复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标准评定,优17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86%。结论手术治疗损伤恢复了肩胛的解剖结构,恢复了肩关节上方悬吊结构,为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最大程度的恢复患功能。

  • 标签: 肩关节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每组20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指标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效果较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针对患者的骨折状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论在进行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骨折治疗时需要依据患者的骨折状况具体分析后再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方法,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锁骨骨折 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骨折脱位保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0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植骨消除骨缺损并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均按期拆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8周拆除外固定或悬吊,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肩关节18例功能恢复良好,正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2例肩关节功能欠佳,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良好。结论在关节部位手术以及骨折固定术后应用,能够明显减轻局部肿胀和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 标签: 肱骨外科 颈骨折脱位 保肩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修复与否对前上方损伤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29例手术治疗冈上肌损伤合并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肩胛下肌是否修复分为两组。不修复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8~75岁,平均59.3岁;术中只修复冈上肌,不修复肩胛下肌。修复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57.2岁;术中修复冈上肌的同时修复肩胛下肌。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患者满意度。末次随访时复查MRI,应用Sugaya分级标准评价袖肌腱再撕裂情况。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不修复组随访时间为(15.9±3.9)个月(10~22个月),修复组为(16.9±3.4)个月(10~21个月)。末次随访时不修复组VAS评分为(1.1±1.1)分、ASES评分为(88.4±4.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6.0±3.2)分;修复组VAS评分为(0.9±1.1)分、ASES评分为(89.6±2.9)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5±2.6)分,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不修复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为150.3°±17.3°,体侧外旋活动度为41.6°±16.0°,内旋活动度达L2;修复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为148.1°±16.3°,体侧外旋活动度为43.9°±9.2°,内旋活动度达L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各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复查MRI示再撕裂3例,再撕裂发生率为10.34%(3/29),不修复组2例、修复组1例。术后再撕裂的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肩关节ASES评分为(85.3±3.1)分,较术前(41.0±5.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P< 0.001);前屈上举活动度为131.67°±5.8°,较术前81.7°±11.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8,P=0.003)。再撕裂患者中1例(不修复组)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功能改善。不修复组与修复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分别为93.7%和92.3%。结论对于合并冈上肌肌腱损伤的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术中修复肩胛下肌与否短期内疗效相当,不影响前上方损伤的修复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软组织损伤
  • 简介:由于肩胛骨前后有丰厚的肌肉组织保护,肩胛骨折较为少见,占全身骨折的1%,肩部骨折的5%[1].肩胛骨为一扁宽不规则骨,其诊治常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导致肩关节和上肢功能障碍.现就肩胛骨折的分型、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上肢功能障碍 组织保护 不规则骨 手术治疗 肩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伴痛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7例和B组31例。A组行针灸联合常规训练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简明疼痛程度量表(BPI)评价患者的疼痛困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平衡及感觉等功能进行评价,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及外展活动度均高于A组,ADL及FMA评分也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BPI疼痛困扰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能够有效控制脑卒中后偏瘫伴痛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颈肩痛 肩胛带控制训练 针灸 疼痛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3例不稳定性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心理护理、三角巾的固定防止再损伤等;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体位的转变、c臂机的合理使用;术后体位的护理、疼痛泵的使用、指导饮食、功能锻炼等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24个月,根据Herscovici的肩关节的评定标准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浮肩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治疗运动员损伤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损伤的运动员患者6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1人,对照组31人。对照组实施传统针灸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针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的传统针灸治疗效果(P<0.05)。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针疗法对于损伤的运动员效果更好见效更快。

  • 标签: 浮针疗法,运动员,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手法复位配合甩法治疗肱骨外科骨折的疗效。方法51例肱骨外科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甩法治疗。结果51例中优45例,占88.24%;良3例,占5.88%;可2例,占3.92%;差1例,占1.96%;总优良率达94.12%。结论手法复位配合甩法治疗肱骨外科骨折安全,方法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依存度高,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 标签: 手法复位 甩肩 肱骨外科颈骨折
  • 简介:对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手术减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19例患者表现为中央型脊髓损伤,等.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标签: 手术治疗 损伤手术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背筋膜炎患者行以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压痛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背筋膜炎患者行以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减轻疼痛水平,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浮针 肩背筋膜炎 效果
  • 简介:如果他拥有一双巨臂并且有清晰完美的腹肌,那人们可能会认为他会是一个自我陶醉的人。如果他拥有一双健硕的大腿,但可能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完美的肩部位形态,那么绝对会马上展露出霸气和魅力。这主要要取决于颈部、斜方肌和三角肌后束这些肌肉群,而且这些部位的完美形态,也预示着你是一名优秀的力量者,而不只是花架子。一般情况搏击类的运动员和力量类的运动例如橄榄球、摔跤手、举重运动员和综合格斗等项目的从事者会有一个比较完美明显的形态。今天,我们为你设计了个计划,所有想丢掉铅笔般细脖的读者有福了!

  • 标签: 举重运动员 颈肩 GET YOKED 肌肉群 摔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