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东浙西蜀”结对帮扶是党中央东西部协作新阶段的决定。文化互融是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高级状态。诗歌既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作诗”是传统诗教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融合的高级形态。基于两地特定情境的“云端”作诗是目前“东浙西蜀”协作文化互融的可行形式。

  • 标签: “云端”作诗 东浙西蜀 文化互融
  • 简介:【摘要】红色文化兴起于革命战争年代,包含着中国近现代以来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由党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浙西南革命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浙西南革命资源构建红色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对浙西南革命资源在学校红色德育中的意义与应用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广大学校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浙西南革命资源 红色文化 德育教学
  • 简介:摘要:微传播时代,人民群众对于党史文化认知和情感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赋能浙西南革命老区历久弥新的红色资源,使其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是推动地区党史文化建设、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的现实挑战和应有之义。本文深入分析浙西南革命老区党史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考察浙西南党史文化建设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从宣传队伍、党史教育以及载体创新出发,助力打造革命老区特质的共同富裕样板。

  • 标签: 革命老区 党史文化建设 逻辑 路径
  • 简介:摘要:传统民居作为古代建筑智慧的结晶,依然有着不少值得发现与研究之处,本文基于对浙西传统民居的实地走访和测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浙西传统建筑中天井对当地居民舒适度的影响。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结合现行的建筑规范与标准,对建筑的空间布局,温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 标签: 天井 舒适度 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 室温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西南山区(丽水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收集丽水市2020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AIDS感染病例血样共147例,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HIVDB在线分析治疗前耐药突变及耐药水平;计算两两序列间基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确定最佳GD阈值,通过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成功得到134条pol基因序列,共发现9种亚型,以CRF08_BC (34.33%,46/134),CRF01_AE (29.85%,40/134)和CRF07_BC (23.88%,32/134)为主,年龄、户籍地、教育程度和传播途径对亚型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19个样本存在耐药,治疗前人群耐药率为14.18%(19/134)。以GD阈值为1.2%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图,形成15个分子簇(簇内患者数2~29例),入网率49.25%(66/134),入网病例以男性(75.76%,50/66)、异性性传播(81.82%,54/66)和感染CRF08_BC(50.00%,33/66)为主。发现一个包含29个病例(其中2例暗娼)的CRF08_BC较大分子簇(平均度值22.7),簇内病例集中在S县,平均年龄57.21岁,异性性传播为主(96.55%, 28/29),包括7例耐药病例,簇内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与云南流行株的关联性最高。结论浙西南山区(丽水市)HIV-1亚型多元,治疗前耐药达到较高水平,发现特定区域存在以老年嫖客为聚集特征的分子传播簇,急需制定和实施精准干预策略,遏制HIV的传播。

  • 标签: HIV-1 亚型 分子传播网络 传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