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翻身护理法用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预防压疮中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116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翻身护理对压疮进行预防,观察组行优质翻身护理对压疮进行预防,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翻身护理能够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出现压疮,要求规范有序进行护理、管理,提升总体工作有效性。

  • 标签: 翻身护理 神经内科 偏瘫患者 压疮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型H1NI流感患者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甲型H1NI流感患者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3例病人咽拭子检测结果均转阴,病人愈后良好1患者转入本院重症监护室,2患者转院治疗,转归率为94.6%。住院时日7~10d,平均(8.3±1.5)d。结论加强病情监测、体温监测、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为患疾病康复提供良好前提条件。

  • 标签:
  • 简介:摘要:翻身护理是大面积烧伤种常用方法 ,它减少创面受压 ,利于暴露 ,易于创面修复 ,而且操作简单、易行 ,减轻病人痛苦 ,同时因较悬浮床经济病人易于接受 , 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 ,特别是合并吸入性损伤或复合伤病人由于病情较重 ,复杂 ,变化快 ,给翻身护理带来困难与挑战 ,如护理不当 ,极易发生意外 ,甚至坠床 ,死亡危险。通过对 103 例翻身护理病例严密临床观察与分析 ,我们找出翻身床可能出现隐患与护理难点 ,找出解决办法与防范措施 ,使翻身护理能安全有效实施 ,使病人早日康复 . 翻身床常见护理难点分析与解决办法: 1翻身病人身体侧滑:翻身前检查病人棉垫是否垫好,垫足够厚,特别骨突出部位,减少床片之间空隙,安装床片时再次检查下,确定松紧适宜后再行翻身2、呼吸困难:翻身前,吸尽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气管切开病人保持气管套管在位通畅,固定带松紧适宜,俯卧位前应使气管套管位置靠近床头,以防翻身后床片堵塞气管切开处,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俯卧位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肢体撞伤:翻身前应仔细检查病人在翻身床上位置,保持中心位置,使肢体全部在床内,同时可用保护带收紧双上肢,避免以上发生。 4、坠床可能:对于出现较轻精神症状病人,要加强安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在操作翻身要仔细,认真保持各部件在位,有效。 5、 窒息可能:防治措施是俯卧位前应严密观察病情,若病情危重或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可暂不翻身,待病情较稳定后,体温降下来,无呼吸困难,再翻身翻身后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对于表达困难气管切开患者,可与病人达成肢体语言共实。病人翻身时间长短也因病人病情而定。 6、不适感觉:可通过以下方法改善病人不适感觉,仰卧位肩部腰部要垫厚些棉垫,,俯卧位头部可稍抬高,前胸部特别是锁骨处要加厚棉垫,以防骨突出处受压,影响俯卧时间。长时间在翻身病人,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做肢体功能锻炼,加强肌肉训练,增强病人体能,利于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 简介:总结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合并ARDS行俯卧位通气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俯卧位通气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经过上述护理措施实施,住院19天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ARDS 俯卧位通气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长期卧床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ICU诊治100例长期住院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估2组压疮发生状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下肢疼痛、肿胀、皮肤变色发生状况,护理满意状况。结果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压疮发生状况更少(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皮肤变色发生状况更少(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状况更高(p<0.05)。结论对ICU长期卧床休息患者施以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下肢疼痛、水肿、皮肤变色状况,提高护理满意状况,临床效果颇为显著,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

  • 标签: ICU 患者 长期卧床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王建中(1933-2016)是享誉中外作曲家、钢琴家。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就读于作曲系、钢琴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教授、副院长。他创作改编许多钢琴作品追求“中国风格”和“中国韵味”,成功地旋律优美的民歌、民族民间器乐曲与钢琴表现手法融为体,很多成为国内钢琴比赛和考级指定曲目。其中,《翻身道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彩云追月》《浏阳河》《百鸟朝凤》《梅花三弄》钢琴改编曲经典之作,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

  • 标签: 王建中 翻身道情 钢琴改编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翻身角度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造成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选出4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4组,每组10例,分别采用侧卧45°、侧卧60°、侧卧75°、侧卧90°翻身角度进行护理,严密监测患者仰卧、侧卧15min、侧卧30min、侧卧60min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生命体征数据,记录患者翻身2h压力性损伤易发部位皮温数据,监测时间持续1w,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对比发现不同翻身角度护理患者在侧卧15min、30min和60min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生命体征数据无明显变化(P>0.05);翻身2h侧卧45°组患者皮温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侧卧位角度翻身对于患者生命体征影响无明显差异,采用45°角翻身侧卧位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压力性损伤形成。

  • 标签: 翻身角度 急性期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俯卧位不同翻身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影响。方法1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于平卧位、俯卧位下实施通气治疗,对照组为平卧位2h翻身3;实验组为俯卧位6h翻身2,然后平卧2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俯卧位结束心率、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平均压以及潮气量指标略有升高,心理维度、生理维度、GCQ评分等舒适度指标评分略低,但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胃内容物反流、眼睑水肿、导管脱出以及误吸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不同翻身时间对通气质量、并发症患者舒适度并无明显影响,但俯卧位通气方式可减少翻身次数,延长翻身时间,这对于改善患者氧耗状况比较有利,也降低了护理风险。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征 机械通气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对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术后2h与24h出血量改善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56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h与24h出血量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为(425.23±12.36)mL、(355.42±10.65)mL;观察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为(226.34±11.26)mL、(192.34±11.54)mL。观察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术后2h与24h出血量改善上优于缩宫素。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出血量
  • 简介:摘要长期卧床患者,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威胁生命。本文介绍了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并重点总结了这些常见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以指导实际护理工作,最大化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长期卧床患者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辅助临床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10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2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案,进行下肢骨折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卧床时间。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对下肢骨折患者,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舒适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褥疮中医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护理,观察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60%,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采取中医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在今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

  • 标签: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 褥疮 中医综合护理
  • 简介: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压疮问题凸现,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已引起高度重视[2]。及时更换体位协助翻身,可以预防压疮和提高舒适性。对于年老体弱、昏迷、手术后自主活动能力丧失、瘫痪等长期卧床患者,需要协助翻身及时更换体位[3]。目前临床协助翻身,常采用三角翻身枕,然而单纯使用三角翻身躯干与床面成个角度,双下肢特别是上侧下肢难以舒适放置。为提高患者翻身舒适性,笔者设计与制作助翻身下肢枕,翻身配合三角翻身起使用,经过临床使用,获得较好效果,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报告如下。

  • 标签: 患者 助翻身下肢枕 护理用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长期卧床住院患者褥疮发生作用。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长期卧床住院时间114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褥疮发生情况、严重程度、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褥疮发生率5.26%显著高于对照组28.07%,且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褥疮发生,降低褥疮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模式认可,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长期卧床 褥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在长期卧床患者压疮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72例长期卧床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都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帮助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有效率,进而使患者可以更好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长期卧床 压疮 临床效果